黎巧巧眼睛一亮:“也许很快就能实现。你看今晚同心锁的能量稳定多了,说不定下次我们就能控制穿越的时间长短。”
这个想法让两人都兴奋起来。
想象着白天在古代生活,晚上回现代公寓过夜,睡眠质量将大大提高。
夜深了,黎巧巧将蚕丝被仔细叠好,与发豆芽的容器放在一起。
她尝试着将手放在同心锁上,集中意念想着只穿越物品而不穿越人。令人惊讶的是,那些物品竟然在光芒中消失了。
“看来同心锁的功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她惊喜地说。
吴涯也试了试,发现自己能够感知到物品已经被传送到了古代那边的房间。
“能量消耗不大,明天我们可以带更多有用的东西过去。”
黎巧巧和吴涯再次手握同心锁,回到了古代老吴家那间土房。
黎巧巧立刻将蚕丝被铺在床上,取代了原本硬邦邦的棉被。
“今晚能睡个好觉了。”她满足地伸了个大懒腰。
吴涯见她高兴,嘴角也跟着弯了起来。
……
乐川镇学堂离吴家村不算太远,吴多福天没亮就起身,套上那件半新的靛蓝褂子,领着吴涯往镇上去。
吴涯肩上挎着黎巧巧连夜赶制的布书包,里面装着笔墨纸砚,走起路来还有些睡眼惺忪。
“铁牛,到了学堂好好听夫子的话。”吴多福一边走一边叮嘱,“藏海那孩子也在中班,有啥不懂的你就问他。”
吴涯点点头,心里却有些哭笑不得。
他一个现代商学院的博士毕业生,如今却要和一群娃娃一起念《三字经》。
学堂的朱夫子是个和善人,看过吴涯写的几个字,又考教了几句千字文,摸着胡须道:“这孩子启蒙虽然晚,倒有几分灵性,就安排在中班吧。”
中班里有七八个孩子,大多是十来岁的年纪。
吴藏海见到小叔进来,眼睛瞪得溜圆,等夫子一转身,就凑过来小声问:“四叔,你咋来我们班了?”
吴涯笑着拍拍他肩膀:“来和你做伴呗。”
这边吴涯安顿下来,那边黎巧巧也在吴家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送走了上学的吴涯,黎巧巧利索地收拾好碗筷,抱着一大木盆的脏衣服往河边去。
清晨的河边最是热闹,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聚在这里捣衣说闲话。
“巧巧来啦!”梁家的二媳妇招呼道,“听说你们家铁牛今儿个上学堂去了?”
黎巧巧笑着点头,寻了处平坦的河石蹲下,抡起棒槌熟练地捶打衣服。
她不像原主那般闷声不响,而是有来有往地接话,不时夸夸张家媳妇新梳的头髻好看,问问李家媳妇她婆婆的风寒可好了。
几个与韦氏交好的妇人互相使了个眼色,其中一人扬声道:“要我说啊,男娃子上学是好事,可家里活计不就缺人手了?听说,你们四房如今巡田的活都落到多福叔一人身上了?”
这话里有话,分明是暗示吴涯上学增加了家里负担。
黎巧巧不慌不忙,笑着接话:“可不是嘛,所以我得多帮着做些活。再说铁牛放学回来也用功,昨儿个还从夫子那听来个新鲜事,说是一种菜,不用地不用肥,在屋里就能种出来哩!”
这话顿时引起了妇人们的好奇,七嘴八舌问是什么菜。
黎巧巧却卖了个关子,只说等试成了再告诉大家,引得众人心痒难耐。
晌午回家,黎巧巧故意绕到韦氏平日相好的周家媳妇身边,状若无意地提起:“大嫂最近可好?有些日子没见她来河边洗衣了。”
周家媳妇撇撇嘴:“人家如今是镇上有身份的人的娘了,哪还和我们这些粗人一处洗衣。”
黎巧巧心中了然,看来韦氏因为儿子上了镇学,自觉高人一等,与村里妇人疏远了。
这倒给了她融入她们的机会。
回到家,黎巧巧又抢着喂鸡剁菜,忙得脚不点地。
张金花看在眼里,对吴多福道:“铁牛媳妇如今开窍了不少,不像刚来时那么木讷了。”
下午轮到三房四房做饭,黎巧巧瞅准时机,等柳氏刚进灶房,就捧着一盆水灵灵的嫩豆芽过来。
“三嫂,你看这是啥?”
柳氏凑近一瞧,只见盆里一根根嫩白的芽茎,顶着鹅黄色的芽瓣,水嫩可爱,不由惊奇道:“这是哪来的稀罕物?”
“这就是我早上说的,不用地也能种的菜。”黎巧巧笑道,“铁牛说学堂夫子讲过,这叫豆芽,是拿野豆子生的。我试了试,还真成了!”
柳氏将信将疑:“豆子能生出这般水灵的菜?怎么个做法?”
“铁牛说清炒就成,就是法子不太详细。三嫂,要不我今天试试手?您在旁边指点着我。”黎巧巧说得诚恳。
柳氏本就好奇,便应允了。
黎巧巧一开始还装作笨手笨脚地烧火热锅,等真要下锅炒时,却忽然熟练起来。
只见她热锅下油,放入蒜瓣爆香,接着豆芽下锅,翻炒几下,加点盐,临起锅时又淋上几滴醋,一气呵成。
一股清香瞬间弥漫整个灶房,柳氏惊讶道:“好香!巧巧你这手艺可以啊!”
“我是瞎琢磨的,还是三嫂指导得好。”黎巧巧谦虚道。
晚饭时分,一碟清炒豆芽上了桌。
那豆芽白嫩透亮,配上几点青葱,看着就诱人。
“这是啥菜?”张金花先瞪大眼睛问道。
“娘,这是豆芽,铁牛从学堂听来的新鲜菜。”黎巧巧解释道,“用山里的野豆子就能生出来,不费钱。”
吴多福先夹了一筷子,放入口中,脆生生的口感和独特的清香让他连连点头:“好吃!清爽可口!”
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不过片刻,一盘豆芽就见了底。
连最挑食的吴翠云都嚷着明天还要吃。
黎巧巧见时机成熟,便开口道:“爹,娘,我有个想法。这豆芽既然这么受欢迎,咱们何不多生些,拿到镇上去卖?野豆子满山都是,本钱几乎不要,赚来的钱也好给铁牛买书买纸。”
张金花眼睛一亮:“这主意好!还是上学堂有用,铁牛这才去了一天,就带回来这么个好营生!”
吴多福也点头赞成:“明日我就去多采些野豆子回来。”
韦氏在一旁听得真切,眼珠转了转,笑问:“巧巧,这豆芽怎么生的?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