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二,晨光刚爬上东山尖,靠山屯东头就炸开了鞭炮声。
王会计的梆子敲得山响:“新屋落成!药材初加工车间挂牌喽……“
林英扶着最后一个陶瓮直起腰,后颈被山风灌得凉飕飕的。
她望着东边新砌的青砖房,房檐下挂着的红绸子正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靠山屯药材初加工车间“的木牌,是陈默用柳木刻的,笔画里还填着金粉。
“英姐!“林招娣跑过来,麻花辫上沾着草屑,“陈哥说设备都搬进去了,李婶她们在门口排着队呢。“
林英拍了拍裙角的土,把玉坠往衣襟里按了按。
昨夜里玉坠发烫时的心悸还在,可今天这新车间,是她和陈默熬了半个月才搭起来的。
她理了理蓝布衫的领口,往东边走去。
车间门口挤着十多个妇女,李婶搓着皴裂的手:“英丫头,咱庄稼人只会烧火做饭,这辨参纹的活......“
话没说完就被后面的张二嫂捅了捅腰:“没见英英在县上拿过药材辨识奖?跟着学准没错。“
林英跨进门槛,松木味混着草药香扑面而来。
长条木桌上摆着十套竹片刀、铜筛子,最里面的木架上,整整齐齐码着新收的黄精、九心莲。
她反手关上门,指节敲了敲桌角:“先教辨参纹。“
十双眼睛齐刷刷盯过来。
林英抓起一块黄精,指腹抚过表面的纹路:“三年生的纹细如线,五年生的纹粗似绳。“她把黄精递到李婶手里,“摸,用心摸。“
李婶哆嗦着接过去,摸了两下就皱起眉头:“这跟摸树根有啥区别?“
“别急。“林英又拿起一块,“傻丫,你来。“
人群里挤进来个扎羊角辫的姑娘,正是被林英收留的聋哑孤女傻丫。
她比划着“谢谢“的手语,指尖轻轻扫过黄精表面,忽然眼睛一亮,对着林英竖起五根手指。
“五年生。“林英翻开黄精底部,露出五道深色环纹,“对了。“
女工们“哄“地炸开了。
张二嫂扯了扯傻丫的衣袖:“丫头,你咋摸出来的?“
傻丫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又指了指心口,比划了个“用心“的手势。
林英从木匣里取出一副牛皮手套,边缘用红布包着,是她连夜缝的:“傻丫手巧,这副防烫手套奖给你。“
她转身在墙上挂起一张白纸,用炭笔写着“计件榜“三个大字,“切百片合格参片,奖一斤白面;包装五十包九心莲,奖一双棉鞋。“
李婶凑过去,盯着“白面“两个字喉结动了动。
张二嫂捅了捅她:“还愣着干啥?咱比不过傻丫,还比不过自家男人?“
车间里响起窸窸窣窣的动静,竹片刀碰在木桌上,像敲起了小鼓。
林英望着傻丫低头切参的侧影,她的手指在阳光下泛着珍珠白,每一刀都精准地沿着纹路走,切出的参片薄得能透光——
原主记忆里,这丫头从前在村头讨饭时,总蹲在灶台边帮人剥葱,手快得像蝴蝶。
“英子。“陈默的声音从后窗传来,他扒着窗框,蓝布衫上沾着陶土,“烘干线试火了,你来看看?“
林英绕过女工们的木凳,跟着陈默往后院走。
新砌的灶台里,柴火“噼啪“响着,两根陶管从灶膛延伸出来,绕着墙根爬上房梁,又顺着另一堵墙钻进烘干室。
陈默掀开烘干室的竹帘,热气裹着黄精的甜香涌出来——架子上的黄精正泛着透亮的金黄,表面没有一丝皱皮。
老刀蹲在架子前,捏起一片黄精咬了口,眼睛瞪得溜圆:“这味儿!比国营厂的还香!“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湿度计,“含水率11%,正好!“
陈默搓了搓手,耳尖泛红:“我算过,陶管导热均匀,能省三成柴火......“
“成本还是高。“林英指尖敲了敲陶管,“这陶管是老陶烧了三天的,每根要两毛五。“
她望着烘干室里堆成小山的药渣,忽然想起昨夜玉坠发烫时,寒潭底那声“根......在走......“的低语。
她蹲下身,捏起一把药渣,“这些渣子要是能变废为宝......“
深夜,林英坐在密室里,玉坠贴着皮肤发烫。
她把药渣倒进寒潭,潭水立刻泛起银光,药渣里的杂质像墨汁般化开,七日后再捞出来,竟成了松软的黑土。
她试着种下半块九心莲残根,第三日清晨,嫩芽就顶破了土。
“药渣还田计划!“林英站在晒谷场上,举着那盆嫩芽,“所有加工废料经净化后,免费分给大家育苗!“
王婶第一个领了半筐黑土,回家种了韭菜。
三天后,她举着一把水嫩的韭菜冲进车间:“英丫头你看!比我家菜地里的嫩三倍!“
集市上,她的韭菜被抢光,卖的钱够给小儿子扯身新棉袄。
李有田蹲在自家院门口啃玉米,望着王婶数钱的背影直磨牙。
夜里,他派了两个帮工去车间后墙偷药渣,刚扛起麻袋就被马三炮的猎狗堵在林子里。
马三炮叼着烟杆,脚边的猎狗冲帮工呲牙:“这土有灵性,你偷得走?“两个帮工连滚带爬跑了,麻袋里的黑土撒了一路。
消息像长了翅膀,“林家药,连渣都是宝“的说法传遍十里八乡。
车间里的计件榜每天都在变,傻丫的名字总在最上面,李婶的名字从倒数第三爬到了第五,张二嫂天天追着林英问:“啥时候能奖花布?“
可林英知道,麻烦才刚开始。
深夜,她巡查车间时,窗纸上闪过一道黑影。
她摸出靴子里的短刀,轻手轻脚绕到后墙——月光下,一个男人正踮脚往烘干线图纸上按炭纸。
“动一下,断你手腕。“林英的声音像淬了冰,短刀抵住男人后颈。
男人抖得像筛糠:“英、英姐,我是阿强,县药材公司的......“
阿强哭着交代,刘德海虽倒了,他表兄在工业局当科长,派他来偷烘干线图纸,说要“抄了林英的方子,建个国营药厂“。
林英盯着图纸上的陶管设计,忽然笑了:“他们想偷?好啊,让他们抄个空壳。“
次日,陈默、老陶被喊进密室。
林英指着图纸:“把核心陶管换成普通泥管,表面做旧。“她掀开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用寒潭雾气催干的药材,“真货走空间,假的给他们看。“
赵干事来查岗时,林英“恰好“抱着一筐“劣质“黄精走过:“陶管质量差,烘干不均匀......“赵干事皱眉捏了片黄精,转身时把图纸角压出了折痕。
当夜,玉坠再次发烫,寒潭底的低语清晰起来:“影......藏火......根......将燃......“
林英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黑黢黢的山峦。
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把未出鞘的刀。
她摸了摸腰间的玉坠,轻声道:“你们要假的,我就送你们一场大火——烧出个真金不怕火炼的靠山屯。“
正月廿六清晨,靠山屯的孩子们追着麻雀跑上土坡,忽然指着县东头喊:“冒烟了!好大的黑烟!“
林英正在车间教傻丫辨野山参,听见动静抬头。
她望着那团越滚越大的黑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该来的,终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