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荣国府,无异于又是一记重锤砸下。
贾母听闻贾政不仅被判被抄没家产,还要流放千里,惊痛交加之下,再度晕厥过去。
而早已与二房进行切割的大房贾赦、邢夫人一家,在暗自心惊肉跳之余,也不免生出几分庆幸之感,幸好分家分得早!
贾母醒来后,老泪纵横,拉着珠哥媳妇李纨的手,表示荣国府永远有她们母子的容身之地。
但李纨经历了这许多变故,早已心灰意冷,更不愿儿子贾兰在这风波不断的京城中长大。她坚持要带着贾兰离开京城,返回贾家的祖籍金陵生活。
荣国府已经分家,且贾政之事已定的情况下,贾母也不好强留,只得拿出一些体己银子给李纨,又暗中嘱咐金陵的族人多加照应。
李纨娘家也并非毫无根基,得了消息后也派人来接应。因此,她带着贾兰回到金陵后,日子虽比不得从前富贵,但守着嫁妆和些许田产,倒也清静安稳。
至于贾政的那些姨娘们,圣旨下达,不管是否愿意都要跟随贾政前往苦寒流放之地了。
最终,只有贾宝玉和贾探春,因年幼免罪,依旧留在荣国府中居住。
荣国府的史老太君,因这样的变故,不由得对宝玉更加纵容疼惜了几分,好在没过几日,宫中贤德妃遇喜的消息传出,也算冲淡了些笼罩在荣国府上空的阴霾。
――
武三派出的快马信使,一路风尘仆仆,沿着官道向南疾驰,终于在数日后,于以“七十二泉”着称的济南府追上了林淡一行人的脚步。
此时的林淡,正带着家人在济南城中悠然盘桓。
他们领略了趵突泉“三股水”喷涌若轮的奇观,漫步于珍珠泉、黑虎泉畔,感受着这座古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风韵。
张老夫人由丫鬟搀扶着,看得啧啧称奇;林清、黛玉和小林晏更是兴致勃勃,对着清澈见底的泉水和水中悠游的锦鲤指指点点。
“二叔叔,这锦鲤没有家中的好看。”小黛玉一边看一边说道,林淡想着家中肥硕的锦鲤倒是和后世趵突泉的锦鲤好友一比,不由得会心一笑。
萧承煊则咋咋呼呼地比较着这里的泉眼和京城玉泉山的有什么不同。
自然,地道的鲁菜盛宴也必不可少。
九转大肠的醇厚、糖醋鲤鱼的酸甜酥脆、汤浓味美的奶汤蒲菜、以及各式精巧的面点,都让众人胃口大开,连一向饮食克制的林清都多用了半碗饭。
除了游玩享乐,林淡也没忘记正事。
他换上一身普通的文士袍,带着林伍和坚决要跟随的安达,穿梭于济南繁华的市集、商号之间,看似随意地与人攀谈,实则细心考察着当地的物产价格、商业流通、以及漕运带来的影响,默默记下许多有用的信息。
就在这日傍晚,众人下榻的客栈院内,武三的信使终于赶到,将一封密信交到了林淡手中。
林淡接过信,走到廊下灯旁,拆开火漆封缄的信封,借着昏黄的灯光快速浏览起来。信上详细禀报了贾政被定罪、流放千里、抄没家产,以及李纨携子返回金陵等后续事宜。
看完信,林淡的脸上并无太多波澜,只是那原本就微微上扬的嘴角,弧度似乎更明显了一些,勾勒出一抹极其浅淡却意味深长的笑意。
他没有多说什么,指尖微微一搓,那封信笺便在灯烛的火苗上点燃,迅速化为一小簇灰烬,随风散入夜色之中。
“二哥,是谁的信?”林清恰好从房中出来,见到廊下这一幕,随口问道。
“无事,京中一些琐事罢了,已然处理干净了。”林淡转过身,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温和平静,仿佛刚才那抹转瞬即逝的冷笑从未存在过。
“济南府景致甚好,明日我们再去大明湖看看,听说历下亭的古碑颇值得一观。”
“好啊!”林清的注意力立刻被引开,开始期待起明日的行程。
林淡点了点头,目光掠过庭院中嬉笑玩闹的黛玉和林晏,又看了看正在和引路比划着讨论济南哪家酱肉好吃的萧承煊,最后落在祖母房中透出的温暖灯光上。
一件大事已了,前路尚长。
林淡一行人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过兖州,经徐州,下淮安。
运河两岸风光旖旎,市镇繁华,漕船往来如织,呈现出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水乡气象。
这一路,不仅让小黛玉和小林晏这两个小娃娃大开眼界,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方言,就连张老夫人也感慨颇多。
林清更是抓紧机会,将书本上的地理志与现实一一对照,获益匪浅。就连看似只知玩闹的萧承煊,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这帝国漕运命脉的繁忙与重要性。
旅途总体风平浪静,有执金卫的暗中护卫和萧承煊明面上的“仗势”,并无任何不开眼的毛贼前来打扰。在两个多月的漫长行程后,这一日,车队终于驶入了繁花似锦、富甲天下的扬州府地界。
再到扬州,林淡心中还没来得及感慨一番,父亲林栋就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