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凉的粥,未断的线
医院走廊的顶灯泛着冷白的光,把林志远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手里的保温桶还带着余温,是刚才在医院食堂特意等的瘦肉粥——苏宛清胃不好,生病时只能吃些软烂的东西。可此刻,那点暖意像被走廊里的穿堂风刮走了大半,他握着桶柄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连指腹都透着青。
苏母的话还在耳边转,“划了红线”“别再走太近”“禁不起折腾”,每一个字都像小石子,砸在他心上。他想起第一次去苏宛清家的场景,也是这样一个初春,苏母端着刚炖好的排骨汤,笑着往他碗里盛,说“宛清跟你在一起,我们放心,你比她细心,知道疼人”。那时候,苏宛清坐在旁边,耳朵尖红红的,偷偷踢了他一下,让他别光傻笑。可才过了两年,“放心”就变成了“别靠近”,连语气里的温度都凉得像这走廊的瓷砖。
他低头看了眼保温桶,桶身印着医院的蓝色logo,单调又刺眼。刚才买粥时,食堂阿姨还问他“给女朋友买的吧?这粥养胃,小姑娘生病就该吃这个”,他当时没否认,只是笑了笑。现在想想,那笑意大概比这粥凉得还快。
走廊尽头的电梯“叮”地响了一声,有人推着轮椅经过,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林志远往旁边挪了挪,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病房门——那扇门虚掩着,能看见里面白色的窗帘,被风轻轻吹得晃了晃。他知道苏宛清在里面,刚才苏母进去时,他听见了窗帘拉动的声音,很轻,像她平时怕打扰别人时的样子。
他其实没打算进去,只是想把粥交给苏母,让她转交给宛清。可刚才那番对话,让他连敲门的勇气都没了。他靠在走廊的墙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保温桶的提手,塑料的纹路硌得指腹发疼,却比不上心里的闷。
他想起签“竞争回避协议”那天,也是在办公室,百叶窗把阳光切得零碎,像现在走廊的光。苏宛清坐在他对面,钢笔在手里转了两圈,才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她写字时习惯微微皱眉,那天也一样,只是写完后,她把笔一放,笑着说“以后就是‘苏总监’和‘林总’了,工作上还请林总多指教”。那笑容很淡,像蒙了一层雾,他当时就想伸手帮她拨开,可手抬到一半,又缩了回去——红线已经划下,他不能越界。
后来在停车场,他叫住她,想问她是不是真的愿意这样,可她只是转过身,月光落在她头发上,像撒了层碎银。“林总,”她还是这么叫他,“协议是我们一起跟总部申请的,你忘了?为了避嫌,也为了工作。”他没忘,可他也没忘,去年项目庆功宴上,她喝多了,靠在他肩膀上,说“林志远,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做很多项目”,那时候她眼里的光,比庆功宴的灯还亮。
保温桶的温度又降了些,林志远叹了口气,想着要不先把粥放在护士站,让护士帮忙送进去。可刚走了两步,就听见病房门“咔嗒”一声开了,苏母走了出来。
两人的目光撞在一起,苏母的眼神比刚才柔和了些,却还是带着疏离。“林总,还没走?”她问,声音里没了刚才的尖锐。
林志远停下脚步,把保温桶往前递了递:“阿姨,这是给宛清买的粥,瘦肉的,她能吃。”
苏母看了眼保温桶,没接,只是叹了口气:“你有心了。不过宛清刚睡下,等她醒了我再给她热。”她顿了顿,又说,“刚才的话,我不是要故意为难你,只是宛清这孩子,心思重,上次因为项目上的事跟你闹了点矛盾,回家哭了半宿,我看着心疼。”
林志远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苏母说的是去年城西项目的事,当时客户临时改需求,他和苏宛清因为方案有分歧,在会议室吵了起来。后来他才知道,她那天之所以坚持自己的方案,是因为客户私下找过她,说如果方案不过关,就要撤资,她怕影响整个项目组的人。可那时候,他只觉得她固执,没听她解释,直到后来看到她藏在文件夹里的客户邮件,才知道自己错了。
“阿姨,上次的事,是我不好,”林志远的声音低了些,“我没听她解释,还跟她吵了架。”
苏母摇摇头:“也不全是你的错。只是你们俩,一碰到工作就较真,一较真就容易伤感情。现在签了协议,不在一个部门了,按理说该省心了,可她这次生病,还不是因为跟你对接城西项目的收尾工作,熬了好几个通宵?”
林志远攥紧了手。他知道苏宛清这次生病是因为加班,上周他去她办公室送文件,看见她桌上放着好几盒咖啡,眼底的青黑很重。他当时想让她早点休息,可话到嘴边,又变成了“苏总监,城西项目的补充报告记得明天交”。他怕自己一关心,就又越了界。
“阿姨,我知道你担心宛清,”林志远抬起头,看着苏母的眼睛,语气很认真,“我也不想让她受委屈。只是有些事,不是签了协议就能断的。我不会打扰她的工作,也不会让她为难,可我不能看着她生病不管,不能看着她一个人扛着压力。”
苏母看着他,沉默了很久。走廊里的灯依旧冷白,可林志远觉得,苏母的眼神好像柔和了些。过了一会儿,她伸手接过了保温桶:“这粥,我先拿着。宛清醒了,我会跟她说你送过来的。”她顿了顿,又说,“林总,不是我不通情理,只是感情这东西,有时候太执着,反而会伤人。你们都是成年人了,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林志远点点头:“我知道,阿姨。我会有分寸的。”
苏母没再说话,转身进了病房。门关上的瞬间,林志远好像听见里面传来苏宛清轻轻的咳嗽声,他的心又揪了一下。他站在原地,看着那扇门,直到护士过来提醒他“家属请不要在走廊停留太久”,他才慢慢转身离开。
走到医院门口时,天已经黑了,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洒在地上。他拿出手机,想给苏宛清发条消息,问问她醒了没,粥喝了没,可编辑了半天,又把字删了——他怕苏母看见,更怕苏宛清为难。最后,他只发了一条“城西项目的收尾工作我已经跟小张交代好了,你好好休息,不用操心”,然后就把手机揣回了口袋。
他开车回家,路上经过一家便利店,想起苏宛清平时喜欢吃里面的草莓味软糖,生病时嘴里没味道,或许会想吃。他停下车,走进便利店,货架上的软糖只剩下最后一包,他拿起来,付了钱,揣进了口袋。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苏母肯定不让她吃这些甜的,于是又把软糖放回了货架。
回到家,家里空荡荡的,没有开灯。他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夜景,手里还握着刚才买粥时找的零钱,硬币冰凉。他想起苏宛清以前总说他家里太冷清,像个酒店,于是她买了很多小摆件,放在客厅的架子上,有小熊玩偶,有多肉植物,还有一枚银杏叶形状的钥匙扣——那是去年他们一起去银杏林玩时买的,她一个,他一个。
他起身走到架子前,拿起那枚钥匙扣,金属的质感很凉,上面的银杏叶纹路清晰。他想起那天,苏宛清把钥匙扣递给他,说“林志远,以后我们要是分开了,看到这个,就想起对方好不好?”当时他还笑着说“我们怎么会分开”,可现在,他们虽然没分开,却好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
手机响了,是小张打来的,说城西项目的客户刚才又打电话,想让苏总监亲自对接一下后续的宣传方案。林志远皱了皱眉,说“我来对接,苏总监生病了,需要休息”。挂了电话,他打开电脑,开始写宣传方案,写着写着,就想起苏宛清写方案时的习惯——喜欢在标题下面画一条波浪线,喜欢把重点内容用橙色标注,喜欢在结尾处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
他无意识地按照她的习惯调整着方案,等反应过来时,标题下面已经有了一条波浪线,重点内容也标成了橙色。他笑了笑,又把波浪线改成了直线,把橙色改成了黑色——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写完方案时,已经快十二点了。他起身去厨房倒水,看见冰箱里还有上次苏宛清买的牛奶,他拿出来,倒进杯子里,放进微波炉加热。牛奶热好后,他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没带来多少暖意。
他想起医院走廊里苏母的话,想起苏宛清在病房里悄悄滑落的眼泪,想起那碗渐渐变凉的粥。他知道,苏母是为了苏宛清好,可他也知道,有些感情,不是一句“别靠近”就能断的,就像那碗粥,即使凉了,重新加热,还是会有温度。
第二天早上,林志远起得很早,他去医院食堂又买了一份瘦肉粥,这次还特意加了些切碎的青菜。他提着粥来到医院,刚走到病房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苏宛清的声音,很轻,在跟苏母说话。
“妈,林志远昨天是不是来了?”苏宛清问。
“来了,送了碗粥,”苏母说,“我让他走了,你现在要好好休息,别想这些有的没的。”
“妈,我知道你担心我,可我和他只是同事,”苏宛清的声音低了些,“城西项目还没结束,难免要对接。”
“同事也该有分寸,”苏母说,“你忘了上次因为项目跟他吵成什么样了?”
“那是我不好,没跟他解释清楚,”苏宛清说,“后来他知道了,也跟我道歉了。”
林志远站在门口,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抬手想敲门,又停住了,只是轻轻把粥放在门口,然后转身离开。
走了没几步,就听见身后传来苏宛清的声音:“林志远?”
他转过身,看见苏宛清站在病房门口,穿着病号服,头发有些乱,脸色还是苍白的,却比昨天好了些。“你怎么还没走?”她问,眼神里带着惊讶。
“刚给你买了粥,放门口了,”林志远说,不敢看她的眼睛,“里面加了青菜,你能吃。”
苏宛清看着门口的粥,又看了看他,小声说:“昨天的粥,我喝了,很好吃。”
林志远抬起头,正好对上她的眼神。她的眼睛里带着红血丝,却很亮,像星星。他想起以前,她每次吃了喜欢的东西,都会这样看着他,说“林志远,你真好”。
“好吃就好,”他笑了笑,“你好好休息,城西项目的事,我已经跟小张交代好了,客户那边我来对接。”
“不用,我明天就能出院了,”苏宛清说,“项目还是我来对接比较好,我熟悉情况。”
“不行,”林志远皱了皱眉,“医生说你需要多休息,至少要再住两天。”
“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苏宛清说,“城西项目是我们一起做的,不能让你一个人扛。”
两人对视着,走廊里的风轻轻吹过,带着医院特有的消毒水味,却好像没那么难闻了。苏母站在病房里,看着他们,没说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林志远看着苏宛清,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在电脑前写方案时的习惯,想起那枚银杏叶钥匙扣,想起第一次去她家时苏母笑着夹菜的样子。他知道,红线还在,可有些东西,比红线更重要。
“那好吧,”他说,“等你出院了,我们一起对接,但是你必须保证,不能再熬夜,不能再喝咖啡。”
苏宛清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好,我保证。”
林志远看着她的笑容,心里的暖意又回来了,比手里的粥还暖。他知道,以后或许还会有分歧,还会有苏母的担心,还会有红线的约束,可只要他们还能像现在这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就没什么过不去的。
他转身离开,走到医院门口时,又想起那家便利店的草莓味软糖。他停下车,走进便利店,货架上的软糖还有很多,他拿了一包,付了钱,揣进了口袋。这次,他没再放回去——他想,等苏宛清出院了,就送给她,告诉她,就算生病了,也可以偶尔吃点甜的。
阳光透过便利店的玻璃照进来,落在他手里的软糖上,包装纸泛着粉色的光。他笑了笑,走出便利店,开车往公司去。路上,他打开手机,给苏宛清发了条消息:“等你出院,带你去吃你最喜欢的那家日料。”
没过多久,手机响了,是苏宛清发来的回复,只有两个字:“好呀。”后面还加了一个笑脸的表情。
林志远看着那个笑脸,心里的暖意更浓了。他知道,那碗未凉的粥,那条未断的线,会一直牵着他们,走过那些有红线的日子,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