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黎巧巧关心地问柳氏:“三嫂,三哥的伤可大好了?”
柳氏一听这话,忍不住撇嘴道:“快别提他了!那点伤早好利索了,偏偏装模作样,说是腰还疼腿还酸,不就是想躲懒不干活,好多博爹娘心疼么!”
黎巧巧和吴涯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吴铁根那点小心思。
这吴家老三向来滑头,能躺着绝不坐着,这次受伤,可让他找到了偷闲的好借口。
柳氏继续抱怨:“昨日还让我给他捶腿,说是伤处酸胀。我一看,那伤口结的痂都快掉光了,他还好意思装!”
黎巧巧安慰道:“三哥想必是真不舒服,三嫂多担待些。”
“就你会说话。”柳氏笑道,随即正色道,“巧巧,待会到了集市,我带你找个好位置。镇上的早集我熟,知道哪处人流量大。豆芽这稀罕物,得让很多人看见才行。”
“全听三嫂的。”黎巧巧从善如流。
天刚蒙蒙亮,乐川镇的早市已经人声鼎沸。
青石板路上湿漉漉的,是清晨露水也是昨夜小雨的痕迹。
街两旁摆满了各式摊位,卖菜的、卖肉的、卖杂货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黎巧巧和柳氏推着独轮车挤进市场,车上装着两个大竹筐,盖着干净的粗布。
她们好不容易在集市中间找了个空位,黎巧巧利落地放下车把,柳氏则有些手忙脚乱地扶住即将倾斜的车身。
吴涯将二人送到集市,与她们告别后,就改道去了学堂读书去了。
“三嫂,咱们就这儿吧。”黎巧巧抹了把额上的细汗,四下张望。
柳氏点点头,紧张地整理着衣襟。
她第一次出来卖东西,手心都是汗。婆婆原本不放心让两个媳妇单独出摊,特别是黎巧巧,怕她年纪小撑不住场面。
但家里男人都有活计,这卖豆芽的差事自然落在了她们身上。
黎巧巧也是第一次摆摊,却毫无怯意,她手脚麻利地卸下竹筐,摆好秤杆,又将一块写有“豆芽菜”的木牌立在车前。
接着,她深吸一口气,拔高了嗓门吆喝:
“新鲜的豆芽菜!又称如意菜,白嫩爽口,便宜又好吃嘞!”
这一嗓子,把旁边几个摊主都惊得抬头看她。
大姑娘小媳妇出来做买卖的多是低声细语,哪见过这般大嗓门吆喝的。
柳氏扯了扯黎巧巧的衣袖,低声道:“巧巧,这会不会太招摇了?”
“三嫂,做生意就得让人知道咱们有好东西。”黎巧巧笑道,随即又喊起来:“豆苗菜,清热解毒,炒着吃,煮汤都香甜!五个铜钱一斤,十个铜钱三斤!”
新颖的吆喝方式很快吸引了路人。
一位提着菜篮的大娘停下脚步,好奇地问:“小姑娘,你这豆芽菜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未见过?”
黎巧巧不慌不忙,掀开粗布,露出筐里白嫩嫩水灵灵的豆芽:“大娘,这是黄豆发的芽,清脆爽口,营养价值高。您瞅瞅,多新鲜啊!”
这时,周围已经聚拢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问题:
“这东西怎么吃啊?”
“真的好吃吗?”
“五个铜钱一斤是不是贵了点?”
柳氏被这么多人围住,紧张得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黎巧巧从容不迫,一边回答着问题,一边暗中碰了碰柳氏的手,示意她放松。
“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没尝过这东西,心里没底。”黎巧巧说着,从车底下取出一个瓦罐,打开盖子,里面是炒好的豆芽,还冒着热气。
“今天我特意准备了一些炒熟的豆芽,大家免费尝尝看!觉得好吃再买!”
这一招,在乐川镇可是头一遭见到。
集市上顿时炸开了锅,连不想买菜的人都凑过来看热闹。黎巧巧早有准备,拿出洗净的树叶折成小碟,给排队的人每人分一筷子试吃。
“哟,真脆生!”
“味道不错,清甜清甜的。”
“怎么做的?教教我们呗!”
试吃过后,质疑声变成了称赞,不少人开始掏钱袋。
黎巧巧见时机成熟,一边过秤一边现场教学:“这豆芽好做得很,洗干净了,锅里放点油,撒把盐一炒就成。要是家里有醋的,出锅前淋一点,更香!”
柳氏看着黎巧巧熟练地应付着顾客,终于缓过神来,试着帮忙收钱。
第一个铜板接到手里时,她激动得手都在抖。
“三嫂,收这位大娘十个铜钱,给她三斤豆芽。”黎巧巧故意大声说道,给柳氏创造接话的机会。
柳氏深吸一口气,磕磕巴巴地说:“好的,大娘,您要三斤是吧?”
黎巧巧冲她鼓励地笑笑,继续忙着称豆芽。
“给我来两斤!”
“我要三斤!”
“剩下的我全要了!”
豆芽以惊人的速度卖了出去。不到一个时辰,两大筐几十斤豆芽就见了底。
后来的人想买都已经卖光,黎巧巧只好抱歉告诉他们,明天还会来。
人潮散去后,柳氏一屁股坐在车把上,长舒一口气:“我的老天爷,可算卖完了。”
她掏出钱袋,沉甸甸的铜钱叮当作响,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黎巧巧也累得够呛,嗓子都有些哑了,但眼中满是兴奋:“三嫂,你看,咱们不是做得很好吗?”
“都是巧巧你厉害。”柳氏由衷地说,“我刚才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要不是你……”
正说着,旁边卖鸡蛋的妇人凑过来搭话:“两位娘子是哪个村的?这豆芽菜真是新鲜玩意儿,明天还来吗?”
“来,一定来!”黎巧巧笑道,“我们是万福村的,这豆芽是我们自家发的,干净卫生。”
那妇人点点头:“那我明天也买些尝尝。你们家这小媳妇真能干。”后一句是对柳氏说的。
柳氏脸上有光,腰杆也不自觉地挺直了。
她忽然觉得,出来做买卖也没那么可怕嘛。
集市上的人潮渐渐散去,黎巧巧和柳氏将空竹筐重新装上车。
柳氏揉了揉发酸的手臂,脸上却带着难得的轻松。
这一早上忙下来,比她下地干活还要累人,可心里却是满满的成就感。
“三嫂,咱们去吃些东西吧。”黎巧巧指着集市口那个冒着热气的小食摊,“我请客。”
那摊子支着个破旧的布篷,底下摆着三四张矮桌。
大锅里滚着豆浆,旁边的竹筛里堆着刚出锅的油条,金黄油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