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四十,测试间的灯还亮着,刘好仃把最后一份A2组测试报告放进文件夹,封面夹着一张便签纸,上面是小张的字迹:“以后不抢进度了,慢点,也能到。”他没多看,合上文件,拎起保温杯,往会议室走。
小吴已经在了,正低头摆弄投影仪,老陈坐在角落翻生产排期表,两名销售代表并排坐着,手里捏着笔,像准备考试的学生。刘好仃把文件夹放在桌上,抽出三份报告,一人面前推一份。
“昨晚的数据,你们都看了。”他坐下,拧开杯盖,热气冒出来,“不是‘差不多’,是‘真的行’。”
销售小李翻了两页,抬头:“参数很漂亮,可客户不会看这个。他们问‘贵多少’,我们怎么说?”
“不说贵。”刘好仃把护角样品从袋子里拿出来,轻轻推到桌中央,“说省。省时间,省力气,省返工。”
小吴接话:“我们拍了视频,30次深冷循环,回弹延迟始终在0.13秒以内,插入力曲线平滑,没波动。”
“他们听不懂。”另一位销售小王摇头,“客户关心的是‘装得快不快’‘会不会卡’‘坏了换不换’。”
刘好仃点头:“所以咱们不讲参数,讲人。讲工人在零下十八度站八小时,手冻得发僵,可工具还是顺手,一推就进,一声‘咔’,踏实。”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老陈笑了:“这话说得,比我老婆劝我穿秋裤还暖。”
小吴也笑:“那宣传语能不能写——‘不是材料多厉害,是工人少受罪’?”
“行。”刘好仃说,“就这意思,但别煽情。咱们不是卖悲情,是卖靠谱。”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三个字:**讲人话**。
“推广不是发通稿,是让人听懂、信服、愿意试。”他抬头,“第一件事,定节奏。不能一上来就铺货,得先让人摸到、看到、感受到。”
小王问:“怎么感受?拿张图说‘我们升级了’?”
刘好仃起身,从包里取出一个透明收纳盒,打开,里面是三枚护角,编号A1、A2、A3。他把A2拿出来,递给小王:“你装一遍。”
小王接过,对着桌角模拟卡槽的位置推了一下。顺滑,无声,到位。
他又试A1,明显卡顿,手指得加力。
“A1是旧款。”刘好仃说,“A2是现在这个。你刚才那一下,就是工人一天三百次里的一次。三百次都这样,他不累,不烦,不出错。”
小王点头:“我懂了。不是我们变快了,是他们变轻松了。”
“对。”刘好仃坐回椅子,“推广分三步:第一周,内部培训,所有销售和技术支持都得亲手试装,讲得出差别;第二周,选五个老客户,上门做小范围宣讲,带样品,放视频;第三周,展会前预热,放出核心画面。”
老陈问:“物料呢?样品、宣传册、视频,什么时候要?”
“这周内定稿。”刘好仃看向小吴,“视频你来做,重点不是完美滑入,是第29次、第30次,还跟第一次一样稳。”
“我懂。”小吴掏出手机备忘录,“慢放镜头,配上时间戳和温度显示,每帧都能对上测试日志。”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不怕人查,就怕人不信。所以每一句话,每一帧图,都得有据可查。”
设计师小林从门口探头:“ppt初版做好了,能看看吗?”
刘好仃招手:“进来。”
投影切换,画面出现一张渲染图:护角在冷雾中滑入卡槽,背景是深蓝色,配字:“30次-18c考验,只为那一声踏实的‘咔’”。
小林解释:“我想突出科技感,所以加了光效,背景也做了渐变。”
刘好仃盯着看了三秒,摇头:“光效去掉。雾可以留,但别太像特效。我们要的是真实,不是漂亮。”
“可客户喜欢好看的。”
“客户喜欢的是‘信’。”他点着屏幕,“这图再美,他们觉得假,就全白搭。咱们的底气不是设计,是数据。把测试编号打在角落,比如‘Y1251-tp2-A2’,让客户知道,这不是p的,是拍的。”
小林点头记下。
“还有。”刘好仃补充,“主视觉就用‘时间+温度+次数’,别绕弯。客户问‘真有那么稳’,你就放视频;问‘能用多久’,你说‘我们测的是工人的八小时’;问‘贵在哪’,答‘贵在不卡、不换、不耽误’。”
小吴笑出声:“这三问三答,比标准作业流程还清楚。”
“就该这么清楚。”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写下:“三问三答”应对手册,交小吴和销售团队共同完善。
会议进行到一半,小张拎着设备日志进来,递给刘好仃:“昨晚所有参数变更记录都导出来了,双签齐全,系统留痕。”
“放共享文件夹。”刘好仃接过,翻了两页,“推广资料里所有数据,都从这出。谁要用,自己查,别估,别猜。”
小李问:“客户要是问‘为什么现在才改’,怎么答?”
“说实话。”刘好仃说,“以前我们以为快靠材料,现在知道,快靠的是设计对人的理解。我们慢了点,但没走错路。”
老陈感慨:“这话讲出去,有点像老师傅带徒弟。”
“本来就是。”刘好仃合上日志,“咱们干的不是冷冰冰的零件,是让人在冷库里也能把手稳稳放下去的事。”
中午前,方案初稿成型。推广节奏明确,责任到人:老陈保物料,小吴出视频,销售团队打磨话术,设计师按真实数据调整视觉。会议室白板上,三条时间轴清清楚楚,末尾画了个小喇叭图标,写着“展会见”。
散会前,刘好仃把A2护角收进盒子里,递给小吴:“视频里,加一段凌晨四点的监控画面。就拍那条平稳的力值曲线,旁边打上时间:04:17,第30次循环,回弹延迟0.12秒。”
“要配字吗?”
“不用。”刘好仃说,“让曲线自己说话。能看懂的人,自然懂。”
下午,销售团队开始模拟宣讲。小王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护角,语气从生硬到自然:“您看,这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让工人少使点劲,少出点错。我们测了三十次,零下十八度,每一次,都像第一次一样顺。”
刘好仃站在门边听了半段,没进去,转身去了资料室。他打开共享文件夹,在“推广准备”目录下新建子文件夹,命名为“话术验证库”,把刚才的录音上传,编号Y1252-SL01。
回办公室路上,他碰见小林在改ppt。新版本去掉了光效,背景是真实的深冷柜内部照片,护角在低温雾气中缓缓推进,配字不变,但右下角多了行小字:数据来源——Y1251-tp2-A2,测试时间:04:17。
他点点头,没说话,继续往前走。
傍晚六点,所有人提交了当日进展。培训框架搭好,视频脚本过审,宣传册三稿定型。刘好仃在班组群里发了条消息:“明天上午九点,销售试讲,技术现场答疑。护角样品每人一份,讲不明白的,继续练。”
他关掉手机,收拾包。桌角放着那张小张的便签,他看了一会儿,折好,夹进笔记本。
走出厂门时,天已经黑了。他抬头,路灯刚亮,照在玻璃幕墙上,反出淡淡的光。他没多看,拐进公交站。
包里,保温杯还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