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晌,他轻叹一声,悠悠说道:“这么好的菜,色香味俱全,要是能喝一口小酒,温上一小杯花雕或者米酒,慢慢咂摸,那才叫圆满。”
姜管事一听,眉头立马皱了起来。
有这么好吃的菜摆在眼前,你还嫌不够?
吃饱喝足还不够,居然还想配酒?
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她正想开口调侃两句,却见姜莺一点没恼,反而眉眼弯弯,笑得更加欢快了。
“我前两天正好采了些山里新熟的野莓,又挑了蜜桃,细细捣碎了,加了冰糖和泉水,慢火熬煮后封入坛中,这酒还在后院角落的阴凉地儿里静静发酵,每日我都会去看上一眼。等再过七八日,酒香彻底醇厚了,便给您送一坛去,让您也尝尝这清甜回甘的滋味。”
顾管家一听,立马乐了,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他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哎哟,那可太好了!姜姑娘酿的果酒,我早有耳闻。前年桂花节时,您家那坛桂花酿可让整个别院都飘香了三天,连主子都问是哪位的手艺。这话说定了啊,可不许反悔!我可要记在心里,到了日子,还得亲自登门来取呢!”
姜莺只是笑着,没接话。
她不担心对方答应,就怕人家推辞不要。
毕竟,她送出的不仅是酒,更是一份人情的开端。
要是对方不肯收,礼不成,情也不达。
她接下来的事也不好提,怕显得突兀,更怕被拒之门外。
她顺手提起茶壶,那是青瓷小壶,壶嘴细长。
她先给顾管家倒了一杯,再给姜管事斟上,热茶袅袅升起一缕白烟。
“其实今天请两位过来,是有件事想请教。”
“我听说昨天别院打发走了几位姑娘,说是连夜就收拾了行装,人还没走稳,那边院子的门就落了锁。不知是怎么回事?这些姑娘平日也没惹过事,怎的说走就走?”
顾管家和姜管事对视了一眼。
彼此都从对方眼里读出了几分为难。
他们脸上的笑容像是被风吹散的薄雾,渐渐淡了下来。
顾管家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鬓角的白发。
“这是顾大人的意思。三日前他亲自派人送来一张名单,纸面平整,字迹冷峻,上面只写了几个姑娘的娘家姓氏,别的什么都没提。让我照着姓氏,把人统统送走,不得延误。至于留下的那些姑娘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明白。可能是时候未到,也可能……另有原因。”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有点忍不住想抱怨。
大人平时对这些姑娘根本不关心。
连府里住着谁、叫什么名字都说不上来。
在大人眼里,人还没姓氏重要。
姜莺心里也忍不住嘀咕。
姜家这地位,连顾廷深眼里都排不上名号。
“原来是这么回事。”
她嘴角的笑淡了些。
语气平静,可那平静之下,藏着一丝冷意。
顾管家心里掂量着。
正想着要不要安慰两句,说等以后找机会,再跟顾大人提提这事。
或许大人只是一时兴起,或许背后有难言之隐,总归还能补救。
话还没有说出口,姜莺突然换了话题。
“顾管家,姜管事,别院那场大火过去这么久了,现在那边还封着吗?我听说那晚火势冲天,烧了整整三间耳房,连廊檐都塌了半边,后来又是谁去救的火?可有查出起火的缘由?”
顾管家摇了摇头,神情略显疲惫。
“比以前松了些。原本四面都用木栏封着,还有巡夜的轮班盯着,现在只留了北门一道栅栏,其余地方能进能出。要不是烧了那一回,大人估计也不会这么快就把后院的人打发走。这一连串的事,像是被一根线串着,谁也说不清前因后果。”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那场火来得真是时候,可惜……搭上了人命。有个小丫头,叫杏儿的,当晚没能逃出来。烧断的梁柱砸在屋里,人……没救回来。”
“有件事,我想请两位帮个忙。”
姜莺缓缓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双手交叠放在身前。
顾管家微微一愣,随即和身旁的姜管事不约而同地抬眼对视了一眼。
两人目光交汇,皆从对方眼中读出一丝疑惑与探究。
“姜姑娘有事直说便是。”
姜管事反应迅速,爽快地开了口。
他们原本以为,姜莺特意把他们请来这别院偏厅,八成是为了打听如何离开别院的事。
毕竟她这些天早出晚归,奔波于翠玉轩之间,早已显露出不愿久留之意。
姜莺眨了眨眼,眼神清澈明亮,略带几分犹豫。
“那我就直说了。您二位也看见了,我每天天不亮就得摸黑起床,赶着马车穿过半个城去翠玉轩开门营业,途中还要采买新鲜食材、进货补货,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我就在想……能不能在翠玉轩后头那条巷子里,找个小院子租下来住着?”
姜管事一听,顿时明白了她的意思,眉头微挑,语气中带着些许意外。
“你是想搬出来住?”
姜莺脸上浮现出一丝羞赧的笑意,低下头,手指轻轻绞着衣角。
随后又抬起头,轻轻点了点头。
饭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屋内只剩下窗外微风吹动竹帘的沙沙声。
顾管家皱眉沉思片刻,终于缓缓开口,语气凝重。
“姜姑娘,你也清楚,别院的姑娘向来有规矩,不得随意外出,更不可私自在外居住。若被有心人看见,回头添油加醋告到大人那儿,大人震怒之下派人把你强行带回,届时不但你处境艰难,我们做下人的也没法交代。”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每日来回跑动,倒还能勉强解释为出门散心、调剂情绪,尚在可容范围之内;开个小饭馆谋生,虽说女子掌厨有些另类,但只要不出岔子,谁又能说什么呢?可若是正式搬出去单独居住……那就等于是自立门户了,性质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清楚,一旦姜莺独自在外生活。
倘若遭遇歹人或突发意外,他们远在别院,根本无法及时救援,风险实在太大。
“这些我都明白。”
姜莺轻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