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二年,李君羡的遗属向武则天诉冤。
这就有趣了,当初李君羡一案闹得颇大,朝堂中人人皆知,大多心中暗暗觉得他冤枉。
若当初的这句谶言本来就是假的,乃是无聊人士随便编的,那李君羡自然是冤死的。
若这句谶言为真,后来武则天在“废王立武”事件后被立为皇后,高宗去世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最后更自称圣神皇帝,把唐朝的国号都改成了周,称为武周代唐,很明显她才是谶言的正主!那李君羡更是冤到没边的替罪羔羊。
武则天犹豫之下,干脆给李君羡平反,给他恢复了名誉,这样一来,侧面证实了自己以武周代唐,乃是天命所归……”
张清心中也有些激荡。
巫蛊谶讳,自古有之,汉唐尤盛。
汉武帝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帝,然而在位后期因为巫术诅咒引发了重大的政治冤案,导致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自杀,牵连数十万人,且大都是国家精英,使得国家动荡,乃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
自那以后,有识之士痛定思痛,纷纷认为巫蛊谶讳乃是虚妄,很多人不再相信。
直到唐太宗听到“女主武王代唐”这六个字,又为此杀了大将李君羡,世人皆以为他晚年糊涂。
偏偏三代以后,武则天却真的以周代唐,似乎证实了谶讳也不全是虚妄。
一句不知从何人传起,十日间便传遍京城民间朝堂的流言,却准确地预言了三代人以后国家权柄,帝王姓名的变迁,细思起来的确可怖!
张清喃喃问道:“莫非这世上真有天命鬼神?唐兄弟乃是升真观高弟,有道全真,何以教我?”
唐烈似乎早就在等他这句疑问,直视张清,斩钉截铁道:
“天道无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但人心有伦常!只要心存正念,日行一善,必有回响!”
张清只觉得有如醍醐灌顶,闭目思索良久,终究还是有些不知甚解,叹息道:
“善举易施,正路难行,只有唐太宗这等明君,才能对功臣武将少杀慎杀,我等行伍中人,生不逢时啊!”
唐烈绽颜一笑,如同奇花初胎,说不出的风流俊朗:
“也没有什么明不明的,初唐开国八大武将,他老子李渊杀了三个:阚棱,刘文静,杜伏威。
李世民杀了四个:罗艺,候君集,张亮,李君羡。
说起来,这位千古明君,比他爹还多杀一个呢!”
张清瞠目:“八大将被杀了七个,竟只有一人善终?”
“善终?你想多了……
还有一个叫薛万彻,活过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到了太宗儿子李治朝代,还是因为谋反的罪名被诛杀!”
张清无言气闷,想不到武功赫赫如盛唐,诸将求一善终竟如此之难!
两人聊了这许久,这时意兴消沉,又喝了些酒,不觉都有些乏了,斜身半倚在树干上,晒着冬日难得的暖阳。
过得一阵,张清还在回想之前唐烈的话,忽然叹道:
“初唐的这些开国武将,之所以难得善终,死因大率都是因为谋反的罪名,其实还是君臣难以互信。
武将大都刚强桀骜,又手握重兵,所以哪怕李世民这样的雄主,晚年也难免忌惮。
想不到这么多名将,所谓的谋反都连小水花都翻不起一个,最后武则天以一介女儿身,反而成功一度代唐,成了千古唯一的女帝,倒也好笑。”
两人嗟叹,唐烈熟悉史书,顺口又讲了些武则天和李世民,李治父子两代的轶闻。
张清忽发奇想道:“这则天虽是女子中的英物,但先为李世民的才人,后为李治的皇后,一身侍奉父子二人,伦常上说起来很不好听,她后来做了女帝,何不想办法把先前做李世民才人这段历史遮掩?”
唐烈白了他一眼:“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她的前男友,很没有牌面吗?”
张清一怔,不由放声大笑,引得远处梁山人众纷纷看过来。
两人嘻嘻哈哈笑闹一阵,感情上倒是又亲近了不少。
张清笑得气喘,用手肘拐了拐唐烈:
“你讲了这半天,无非是想说服我反出梁山,重新为国效力,可正如你讲的,便是那秦祖龙,汉高祖,唐太宗,这三位都是帝王中的翘楚榜样,但他们手下的功臣将领也都处境堪虞,何况本朝重文轻武,远甚这三朝,我等做武将的,哪里还有什么前途?”
唐烈摇头:
“不,你错了!也只有本朝,武将善终有个好下场的机会才更大!”
“此话怎讲?”
唐烈半支起身子:“你可知历代帝王,庙号里带个仁字的有哪些?”
张清想了一阵,摇了摇头:“带文字武字的多,什么文帝,武帝,带仁字的……除了本朝仁宗,其它一时想不起来。”
唐烈哈哈一笑:“你把脑袋想破也不行,因为自古以来,帝王庙号里带仁字的,就只有本朝宋仁宗赵桢一位!
本朝已历八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
除了国初的太祖太宗,其余六帝,从庙号都可以看出来,除了英宗偏武,其他真,仁,神,哲,徽诸字,都偏向文明教化一边。
我早就说过,世间万事,有弊必也有利,抑武重文,顺带必然也重仁,重义。
本朝历代帝王,除了太宗略有瑕疵,在宽仁以待人的方面,其实是历代做得最好的!
本朝得国自后周,当初后周主少国疑,周恭帝即位时才七岁,所以军中众将士陈桥兵变,把一袭代表皇室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推举他登基,是为宋太祖,建立了我大宋。
历朝历代,亡国的最后一任帝王,下场都是非常悲惨的,再亡国的朝代,总不可能烂到所有人都讨厌他。新帝害怕有人拿他们做旗帜起来反抗,一般都是斩草除根,早杀,快杀,即刻把他们整个家族杀个干干净净!
汉元年十月,秦二世子婴向刘邦投降,然而项羽一至关中,立刻腰斩了子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