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何裕柱身上,期待他解释这一切。
看着面前的黑色计算机,何裕柱明白它的外观确实比一代机更出色。
然而,这台机器最大的亮点并非外表,而是其性能。
如果将一代机的综合评分定为1分,那么这台新型计算机的成绩直接翻了五倍!
无论是运算速度、精确度,还是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这款新机器都远远超越了旧型号。
以十四科室现有的四台计算机的工作量为例,原本需要四台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只需这一台即可轻松应对。
这样强大的计算能力,已经将现有技术与材料发挥到了极致。
换言之,在技术和产能未有重大突破前,何裕柱研发的这台计算机几乎达到了当前的极限。
对此,何裕柱感到十分满意。
在众人的期待中,他开始为大家详细讲解。
……
“好了,这台计算机就叫它第二代计算机吧。
如果没有疑问,我们十四科室可以逐步替换掉旧设备了。”
何裕柱讲解结束后,实验室陷入了一片沉寂。
众人回过神后,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何科长,您改良出的是第二代计算机?”
“运算能力竟比第一代强五倍?”
“而且能耗还不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这……可能吗?”
所有人都对这一消息感到震惊。
何科长所说的事太过不可思议,让人觉得如同梦幻。\"如果真是这样,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很可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再怎么描述也没用,何裕柱示意两名同事启动计算机,现场演示对研究数据的分析计算。
随着操作的进行,屏幕上数字飞速变化,空气里只剩下了急促的呼吸声。\"这速度……”
“太惊人了!比第一代快太多……”
亲眼见证后,大家完全相信了!他们真的成功研发出了第二代计算机,其运算能力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中都充满了震撼,甚至夹杂着深深的敬佩。
在实验室里,何裕柱带领团队一次次挑战技术极限,不断带来新的惊喜。
今天的第二代计算机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何科长,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众人激动得连欢呼都忘了,只能用目光追随何裕柱。
看到团队测试无误后,何裕柱笑着点头,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第二代计算机的性能完全满足当前的研究需求。
虽然在何裕柱眼里,这台计算机仍显简陋,但他明白这是这个时代的技术巅峰。
即便对比米国和苏联的设备,性能上也略胜一筹。
不过,对方的国家级项目规模无疑会更强。
某年七月,离特殊日子越来越近。
四合院中的何裕柱已做好充分准备,空间内存储了几万斤粮食,日常物资也很充足,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必担忧。
吃完早饭,何裕柱骑车去研究所上班,并提醒妻子今晚可能不回家吃饭。
今天是代表团来访的日子,除了接待工作,中午和晚上都会有招待宴。
作为十四科室的科长,何裕柱必须出席这样的场合。
到达研究所时刚过七点。
陈兴业特意安排柱子和几位高层领导提前到场,毕竟外宾来参观学习,接待工作不容忽视。
争取到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
国内今年共有两拨代表团来访,一拨去了北方,另一拨即将抵达304研究所。
这表明304所在组织层面仍备受重视。
早晨这个时段,研究所的大多数员工都在上班途中,因此这里人不多。
然而,已有六个人在此等候:陈兴业、张兰教授及四位四级研究员。
这四位在各自的领域耕耘多年,经验丰富,未来潜力巨大,有望晋升为高级研究员,是所内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几乎是304研究所当前最高规格的阵容,除少数出差在外的研究员外,核心成员悉数到场,体现了对此次交流会的高度重视。
此外,还有新晋十四科室科长何裕柱。
尽管他仅是六级研究员,但其表现和成果已赢得众人认可,许多人相信他未来可期,晋升为高级研究员并非难事。
只是由于十四科室任务繁重,何裕柱一时无法抽身考取工程师资格,暂时未能晋级。
对此,陈兴业并未含糊,给予他优厚待遇,远超普通六级研究员的标准。
他们也听说,这批外国代表团此行的重点可能是考察十四科室。
陈兴业等人颇感自豪,因为十四科室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席之地。
长期以来,外国人普遍认为我国在技术和知识方面落后,这次他们希望通过十四科室和何裕柱展示成果,让外国同行刮目相看。
毕竟,长期被技术压制让大家心中憋屈,此刻正蓄势待发。
时间悄然流逝,研究所的几位高层已在门口等待了一个小时,但外国代表团的车队依旧没有抵达。
陈兴业在未见到代表团后,心中升起一丝疑惑。
约定的时间是八点,他们特意提前赶到,为何现在还看不到人影?
他看了下手表,已过八点十七分,其他人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于是,陈兴业走向门卫室,那里有部内线电话。
拨通多个号码并要求转接后,过了片刻,电话终于接通。
陈兴业提出自己的疑问:
“外国代表团不是定好八点到吗?怎么到现在都没人来,难道路上遇到什么状况了?”
对方似乎核实后回复:没有意外,应该按时到达。
电话挂断后,陈兴业仍满心不解,摇摇头犹豫不决。
走出保卫室时,众人的目光投向他。\"所长,代表团到了吗?”
“还没到,我刚联系过,没发现任何问题,按理说应该准时到了。”
听到这话,大家都感到困惑。
众人商议后决定继续等候,或许车队在路上遇到些小麻烦,无法及时联络。
若他们不在这里守着,万一代表团来了,却没人迎接,反而显得失礼。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接近上午九点了。
这时,研究所里的其他研究员陆续到达。
此外,原本许多研究员就被通知暂时不用急着上班,可以顺便迎接代表团。
然而,眼见时间过去,代表团仍未现身,不少同事聚集在门口,却无事可做。
见此情形,陈兴业只能让人通知大家先开始工作,毕竟他们已毫无确切消息。
门口的研究员们心情不佳,已经等得有些烦躁。
从迟到十几分钟到超过一个小时,代表团却毫无音讯,这让他们难以理解。
尽管带着通讯设备,却没有任何联系,显然不合常理。
众人正猜测可能的原因,远处传来卡车引擎声,两辆解放牌卡车缓缓驶来。
车上下来的是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代表团成员,每国五人。
这两组人互不理睬,显然是因为两国间的紧张关系。
陈兴业等人安抚了研究人员的情绪,但对方似乎并未重视翻译的问候,反而用母语交谈,态度轻蔑。
何裕柱听出他们对接待条件的嘲讽,直接用俄语和英语回应,指出对方缺乏基本礼仪。
这一下让两位代表团成员措手不及,哑口无言。
显然,他们没想到研究所里竟然有人能听懂他们的语言,而且还是用两国语言交流。
陈兴业等人看到何裕柱突然开口,并且用流利的英语和俄语说话时,都微微一愣。
不过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何裕柱当年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这两种外语对他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但从他的语气和表情来看,大家都能猜到刚才那些话的大致意思。
陈兴业观察了一会儿,最终没有阻止何裕柱。
何裕柱开口并非为了炫耀,而是因为这些人的问题太多。
从他们的窃窃私语中可以得知,这些人迟到并不是因为路上出了问题,而是压根就不想守时。
原本定的是早上八点见面,但很多人到了八点多才起床,吃完早餐后才慢吞吞地乘车过来。
这种态度让何裕柱很生气,因为他们根本不把研究所放在眼里,这也反映出国外对兔子国的态度。
因此,他才忍不住开口。
代表团中有一位类似团长的人物,见状便说了几句看似调解的话,但从他的语气和神态可以看出,他并不真心诚意。
经过翻译解释后,陈兴业等人明白了何裕柱的做法是合理的。
但作为所长,陈兴业知道这次访问是由上级安排的,直接翻脸会影响形象,所以他决定先缓和气氛,暂时不提此事。
这样小的冲突很快过去,研究所继续接待代表团成员。
先带他们参观了研究所的环境和设施,还有一些日常工作场景。
然而,这些成员似乎对研究所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看不上眼,好像根本不认为这里的技术值得重视。
整个过程中,研究所的高层们都感受到了对方明显的敷衍和轻蔑,内心也十分不满。
但事实摆在眼前,研究所虽在国内尚属优秀,可放眼国际,尤其对比两个当今最强的国家,很多技术确实存在差距。\"陈所长,我觉得前面几个科室的内容差不多可以了。
如果都只是这种水准,其实不用再看了,省得耽误时间。
听闻十四科室有不少先进技术,尽管我对‘先进’这个词持怀疑态度,但您还是直接带我们过去看看吧。”
参观完第五科室后,代表团负责人直接说道。
陈兴业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本以为接待外宾交流是件好事,却没料到这些人如此傲慢无礼,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我们的轻视。
在参观过程中,代表团成员对各科室技术多有批评,有些通过翻译传达,有些因交流频繁而未能及时翻译,但无不带着贬义。
何裕柱跟随众人,清楚地了解了这些人的态度。
他们名义上是来学习,实则是居高临下的品头论足,像城里人俯视乡下人般自视甚高。
这让原本想借此机会借鉴外国经验、获得启发的何裕柱打消了念头。
但这毕竟是上级安排的任务,何裕柱不好推辞,只能静待陈兴业的决定。
研究所领导商议后,决定满足代表团的要求。
他们心想,尽快展示完十四科室后送走这些“贵宾”
,原本期待的交流和合作看来只是自己的幻想。
既然如此,也没必要刻意讨好这些人。
很快,众人转向十四科室的实验室。\"柱子,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到达实验室门口时,陈兴业对何裕柱说道。
何裕柱见此情形,轻轻颔首,又回头扫视身后代表团一眼。\"部分技术涉及机密,待会进去只能观看,不得触碰,某些关键数据也不会对外公开。
希望大家配合,以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何裕柱语气平静地说道。
他没有使用外语,但在翻译后,代表团成员立刻议论纷纷。\"他说什么?”
“只能看,不能碰?”
“见鬼!这是什么要求?”
“他以为这里有什么值得在意的东西吗?”
“竟然连碰都不能碰,我在国内也没见过这么死板的规定!”
“他是不是真的以为我们是来交流的?”
一时之间,成员们纷纷表现出不满。
尽管名义上是来学习交流,但他们的优越感让他们对这片土地上的事物毫不重视。
之前参观各个科室时,他们态度轻蔑随意,即便研究所耐心解答,他们的话也带着讽刺挖苦。
何裕柱的话对于研究所而言再正常不过,若换作其他国家,这样的要求根本无需说明,没人会做出无礼行为。
只是因为对方来自发达国家,一时难以接受这种约束,感觉被冒犯了。
研究所众人听后稍显惊讶,但很快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
柱子没错!那些人刚才在所内游荡时,大家就已经很不悦了。
无论是言辞还是态度,他们都缺乏最基本的尊重。
原本打算带领大家参观一些国际上已有的技术,但这些科室觉得国内技术落后,所以心里不太愉快。
尽管这些参观者提出了一些意见,但对于研究所的进步帮助不大。
这种短暂的交流只能让他们了解外界的情况,若想模仿或研发相同的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涉及核心技术时,这些人一个字都没透露,大家对他们没有好印象。
柱子提到的十四科室的规矩,代表团也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