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一走,朱启明抓起桌上的凉茶壶,也顾不上什么帝王威仪,对着壶嘴狠狠灌了几大口。
过了好一会儿,砰砰直跳的心才慢慢平复下来。
他坐回椅中,手指轻叩桌面,心头思绪翻涌。
“定远式一六三壹…后装金属定装弹…真成了!”
这念头每一次闪过,都带来一阵近乎战栗的喜悦。
但喜悦过后,一个现实而“奢侈”的烦恼随之浮现。
他的目光不由地投向墙上挂着的几杆火铳——那是他苦心经营才建立起来的火器梯队。
他快步走到御案,拿起纸笔,快速写下:关于燧发枪与后装枪的换代备忘录:
第一款——
毕懋康原型燧发枪。
这是他穿越之初,用以验证思路和培养工匠的“启蒙产品”,纯粹的前装滑膛,性能仅略优于优秀火绳枪,从未大规模列装,如今早已停产,只剩几杆样品作为纪念。
第二款——
“南山乙型”燧发枪。
基于毕版改进,优化了枪机结构,提高了防水可靠性,是第一款量产型燧发枪。
但因性能被更先进的型号甲型超越,目前仅装备南雄基地和鸡笼港基地的预备役和守备部队。
第三款——“南山甲型”前装线膛枪。
这才是他麾下南山营主力纵横捭阖的真正底气!
米尼弹与线膛的结合,赋予了它超越时代的精度和射程,是当前战场上无解的存在。但,它依然是前装,射速是天花板。
第四款——
“禁卫丙型”后装燧发枪。
技术含量最高,仅装备最忠诚的亲卫营几百人。
后装结构带来射速的革命,但纸包弹的气密性和复杂枪机是固有缺陷,成本和维护难度极高。
唉,这就好比刚试飞了六代机,看着满机场的J-20都觉得不香了啊…
朱启明脑海里闪过穿越前的那个幸福烦恼,不由得苦笑一下。
“‘定远式’面前,甲、乙、丙三型,可以统统扫进历史垃圾堆了!”
一个声音在他内心呐喊。
南雄的产能就那么多,必须集中所有资源,全力转产‘定远式’和它的子弹!
每生产一支旧铳,都是在浪费宝贵的人力、工时和材料!
但是,停产后呢?
庞大的帝国军队体系如同一头沉睡的巨兽,牵一发而动全身!
南山营怎么办?
他的嫡系主力,目前还指着“甲型”线膛枪冲锋陷阵呢。
难道立刻全部换装?
新武器的战术、后勤、训练,全部都要推倒重来,需要时间。
巨大的库存和产线怎么办?
已经生产出来的“甲型”、“乙型”以及相关的弹药生产线,难道就此废弃?
巨大的沉没成本如何处置?
其他部队怎么办?
京营、边军、卫所军…他们还眼巴巴指望着能换装更先进的“乙型”甚至淘汰下来的“甲型”呢。
“不行,不能简单的一刀切。”朱启明迅速冷静下来,思维进入了统治者的权衡模式。
“梯次换装…对,必须梯次换装!”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一个清晰的装备体系蓝图在脑中逐渐成型:
定远式一六三壹: 作为绝对核心与最高机密,只装备最忠诚、最精锐的南山营主力战兵以及未来的军官教导团。
它是撕开敌人阵线、执行决定性打击的“手术刀”。
禁卫丙型——后装燧发枪……立即停产!
他首先做出了这个最简单的决定。
这款枪加工极难,成本高昂,只生产了区区数百支,从未大规模列装,停产它影响甚微。
亲卫营将来优先换装‘定远式’,现有的‘丙型’可以下发给腾骧四卫,发挥余热。
解决了这个小问题,他的思路转向了真正的核心——“南山甲型”前装线膛枪。
至于‘甲型’……决不能立刻停产。
他立刻否定了自己最初幼稚的想法。
它是南山营目前战斗力的基石,更是‘定远式’形成规模前,保障我军优势的绝对主力!
但是,‘定远式’的生产线必须立刻搭建!
所以,‘甲型’的生产要‘维持现状,逐步缩减’。
一个清晰的、分阶段的换装蓝图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现在,未来的一两年, ‘甲型’将与‘定远式’并存。
‘甲型’生产线,不再扩大规模,利用现有材料和工匠维持一个较低水平的产量,主要用于补充损耗、满足训练需求,并为未来的“梯次换装”储备库存。
‘定远式’的生产线,将集中所有顶尖资源、新材料和新招募的工匠,全力攻关,爬升产能。
最先装备军官、士官和精锐侦察部队,让他们先熟悉新武器。
未来一至两年,‘定远式’成为新锐,‘甲型’开始下沉。
随着“定远式”产量提升,开始成建制地替换南山营主力部队的“甲型”枪。
替换下来的、成色较新的“甲型”枪,不再作为一线主力,而是作为二线装备,用于装备新扩编的部队,或者秘密换装给孙传庭、卢象升等部最忠诚的精锐,在他们所在的战区形成技术优势,但弹药必须严格控制。
未来两年后,‘定远式’目标全面列装。
目标是让南山营主力彻底换装为“定远式”。
届时,“甲型”将全面退出主力序列,彻底转为二线守备部队、训练部队的装备。
‘南山乙型’燧发枪: 全面下放!成为京营、边军主力以及未来新编练部队的制式装备。
用它来替换掉军队里那些五花八门的老旧火绳枪和三眼铳,足以对建奴和流寇形成装备代差。
毕懋康原型及更落后火器,下放给卫所,或者全部淘汰,回炉或封存。
思路一清晰,朱启明立刻豁然开朗。
但紧接着,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浮出水面:“刀”再好,也要看握在谁的手里。
京营、边军……这些军队现在到底是个什么鬼样子?
他们把“乙型”燧发枪拿到手,是能变成虎狼之师,还是仅仅多了件倒卖的货物?
整顿军备,不仅仅是换枪,更是要换人、换编制、换思想!
腾骧四卫的整顿只是一个开始。
现在,是时候把目光投向整个帝国的军事机器了。
“呼……”朱启明长出一口气。
看来,是时候给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京营动动手术了!
“来人!”他扬声道。
一名小太监立刻躬身入内。
“传旨:即刻召兵部尚书李邦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英国公张维贤、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成国公朱纯臣……嗯,再叫上京营总戎襄城伯李国桢,朕在乾清宫偏殿等他们。”
“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