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元年五月末,郓州文庙被改作考场,朱红的庙门两侧贴着火红告示,墨迹是闻焕章亲笔:\"本次科考,唯试三题——一曰治县策,二曰民生算,三曰案例断。皆关实务,不考诗赋。\"落款处\"梁山治下八州选官局\"九个字,被往来考生指了又指,有人摸着凉亭柱上的裂痕发呆,有人蹲在石阶上默写算筹,连庙前卖水的老汉都听熟了:\"听说题都是王头领亲自出的,专考怎么当县令呢!\"
一、考场里的三道题:从穿越者视角落地的治县指南
文庙大殿被隔成三十间考房,每间案上都摆着文房四宝与特制的\"算筹板\"。卯时三刻,闻焕章亲自拆封题袋,小吏们捧着题纸分送各房,纸页上的字迹刚劲利落——确是王伦手笔。
第一题·治县策
\"某县有田三千亩,分属上、中、下三等,各占三成、五成、二成。农户两百户,丁口八百。今需修渠一条,长十里,宽丈五,需征役。如何分配役期,既不违农时,又能让渠当年通水?试详述步骤,含征役人数、工期安排、农具调配。\"
第二题·民生算
\"某仓存粮五千石,其中麦占六成,粟占四成。今遇春荒,需放赈三月。该县有孤老三十户(每户一丁),贫户两百户(每户三丁),普通户五百户(每户两丁)。按'孤老日给一升,贫户日给半升,普通户不赈'之规,粮够不够?若不够,需从邻县调多少?调粮需雇车,每车运三十石,每车付费五百文,共需多少钱?\"
第三题·案例断
\"张甲与李乙为邻,张甲种麦,李乙种豆。某日暴雨,张甲田埂溃,麦水灌入李乙豆田,豆苗烂死半亩。李乙索赔三石豆,张甲称'天灾非人力所能及',拒不赔偿。你若为县令,当如何断?需写出断案依据(可自拟新规)、处理方案,及如何避免此类纠纷再发。\"
考房里的呼吸声混着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考生们的反应截然不同。
濮州旧吏周瑾捏着笔杆直冒汗。他一辈子办的是\"官样文章\",写过无数\"劝农桑\"的空泛策论,可真要算\"十里渠需多少人\",竟不知从何下笔。他先画了个渠的轮廓,又写\"征役两百人\",却算不出\"农时\"——哪月该种麦,哪月该收粟,他只在账册上见过\"夏税秋粮\"字样,从未踏过田埂。最后在\"农具调配\"栏写\"令各里正自备\",便匆匆搁笔。
青州杂役陈默却越写越急。他蹲在田埂上看过老农修渠,知道\"三月下种前需完工,不然误了麦播\",也知道\"壮丁可出役,妇人能送水\"。他在策论里写:\"上田农户多,可出役三日;下田农户少,出役五日——因上田怕误种,下田可晚种。渠分五段,每段两里,四十人修一段,五日可毕,轮班换工,互不耽误。\"算到\"农具\",他甚至写\"需备锸五十把、夯二十个,向富户借用,完工后免其半成役期\",字里行间都是泥土气。
盐丁马五对着\"民生算\"的算筹板发呆。他识的字够记账,算盐引账从未出错,可\"五千石麦粟分多少\"还是费了劲。他先掰算筹:\"麦三千石,粟两千石。孤老三十户,三月需粮三石(30户x1升x90日=27石);贫户两百户,三月需粮270石(200户x3丁x0.5升x90日=升=270石)。共需297石,仓粮够。\"算到\"调粮钱\",他忽然笑了——这比算盐引简单多了,提笔写\"无需调粮,余粮四千七百零三石\",连零头都算得丝毫不差。
曹州小吏赵安答\"案例断\"时,竟在纸上画了田埂图。他记着王伦分田时说的\"田界需立石桩,水渠需共修\",在断案依据里写:\"天灾虽不可抗,但张甲未修埂,有过失。应令张甲赔李乙一石豆(半亩收成约两石,减一半算天灾),并牵头与李乙共修田埂,高五尺,宽三尺,两户各出一半力。\"末了还加一句:\"令各里画田图,标田埂、水渠,官府存档,免后争。\"
考场外的日头爬到正中时,有考生提前交卷。郓州少年王二郎捧着卷子出来,手心全是汗——他在\"治县策\"里写\"让老农当役头\",在\"案例断\"里写\"罚张甲给李乙帮工三天\",自己都觉得\"土气\",可想起分田时王伦说的\"百姓的事,就得按百姓的理办\",又觉得没错。
暮色降临时,考卷堆满了文庙后堂。王伦亲自翻看,闻焕章在旁磨墨,见他对着周瑾的卷子皱眉,又对着陈默的策论点头,忍不住问:\"哥哥要选什么样的人?\"
王伦指着陈默卷上\"老农当役头\"的字句:\"要的就是这种——知道麦子何时下种,知道修渠不能误农时,知道百姓怕什么、盼什么。\"他又拿起赵安的\"案例断\",在\"共修田埂\"处画了个圈:\"这才是断案,不是只判输赢,是要断出以后不闹事的规矩。\"
闻焕章看着马五那页密密麻麻的算筹,忽然明白过来:\"原来哥哥考的不是'官',是'能过日子的官'。\"
\"正是。\"王伦把卷子归成三类,上等卷多是农夫、盐丁与赵安这类小吏所写,字虽歪扭,却满是实在办法;中等卷是些秀才写的,有章法却缺细节;下等卷多是周瑾这样的旧吏,空泛得像套话。\"通知他们,三日后放榜。考上的,先去各县当三个月'试官',跟着老农学看田,跟着里正学断案,不合格的,田还在,官就别当了。\"
窗外,郓州的夜空缀满星子。文庙前的老槐树下,陈默和马五正凑着月光说话,陈默说\"要是考上了,先把渠的图纸画细点\",马五说\"得让账房把粮仓管得像盐仓一样清\"。远处传来校场的操练声,混着运河上的船歌,像支粗糙却结实的曲子,在八州的土地上漫开。
王伦站在案前,看着那些带着泥土气的答卷,忽然想起穿来前看过的史书——宋代的县令,多少人抱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空论,却连一亩地该用多少种子都不知道。而此刻,这些握着锄头、算过盐账、断过鸡零狗碎纠纷的人,正要用他们的方式,在这片分了田的土地上,写下不一样的治理故事。
他拿起笔,在榜首预留的位置上,先写下了\"务实\"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