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厂区里还弥漫着清晨特有的微凉气息,混杂着草木的清香。我踏着露水走进车间,脚下的水泥地带着些许湿润的凉意,踩上去格外清爽。
车间里静悄悄的,只有角落里几只早起的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大家都打起精神来,今天咱们先把烘干筒拆了。” 我对着已经到岗的工人们说道,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
工人们纷纷应和着,拿起工具准备开工。我一边吩咐他们拆卸螺丝,先将烘干筒的一头拆掉,清理里面的木粉,一边换上鞋子,准备出去买标准边宽六十毫米的角铁,这是维修烘干筒必不可少的材料。
走出厂区,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满是清新的味道,深吸一口,仿佛五脏六腑都被涤荡干净了。
路边的早餐摊飘来阵阵香气,油条的酥脆、豆浆的醇厚,勾得人肚子咕咕叫。我加快脚步,朝着五金店的方向走去,心里盘算着要买多少根角铁才够用。
到了五金店,店里的老板正忙着卸货,看到我进来,热情地打招呼:“王经理,今天怎么这么早?”“来买角铁,烘干筒坏了,得赶紧修上。”
我说明来意,老板连忙领着我去看货。角铁堆在角落里,泛着青黑色的光泽,用手摸上去,冰凉坚硬,带着金属特有的质感。
我仔细挑选着,确保每一根角铁都没有变形、没有裂纹,这关系到烘干筒维修后的牢固程度,可不能马虎。
买好角铁回到厂里,刚走进车间,就听到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周涛他们已经把烘干筒的一头拆卸完了,正忙着清理里面的木粉。
木粉被清理出来,堆在地上像一座小山,散发着干燥的木屑味,轻轻一踩,就会扬起一阵细小的粉尘,呛得人忍不住咳嗽。
“经理,您回来啦,里面都清理干净了。” 周涛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对我说道。他的脸上沾着不少木粉,像个小花猫,眼神里却满是干劲。
我点了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好,咱们开始下料。” 我拿起切割机,插上电源,机器发出 “嗡嗡” 的声响,像是一头蓄势待发的野兽。
我将六米长的角铁固定好,手握着切割机的手柄,按下开关,锯齿瞬间切入角铁,发出刺耳的 “滋滋” 声,火星四溅,像无数颗小星星在车间里飞舞。
切割下来的角铁断面光滑整齐,带着刚切割完的灼热气息,用手一摸,烫得人赶紧缩回来。
不一会儿,角铁就被切成了三米一支,整整齐齐地堆在一旁。
直径两米的烘干筒对角分需要八支角铁,下完料后,我和周涛钻进了烘干筒里。筒里面空间狭小,空气闷热,还残留着木粉和煤烟的味道,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我们以断裂处为中心,向两端各延伸一点五米,开始用电焊固定角铁。
电焊枪喷出的火花在黑暗的筒内格外耀眼,像一道道闪电,照亮了我们脸上的汗水。焊花落在地上,发出 “噼啪” 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焊锡味,呛得我们直皱眉头。
我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个焊点都要焊牢。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滚烫的金属上,瞬间蒸发,冒出一股白烟。
手臂酸了,就停下来揉一揉;眼睛被火花刺得生疼,就闭上眼睛歇一会儿。就这样,我们一点点地将角铁以米字形固定好,然后再用电焊仔细地焊接牢固,确保每一个接口都严丝合缝。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把角铁固定好了。我们从烘干筒里钻出来,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照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却驱不散身上的疲惫。
“接下来把堵头封好。” 我对周涛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我们又拿起工具,开始封堵头,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
堵头封好后,我们又用保温用的热缩带围绕滚筒缠绕了两圈,然后用喷灯烘烤。
热缩带遇热后迅速收缩,紧紧地贴在滚筒上,发出 “滋滋” 的声响,散发出一股塑料加热后的味道。看着热缩带一点点收紧,我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切都弄好后,我们开始调试烘干筒。按下启动按钮,烘干筒缓缓转动起来,没有了之前的异响,运转得平稳而顺畅。
“效果不错!” 周涛兴奋地说道,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我也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这样一来,预计就可以把剩下的二百吨木粉轻松完成烘干了。
我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便安排烘干人员:“大家辛苦了,吃完中午饭就回家休息吧,晚上再回来继续烘干。”
工人们听到这话,都露出了感激的笑容,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去吃饭。车间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有说有笑,刚才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中午的阳光格外炽热,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金子。
食堂里飘来饭菜的香味,米饭的香甜、炒菜的浓郁,让人食欲大开。我和工人们一起坐在食堂里吃饭,聊着天,心里格外踏实。
晚上,烘干人员准时回到车间,开始烘干木粉。烘干筒转动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像一首低沉的歌谣,伴随着工人们的身影在车间里穿梭。
我站在车间门口,看着里面忙碌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十天后,木粉烘干工作顺利完成了。当最后一批木粉从烘干筒里出来时,工人们都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干燥木粉,心里感慨万千,这十天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接下来,我让工人们上白班,先把整个厂区的卫生全部清扫一遍。这个车间也同样要清扫干净,多年的尘灰爆土要用水管冲洗干净,让整个厂区车间里外焕然一新。
工人们拿着扫帚、拖把、水管,开始了大扫除。扫帚划过地面,发出 “唰唰” 的声响,灰尘被一点点扫起;拖把在地上拖过,留下一道道干净的痕迹;水管喷出的水 “哗哗” 地流淌着,冲刷着墙壁和地面上的污垢。
车间里,多年的积尘被水一冲,顺着地面的缝隙流走,露出了水泥地原本的颜色。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味和消毒水的味道,清新而干净。工人们的脸上、身上都溅满了水珠,却丝毫不在意,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车间大门也重新用中灰油漆刷了一遍。油漆的味道有些刺鼻,却带着一种新生的气息。
刷子在门上划过,留下均匀的漆痕,原本陈旧的大门瞬间变得焕然一新,泛着柔和的光泽。
厂里的围墙也用白色涂料粉刷了一遍,白色的围墙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着整个厂区变得干净整洁,我的心里也豁然开朗。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就像一剂强心针,能给员工带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走在干净的厂区里,脚下的路变得平坦而舒适,周围的空气清新宜人,连心情都变得愉悦起来。
我来到这里一晃就是四年,这四年里,有过辛苦,有过委屈,也有过收获。颗粒不生产了,我这里减少了一大头心事,晚上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不用再心惊胆战地睡觉,担心哪个设备又出了问题。
剩下的工作就是负责生产各种保温管了。生产的保温管直径达到 730 毫米,小到直径 25 毫米,虽然有十几种型号,但管理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保温管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运转的声音平稳而有节奏,不像之前的颗粒生产线那样嘈杂。
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将原材料加工成一根根合格的保温管,保温管散发着淡淡的塑料味,带着刚生产出来的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