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行动” d日(进攻发起日)前的最后几个小时,矿洞作战指挥中心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空气仿佛凝固,只剩下电话接线员压低的应答声、电报机单调的滴答声以及高级指挥员们沉重而克制的呼吸声。巨大的沙盘前,王参谋长、李云龙以及其他几位核心参谋如同雕像般伫立,目光死死盯住代表敌我双方力量的棋子,最后一次默记着攻击序列、时间节点和应急预案。
李云龙感觉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每一次搏动都牵扯着尚未完全痊愈的伤腿,传来一阵阵闷痛。但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完全被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和亢奋所掩盖。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油印的最终版作战计划摘要,纸张边缘已被手心的汗水浸湿。数月的研究、争论、筹划、准备,无数个不眠之夜,成千上万将士的隐秘调动和物资囤积,最终都凝聚于此刻,等待那一声决定的号令。
“各攻击部队均已进入最后待机位置。” “炮兵群完成诸元最后复核。” “通讯联络最后一次全线测试通畅。” “气象部门确认,拂晓前有薄雾,利于我军隐蔽接敌。”
一份份简洁而关键的报告通过电话和电台传来,汇总到作战参谋那里,再低声报给王参谋长。每一条信息,都让指挥中心内的紧张气氛增加一分。
王参谋长抬起手腕,看着表盘上荧光指针在黑暗中缓慢而坚定地走向预定攻击时刻。他的脸色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异常严肃。
“最后确认:所有单位,按‘淬火’计划第一号方案执行。攻击发起时间,拂晓四点三十分整。”王参谋长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无比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命令被迅速复述并传达下去。指挥中心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倒计时。
李云龙闭上了眼睛,仿佛能透过厚厚的岩层和遥远的距离,看到前沿阵地上,突击队员们最后检查武器弹药、爆破手反复摩挲着炸药包、指挥员借着微光最后一次核对地图的场景。他能感受到那令人窒息的等待,那混合着恐惧、兴奋和决绝的复杂情绪。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突然,王参谋长猛地一挥手!
“开始!”
刹那间,仿佛天地倾覆!
即使深处地下矿洞,也能隐约感受到远方传来的、如同滚雷般连绵不绝的沉闷巨响!那是集中了数百门火炮的齐声怒吼!指挥中心侧壁上挂着的一盏煤油灯甚至被震得微微晃动。
炮火准备开始了!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投向沙盘和通讯台。炮兵观察所和前沿指挥部的电话几乎在炮响的同时就打了进来,声音因激动和爆炸背景音而扭曲:
“炮火覆盖准确!命中敌前沿阵地!” “一号目标区火光冲天!” “延伸射击!向敌纵深延伸!”
李云龙一个箭步冲到专线电话前,抓起话筒——这是直通主攻师指挥部的线路。他几乎能听到话筒那边传来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我是李云龙!报告情况!” “李副处长!炮火准备效果良好!敌前沿工事大部被毁!观察所看到至少两处碉堡被直接命中!……等等!敌军开始还击!炮火很猛烈!”
“告诉你们的炮兵!压制!全力压制敌炮兵!不要吝啬炮弹!必须保证突击通道!”李云龙对着话筒吼道。
炮战进入了白热化。沙盘上,代表我军炮火的蓝色箭头和敌军反击的红色箭头疯狂地交错闪烁。参谋们根据不断传来的信息,快速更新着态势图。
炮火准备时间在一秒秒过去。突击部队此刻应该正在利用炮击效果,尽可能隐蔽地向前运动,接近冲击出发阵地。
突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鹰眼报告!敌纵深升起大量烟幕!遮挡了我炮兵观察视线!无法有效校正射击!”
“妈的!他们想用烟幕保护他们的二梯队和炮兵!”李云龙骂了一句,立刻对王参谋长说,“首长,必须命令炮兵,按预定计划,对敌可能集结区域和交通枢纽进行面积覆盖射击!不能让他们舒服地调动!”
王参谋长立刻点头同意。命令下达。
漫长的三十分钟炮火准备终于结束。炮声骤停的瞬间,一种诡异的寂静降临,反而让人更加心慌。
紧接着,更加激烈和密集的枪声、爆炸声从前沿传来!步兵冲击开始了!
主攻师的电话再次接通,传来的声音更加急促和嘈杂,夹杂着激烈的枪声和喊杀声:
“突击队上去了!正在突破敌前沿铁丝网!” “遭遇敌残存火力点阻击!爆破组上去了!” “右侧分队进展顺利,已突破第一道堑壕!” “左侧受阻!请求炮火支援!坐标……”
“命令师属炮兵,立刻支援左翼!打掉那个火力点!”李云龙对着话筒下令,同时眼睛飞快地扫过沙盘,判断着局势。
战斗进入了最残酷、最混乱的阶段。好消息和坏消息交错传来:
“中心突破!占领敌前沿连指挥所!” “敌军坦克!侧翼出现敌军坦克增援!” “反坦克小组呢?快!用火箭筒!” “伤亡很大!需要担架队!”
李云龙的心脏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又松开。他强迫自己冷静,根据零碎的战报,在沙盘上快速移动着棋子,试图还原出战场的真实态势。他不断地下达指令,协调炮火,调动预备队,回应前方的请求。
“告诉右翼分队,不要冒进!巩固阵地,清剿残敌!” “预备队一连,向左翼移动,加强攻势!” “炮兵!封锁敌军坦克可能的接近路线!”
他的声音沙哑却异常果断,每一个命令都基于对战场本能的感知和事先周密的预案。王参谋长在一旁 mostly 沉默地看着,只在关键节点上点头认可或补充一两句,充分信任李云龙的临机处置。
时间在血火中缓慢流逝。初步战报逐渐汇总:主攻方向成功突入敌军阵地,攻克数个重要据点,但敌军抵抗顽强,不断发起反冲击,双方陷入惨烈的拉锯战。预定的穿插分割意图未能完全实现。
“差不多了!”李云龙看着沙盘和计时器,突然对王参谋长说,“首长,预定攻击时间已到。敌军预备队已被吸引过来。该让主攻部队逐步撤出来了!再拖下去,容易被粘住!”
王参谋长审视着态势,沉吟片刻,重重点头:“同意!命令攻击部队,按预案,交替掩护,撤出战斗!炮兵全力掩护撤退行动!东西两线牵制部队,加强攻击力度,拖住敌人!”
撤退命令下达。接下来的环节同样紧张万分。撤退远比进攻更需要组织和纪律。指挥中心密切关注着撤退路线上的情况,协调掩护炮火,应对敌军的追击。
“撤退通道被敌炮火封锁!” “立刻启用备用路线!命令阻击分队顶住!” “伤员太多!担架队不够用!” “让卫生队也上去!全力抢运伤员!”
当最后一份“主力已撤回出发阵地,正在清点伤亡,巩固阵地”的报告传来时,东方的天色已经微微发亮。指挥中心内,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疲惫如同潮水般瞬间席卷了每个人。
初步战果统计很快出来:毙伤俘敌数百人,摧毁碉堡火力点十余个,缴获部分武器装备。但我军伤亡亦不小,尤其是担任主攻的几个尖刀连队。
一场典型的消耗战,未能达成最理想的歼敌目标,但确实沉重打击了敌军,部分实现了预定的战术意图,并成功吸引了敌军注意力。
王参谋长开始口述给前指的首份战况汇报。李云龙则默默走到一边,靠在冰冷的岩壁上,缓缓坐下,疲惫地闭上眼睛。伤腿此刻才传来剧烈的酸痛,但他浑然不觉。
脑海里回放着刚才那几个小时里纷乱的信息和决策。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伤亡的痛惜,更有对未能完全实现目标的遗憾。但他知道,这就是战争,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不断应对变化的指挥和英勇牺牲的战士。
“淬火行动”的第一锤已经砸下,火星四溅。虽然未能一击碎敌,但已让敌人感受到了疼痛和威胁。更重要的是,志愿军证明了即使在装备劣势下,依然有能力发起主动的、有组织的战术进攻。
而对于李云龙而言,这是他第一次在战役层级指挥协调如此复杂的行动。过程中的压力、决策的艰难、通讯的滞后、战场的迷雾,都给他上了沉重而真实的一课。
他睁开眼,看着洞顶摇曳的灯光。他知道,淬火的过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