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有座龙泉村,村里有个叫李青的窑工,祖上三代都以烧制青瓷为生。这李青年方二十,父母早亡,独自守着祖传的小窑厂过日子。他性子沉稳,不善言辞,唯独对烧瓷有着天生的悟性,村里人都说这孩子的手是观音菩萨点化过的。
这一年,越州府要选一批上等青瓷进贡长安,周边窑厂都铆足了劲。李青也精心调配了釉料,准备烧制一件青瓷莲花尊。
这天正是入窑的日子,李青从清晨忙到日头偏西。正当他手捧调好的釉水走向窑口时,忽听得“啪嗒”一声——房梁上窜过一只野猫,碰翻了案几上的砚台,一滴浓黑的墨汁不偏不倚,正正落进了釉桶里。
“糟了!”李青连忙放下釉桶,可那墨滴早已化开,整桶釉水都泛着淡淡的灰黑色。
重新调制已来不及,开窑的吉时耽误不得。李青望着那桶被污染的釉水,长叹一声:“罢了,都是天意。”
他小心翼翼地将釉水施在已成型的瓷坯上,那是一只形态优美的鲤鱼,本是准备烧制了放在窑神前供奉的。李青心想,这被污的釉水既不能用于贡品,就用在这瓷鲤上吧,也算是对窑神的一片诚心。
封窑点火,烈焰熊熊。李青在窑前守了三天三夜,寸步不离。
开窑那日,村里几个老窑工都来围观。当李青从窑中取出那件瓷鲤时,众人皆惊——那鲤鱼通体透蓝,并非寻常青瓷的翠色,而是如深海般的湛蓝。更奇的是,鱼身上的鳞片在晨光照射下,竟如真鱼般微微开合,仿佛还在水中游动。
“妖物,这是妖物啊!”一个老窑工连连后退。
李青却捧着瓷鲤爱不释手。他将瓷鲤置于案头,日日观赏。
不久,又一件奇事发生了。李青发现,这瓷鲤每到子夜时分,鱼嘴中便会自动盈满墨汁,那墨汁乌黑发亮,带着淡淡的松香。用这墨写字作画,笔走龙蛇,如有神助。
李青本是粗人,不识几个大字,自得了这瓷鲤墨汁,竟无师自通地会了写字画画。他常将卖瓷器挣来的银钱,换作纸墨,夜里对着瓷鲤,一笔一画地临摹。
消息不胫而走,越州城里有个姓赵的富商闻讯赶来,出价百两要买这瓷鲤。
“不卖。”李青摇头,“这是窑神所赐,岂能买卖?”
赵富商冷笑:“你一个穷窑工,配得上这等宝物吗?”言罢拂袖而去。
谁知第二天,县衙的差役就上门来,说李青的瓷鲤是妖物,要收缴销毁。
李青心知是赵富商搞的鬼,连夜带着瓷鲤躲到了深山中的一座破庙里。
那夜风雨交加,李青又冷又饿,抱着瓷鲤在庙中蜷缩。迷迷糊糊间,见一白发老翁走入庙中,笑眯眯地看着他。
“小伙子,你这瓷鲤可否借我一观?”
李青见老翁慈眉善目,便将瓷鲤递上。老翁接过,轻轻抚摸鱼身,叹道:“好手艺,好造化啊!”
“老伯也懂瓷器?”李青问道。
老翁笑道:“我年轻时也烧过窑。你可知道,烧瓷如修行,火候到了,自然成器;火候不到,再好的泥坯也是废品。你这瓷鲤,是心诚所致啊。”
言罢,老翁将瓷鲤还给李青,转身消失在雨中。
李青猛然惊醒,才发现是南柯一梦。但案上的瓷鲤,在黑暗中泛着幽幽蓝光,鱼鳞开合,仿佛活了一般。
次日回家,差役竟再未来找麻烦。后来才知,那赵富商家中突然起火,烧掉了大半家财,再无暇顾及瓷鲤之事。
转眼到了夏天,越州遭遇百年大旱。三个月滴雨未下,田地龟裂,禾苗枯黄。龙泉村旁的河水早已干涸,村民只能到十里外的山涧背水度日。
李青看着乡亲们面黄肌瘦的样子,心如刀绞。他将自家水缸省下来的一点清水,分给村中老弱,自己却连日不曾饮水,嘴唇干裂出血。
这天夜里,李青望着案上的瓷鲤,黯然神伤:“瓷鲤啊瓷鲤,你若真有灵性,为何不帮帮这苦难的百姓呢?”
话音刚落,那瓷鲤突然蓝光大盛,竟从案上腾空而起,在李青头顶盘旋三圈,而后径直飞向院中的大水缸,“扑通”一声跃入缸中。
李青急忙追出,只见水缸中本已见底的水,忽然汩汩上涌,不一会儿就满溢出来。更奇的是,那水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蓝色,散发出阵阵清香。
李青掬起一捧,尝了一口,只觉甘甜清冽,直透心脾。他连忙敲响村中的大钟,唤来全村老少。
“大家快来看啊,水缸出水了!”
村民们起初不信,可见李青家中的水缸果然满满一缸清水,纷纷上前取水。说也奇怪,那缸中之水取之不尽,任凭多少人汲取,水位丝毫不降。
正当众人欢天喜地之际,瓷鲤突然从水缸中跃出,在空中化作一道蓝光,直冲云霄。顷刻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久违的大雨倾盆而下。
“下雨啦!下雨啦!”村民们在雨中欢呼雀跃。
雨水中,有人看见一条蓝色的鲤鱼在云间游动,鳞片开合间,洒下万千雨滴。
这场雨下了整整一夜,解了越州大旱。次日清晨,雨过天晴,李青回到家中,见水缸已然干涸,瓷鲤静静地躺在缸底,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李青小心翼翼地捧起瓷鲤,发现鱼身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当夜,李青又梦见了那位白发老翁。老翁笑道:“小李青,瓷鲤已尽其职,将一身灵气化作了甘霖。你明日可将它放回窑中重烧,自有造化。”
李青醒来后,依言将瓷鲤请回窑中,添柴加火,虔诚重烧。
三天后开窑,只见瓷鲤不仅裂痕全无,通体更是晶莹剔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更奇的是,鱼眼中似乎多了一分灵动,仿佛有了生命。
李青仍将瓷鲤置于案头,只是鱼嘴中不再生出墨汁。取而代之的是,每逢月圆之夜,瓷鲤会发出幽幽的蓝光,照亮整个房间。在李青的窑厂里烧制的瓷器,也格外精美,远销四方。
后来,李青成了越州最有名的窑工,但他始终未娶,终身与瓷鲤相伴。他将烧瓷的技艺传授给村中子弟,龙泉村的青瓷由此名声大振。
每逢旱年,李青便会请出瓷鲤,设坛祈雨,每每灵验。人们都说,这是窑神感念李青心诚,特赐灵物庇佑一方。
李青活到八十高龄,无疾而终。他去世的那天夜里,有人看见一道蓝光从他家中冲天而起,化作一条巨大的鲤鱼,在夜空中游动片刻,而后消失在星河之间。
次日,村民发现李青安详地躺在床上,已然仙逝。案上的瓷鲤也不翼而飞,只留下一缸清水,缸底隐约可见鱼形水纹。
这缸水后来成了龙泉村的神水,治病救人,灵验无比。村民为李青和瓷鲤建了一座庙宇,称为“瓷鲤庙”,香火鼎盛数百年。
而越州青瓷的技艺,也因这个传说,代代相传,至今不衰。老人们常说,每件精美的青瓷里,都住着一个诚实的灵魂。而这,就是青瓷鲤故事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