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沈团长和我婆婆……”
“他们知道我有这个想法,也表示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干预安排,更不代表我已经内定了什么位置。能不能留下来,还得看组织是否需要,也得看我自己有没有真本事、能不能干得了这活。”
“至于我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光靠嘴上说说肯定没用,空口无凭的话谁都会讲。真正重要的是实际行动,是实际表现。”
“谢主任,要是供销社这边现在正缺人手,也方便的话,我现在就能上岗试一试。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一圈就知道了。不需要提前准备,也不需要特别照顾,就按正常流程来,让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如果我在工作中手脚慢、反应迟钝,或者算错了账目,服务态度不好,又或者根本适应不了岗位要求,那说明我没能力,技不如人,我也不会争辩,二话不说立刻退出,绝不拖泥带水,更不会耽误供销社的正事。”
林嘉这一番话,不卑不亢。
既不刻意示弱讨好,也不咄咄逼人。
既打消了旁人对她“靠关系上位”的质疑。
也堵住了那些暗中议论她娇气、吃不了苦的闲言碎语。
谢主任站在一旁听着,眼中掠过一丝的欣赏。
这丫头年纪轻轻,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
没想到脑子这么灵光,临场应对更是滴水不漏。
她原本还有些顾虑,担心林嘉只是仗着背景来走个过场。
可眼下听她一番表态,心里那点疑虑已经去了大半。
陈桂琴被顶得一愣,脸上一时有些挂不住。
她嘴唇动了动,还想反驳几句。
可话还没出口,谢主任已经一锤定音。
“行了,小林这话讲得很对,也很实在。”
“巧了,今儿供销社正忙着核对上个月的账目,时间紧、任务重,好几个售货员都在加班加点,人手确实不够,正缺人帮忙复核数据。”
“既然大家都想争取这个岗位,那就公平一点。你们几个都去一趟供销社,一起参与这次复核工作,当场试试看。”
“咱们街道推荐人,向来讲究实力。”
“谁有能力,谁办事稳当,谁能经得起考验,谁就上!谁不行,就退后一步,别耽误集体的事。”
供销社里面,空间不大,但货物种类繁多。
顾客络绎不绝,气氛热闹得很。
文国强坐在角落的小办公桌前,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前摊开着几本厚厚的账本。
他一手扶着镜框,一手握笔在纸上快速核算。
嘴里还不停嘀咕:“这批白糖进价对不上。上月毛巾销售量怎么会少记三十条?这错得也太离谱了!”
边上的售货员们也忙得团团转。
大家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没人敢停下来休息。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脚步声。
谢主任领着林嘉、陈桂琴等人走了进来。
杨云花正抱着一摞肥皂往货架上放。
听见动静抬头一看,顿时一怔。
“哎?谢主任?芮英?你们怎么一块来了?”
“这不是正在忙账吗?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谢主任摘下帽子,简单明了地说。
“我带她们几个过来,是为了解决人手问题。你也知道,上个月账目出了些差错,现在急着复核,可人不够用。”
她指向身后的几个人。
“小林主动提出要试岗,其他几位也有意愿。既然大家都想争取岗位,我就带她们一起来,实地考察能力。”
杨云花听了这话,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林嘉身上。
她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位年轻姑娘,心里多少有些吃惊。
瞧这模样,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城里长大的,真能干得了这又累又烦的活?
这时,文国强也抬起了头。
“又要来新人?”
他低声嘟囔了一句。
“现在的年轻人,怕是连算盘都没摸过吧?”
在他看来,这些嫂子虽然身份值得尊重,但大多文化水平不高。
贸然让她们参与账目复核,万一再出错,岂不是雪上加霜?
可谢主任已经发了话,他也不好直接拒绝。
“既然来了……那就按流程来吧。先分配任务,谁干什么,我说了算。”
他略带犹豫地扫了眼桌面,目光在那些杂乱的纸张和本子上停留片刻。
顺手抽出一本薄薄的、边角已经磨损的小本子。
那是记录零散进货单和销售明细的账册。
“行吧,要试就试。先把这个理一遍。”
“这里面是昨天散装糖的进出货和售卖情况。”
“你们三个谁能把这些票据一项项核对清楚,再算出实际损耗多少,判断有没有超出标准,就算过关。”
“别光嘴上说会,得用结果说话。”
陈桂琴和谢琦琦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凑过去看。
那纸上密密麻麻全是数字。
价格、斤两、客户名混在一起,连个清晰的栏目都没有。
陈桂琴识字不多,平时最多认得自己的名字和商品标价。
但要是涉及到加减计算,那就完全抓瞎了。
她越看越心慌。
本来以为进供销社就是站在柜台后吆喝几声,收钱找零,轻松又体面。
哪知道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一堆破纸片子?
简直是坑人!
她拿起旁边的旧算盘,努力回忆小时候在村小学学过的口诀。
珠子拨得挺响,节奏倒是利落。
可半天没得出个结果,连总数都没凑齐。
谢琦琦也差不多,拿着几张票据翻来覆去地看,眉头拧成了疙瘩。
她文化程度比陈桂琴稍高一点。
但也只是勉强能写个请假条。
遇到这种需要逐笔核对、跨项相加的任务,顿时感到力不从心。
林嘉挑了挑眉。
她一直站在旁边安静地看着。
此刻听到两人焦头烂额的动静,才缓缓走上前一步。
看到那些数据,反倒一点都不慌。
这种级别的账目计算整理,在她看来就跟玩似的。
不说多复杂,顶多就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题加上分类归纳能力而已。
根本不用算盘,更不需要反复核对。
她淡淡地说了句:“我来吧。”
随即接过小册子和散落在桌上的十几张进货单。
很快,她便将所有数据分类归总。
分成“进货”“销售”“库存结余”三大类,心中已有结论。
陈桂琴见她动作麻利,没忍住撇了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