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刘骏邀沈庆之等人中军大帐议事。
沈庆之率先说道,“老臣听闻,江夏王刘义恭仍在建康,被刘劭软禁。若能救出江夏王,必能安定人心 —— 昔年汉高祖刘邦救出楚怀王,便是靠其号令诸侯。”
刘骏点头:“孤也正有此意。只是建康城防坚固,强攻无益,如何救出义恭王叔,还需从长计议。”
话音未落,营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斥候匆匆跑来,禀报道:“殿下!斥候来报,江夏王已逃出建康,正向江宁奔来!”
刘骏又惊又喜,立刻率群臣出营迎接。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驾马车飞速疾驰而来,待到近前,车帘掀开,露出江夏王刘义恭那狼狈的身影 —— 他的朝服沾满尘土,鬓发散乱,脸上还带着伤痕,显然是历经艰险才得以逃脱出来的。
“殿下!臣幸不辱命,终于见到殿下了!”
刘义恭看到众人在此迎接自己,也顾不上形象,翻身滚下车来,跪在刘骏面前,老泪纵横。
“刘劭那逆贼,弑父篡位,残害宗室,臣若不是靠心腹相助,恐怕早已性命不保了!”
刘骏连忙扶起他,温言道:“王叔受苦了。孤定会诛杀此逆贼,为父皇报仇,为宗室雪恨!”
他转向群臣,朗声道,“今日王叔来奔,足见孤之义军乃天意所向!孤意已决,明日便率军向建康进发,涤荡妖邪,以安天下人心!”
群臣轰然应诺,刘义恭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殿下英明神武!然臣还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大军缓行,臣愿奉表劝进,以正我大宋皇位!”
这一次,刘骏并未多言,只是和众人将刘义恭等人接回大营。
当晚,江宁大营的议事厅内灯火通明。
刘义恭捧着劝进表,跪在刘骏面前:“殿下乃太祖嫡孙,仁厚英明,当承大统。臣谨奉表劝进,愿殿下早登帝位,以正视听,号令天下,诛杀逆贼!”
刘骏推辞道:“王叔,孤德薄才疏,恐难担此重任。不如待平定建康,诛杀刘劭后,再议登基之事不迟。”
江夏王刘义恭未接话头,而是上前一步,继续躬身道:“殿下,《论语》有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盖此天时人事,已可知矣,还请大王登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帝王之位不可久旷,还请大王为大宋千秋社稷着想,以万众之心为念,早正大位,就地登基!”
刘义恭眼看刘骏又要开口辩驳,于是又继续劝道,“如今刘劭篡位,天下大乱,殿下若不登基,恐人心浮动,给刘劭可乘之机。昔年光武帝刘秀在鄗城登基,便是为了安定河北,最终成就中兴大业。”
沈庆之也附和道:“江夏王所言极是。殿下登基,不仅能安定人心,更能名正言顺地号令诸侯,让南谯郡王刘义宣、臧质等将更加效命,更能争取那些隔岸观火之人。”
刘骏望着群臣恳切的目光,又看了眼刘义恭手中的劝进表,终于点头:“既然诸位卿家执意如此,朕便暂登帝位。但朕有言在先,登基之后,当以诛杀逆贼、安定百姓为首要之事,其余庆典,一切从简。”
群臣闻言,皆大欢喜。
刘义恭连忙展开劝进表,刘骏提笔在上面签字,墨迹未干,便有人传来消息:新亭已备好登基仪式,只待新皇前往。
次日清晨,刘骏率群臣向新亭进发。
一路上,百姓们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有的捧着新麦,有的提着米酒,虽衣衫褴褛,眼中却满是希望。
沈庆之望着这一幕,忽然对身旁的董元嗣道:“董将军且看,这便是我们拼死守护的百姓。待平定天下,某便要回吴兴武康老家,种几亩薄田,不再受打仗之苦。”
董元嗣大笑:“将军若也要种田,某便来给你帮忙!只是眼下,还得先斩了刘劭那厮!”
新亭的营垒已被装饰一新,临时搭建的登基台上悬挂着 “中兴” 二字的匾额,下方摆着百官的席位。
刘骏身着衮服,在群臣的簇拥下登上台去。
司仪高声宣读劝进表,声音穿透新亭的每一个角落,传到秦淮河畔,传到落星山上,传到每一个期盼太平的人心中。
“朕,刘骏,承天命,继大统,今日登基为帝!”
刘骏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大赦天下,文武赐爵一等,从军者二等。赃污清议,悉皆荡除!高年、鳏寡、孤幼、六疾不能自存者,人赐谷五斛!逋租宿债,勿复收!长徒之身,优量降宥!”
台下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群臣跪拜,山呼万岁。
沈庆之站在武将列中,望着台上的新帝,忽然想起去年在大同在济南见到的飞虎旗,与此刻的 “中兴” 匾额渐渐重叠。他知道,新的时代,从这一刻开始了。
登基仪式结束后,刘骏召集群臣议事,商议平定建康之事。
刘义恭建议:“陛下,建康城防坚固,刘劭仍有数千宿卫,不可强攻。臣愿派人潜入城中,联络旧部,为陛下内应 —— 昔年韩信破齐,便是靠郦食其为内应劝降齐王。”
沈庆之点头:“江夏王此计甚妙。老臣愿派出麾下斥候协助,他们俱都熟悉建康地形,定能完成任务。”
刘骏应允,又任命刘义恭为太尉、录尚书六条事,柳元景为护军将军,沈庆之为镇军将军,董元嗣为辅国将军,各司其职。
众人领命而去,新亭的营垒里,再次充满了备战的紧张气氛。
夜深了,沈庆之独自站在登基台旁,望着秦淮河的流水。
他摸出怀中的半块米饼 —— 那是今日观礼的江宁百姓所赠,还带着烤制的余温。
他咬了一口,新米的清甜在舌尖漫开,混着还没消散的硝烟,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安心。
他知道,只要君臣同心,将士用命,定能早日平定建康,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