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完人,暴戾滥杀也好,奸诈狡猾也罢,这都是人性格的一部分。或许也恰恰是这种复杂多变的性格,让一些人有着异于常人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很多人,甚至是誓死相随。领袖的魅力,大概就是如此,无需多言,追随即可。
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有些人天生是领袖。”
这根本就是句屁话,说的人都是傻子一样。如果一个人给不了追随者前途和未来,那么弃你而去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来不存在“天生的领袖”这种说法。
你出身门阀世家,会给你带来先天的优势,能够吸引一群人追随,但是当你的能力不足以应付复杂的环境、难以驾驭底下的将士、一次次的昏招频出,那失望的累积终将会使你不得不“退位让贤”。
所谓领袖,都是在无数次的生死抉择,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无数次的临场博弈中,力挽狂澜,他们的能力和魄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这种魅力,并不是从某一天开始爆发,而是在日常行动中不断兑现承诺、不断解决问题、不断给予信号中慢慢显现的,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的皇帝都是贵族出身,像刘邦,朱元璋,教员,这种底层攀至权力巅峰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当他们的功绩被无限放大时,他们的劣迹也会被无限放大。但这从不妨碍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绝对主角,无论是对手,还是朋友,他们的领袖气质,无疑给了许多人施展才能的舞台。
在乱世浮沉之时,谁有揭竿而起的勇气和问鼎天下的决心?
有没有能力是一回事,有没有勇气是另一回事。我始终觉得,人类诞生至今最伟大的品质莫过于勇气。不是谁都有“开第一枪”的胆量。在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运筹帷幄的智士,也不缺调度有方的宰辅,更不缺骁勇善战的将军,我们所忽略的往往是那些打第一枪,敢于逆旅的人。
人性本能总是趋利避害,风雨飘摇的时候,最安全的方式往往是找个角落躲起来,熬过这场风暴。就像洪水来临,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爬到高处,而不是想着要去修坝、堵口。因为后者风险太大,甚至可能搭上性命。
而当一次次失败扑面而来时,质疑和恐惧涌上心头,甚至有些人会一次次的怀疑自己。他们会后悔当初为什么造反,想着不干了回家陪老婆孩子,甚至想一死了之,求得解脱。尤其是乱世初期,资源稀缺、敌人强大、支持者摇摆,任何一次失败都可能导致信心崩塌。如果没有铁打的决心,很快就会放弃。
逆旅之人凭借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决心,迈出了第一步,而就是这一步,让他们远超身后所有的人,成为了时代潮流之上的第一人。
在生死存亡之际,谁有背水一战的刚毅和当机决断的魄力?
胜败的取舍容易,生死的抉择艰难。几十万的钱财说丢就丢,上千万的豪宅说没就没。哪怕倾家荡产,这也谈不上人生的绝境。真正的绝境,是退无可退,不是生,就是死。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是会心理崩溃,以致恐惧和焦虑,最终会失去理智。极少数人能够泰然自若和当机决断,但偏偏就在这样的时刻,才见得出一个人的胆魄。
如果仅仅只是一个人,也许有些人还能够保持“生死看淡”的豁达。可如果上万人,几十万的身家性命全部都需要决断于你的手中,这种心理压力不是常人可以承受的。所以,在历史上,哪怕幕僚出百种计谋,千套方案,但是最终的决断权,还是会让位于领导。
不是每个人都能面对失败后的苦果,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精准的直觉能够确保抉择的正确。或许,这种绝境也是天命之人的显现,它把懦弱与勇毅分开,多数人会在绝境里崩溃,少数人会在绝境里重生,而当领袖在绝境之下涅盘,新生也将开始。
在最终决战时刻,谁有着放权于下的信任和定鼎天下的自信?
极度的收权是猜疑,极度的自信是自负。团队的分崩离析往往就源于团队间的妒忌猜疑,局部胜利后的自负自大。没有充足的信任团队是走不远的,而当带头人沉迷于短期的胜利,比如速胜论这种,又会看不清现实差距,错误的估计敌我势力。
权力是最容易让人迷恋的东西,掌控一切会带来安全感。所以,当权力下放,尤其将兵权委托于下属,就会造成地方割据的猜疑。但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既谋划全局,又亲自处理细枝末节。放权就需要足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维持团队的基础。
而在决战时刻,双方处于均势,哪怕处于劣势,也需要领袖有足够的自信心,这是团队的士气所在,总不能兵未打,将先怯。自负会让人迷失,自贬会让人怯懦。要有充足的自信去打赢最后一战,做到天下归心。
在生命的最后,谁能真正看淡生死?
人世间唯一公平的事,就是所有人终将面对死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生死。越是位高权重之人,对于死亡的恐惧越是深入骨髓,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延年益寿、修仙长生的灵丹妙药。生命的最后一刻,其实是一场终极考试,看的是一个人对生死的态度。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超脱生死的帝王并不多。早年的英明和晚年的昏聩,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差,也让我们看到帝王惧死一面。我们可以笑着说:“生命的最后,帝王和普通人没区别,都是尘归尘土归土。”生死之间放见人之豁达。
多方特质的综合成就了领袖的独有魅力。现在想想,如果一个湖南口音的故人,说一句:“小娃娃,这里,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