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的马达声在凌晨三点的海面上格外刺耳。
林夏扶着摇晃的船舷,咸湿的海风卷着鱼腥味灌进鼻腔,她低头看了眼防水腕带——坐标显示还有最后两海里。
“姑娘,前边儿水急,再往前可没我这老木头船的活路了。”掌舵的老渔民裹着军大衣,烟锅在黑暗里明灭,“你们要的地儿,得换潜水艇吧?”
苏红蹲在船尾检查装备,闻言抬头:“我们有压缩气瓶,水下能见度高。”她指了指腰间的防水背包,里面装着声呐探测器,“您把我们放到坐标点正上方就行。”
林夏摸了摸颈间的银戒,那是1998年校运会沈星河塞给她的。
金属贴着皮肤的温度让她想起昨夜服务器防尘布下的老照片——照片里少年的眼睛亮得像星子,说“等我以后有钱了,给你打个金的”。
“到了。”老渔民突然扯响汽笛。
林夏抬头,月光下的海面泛着幽蓝,远处浮标灯一闪一闪,像谁遗落的珍珠。
她深吸一口气扣紧面镜,苏红已经先一步翻身入海,水花溅在她手背,凉得刺骨。
下潜十米时,林夏的耳压开始疼痛。
她调整呼吸,视野里逐渐浮现出模糊的阴影——不是暗礁,不是沉船,是规则的几何轮廓。
当二十米的深度计红线跳动时,她终于看清了:青铜色的建筑群倒悬在海底,尖顶朝下插入淤泥,檐角却向上翘起,仿佛被一只巨手按进海底的天空之城。
“我的天。”苏红的声音从潜水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失真的震颤,“声呐显示结构高度超过三百米,材质...像是某种合金,但成分库匹配不上。”
林夏游近最近的建筑,指尖轻触墙面。
青铜纹路瞬间泛起微光,她瞳孔骤缩——那些蜿蜒的线条,分明是1998年高二(3)班的座位表。
沈星河画在草稿纸上的,用蓝黑墨水歪歪扭扭标着“林夏”的位置在第三排靠窗,此刻正沿着墙面攀升,化作飞檐上的浮雕。
“这不是他们的造物。”苏红不知何时游到她身侧,潜水手电的光打在两人面罩上,“这是...你的记忆。”
通讯器里突然响起电流杂音,艾丽卡·残的声音穿透干扰:“观测者文明每评估一个星球,会采集‘关键个体’的潜意识构建‘文明镜像’。沈星河因重生记忆混乱,成为唯一能同时承载‘过去’与‘可能未来’的容器。这座城,是他内心对‘理想世界’的投影。”
林夏的呼吸突然急促,面镜起了雾。
她想起重生前沈星河总说“钱是工具,人才是目的”,想起他蹲在医院走廊给父亲揉腿时泛红的眼眶,想起他在暴雨里抱着被诱拐的妹妹冲进派出所时,后背被雨水浸透的衬衫。
“触碰中央光柱。”艾丽卡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那是镜像核心。”
中央光柱比想象中近。
林夏游过刻着黑板报内容的回廊——“距离高考还有203天”的粉笔字被青铜重新铸刻,泛着温润的光。
当指尖触到光柱的刹那,海水突然变得粘稠,她的意识被拽入一片白雾。
再睁眼时,她站在1998年的教室。
老式吊扇在头顶吱呀转动,前排女生扎着麻花辫,后桌男生正用圆规在课桌上刻“早”字。
讲台边的挂钟指向下午两点,阳光透过纱窗在黑板上投下菱形光斑——那是她最熟悉的场景,连粉笔灰飘在空中的轨迹都和记忆分毫不差。
沈星河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低头写日记。
他的校服领口松着两颗纽扣,露出少年人清瘦的锁骨。
林夏一步步走近,听见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听见他低声自语:“如果能重来,我想让所有人都笑着活下去。”
“小夏你看,”他突然抬头,眼睛亮得让林夏心悸,“我梦见以后我们会建很大的医院,让生病的人不用怕花钱;会有很多房子,让流浪的人都能睡暖床;还有...还有你喜欢的音乐,要让全世界都听见。”
梦境开始扭曲。
青铜城的轮廓透过教室墙壁显现,那些刻着座位表的浮雕化作dNA双螺旋,缓缓注入海底岩层。
林夏伸手去抓沈星河的衣角,指尖却穿过他的身体,像穿过一片月光。
“他留下的不是程序。”林夏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响起时,她已经回到现实。
苏红正盯着探测器,上面跳动的氦-3数值让她瞳孔微缩,“生态重启程序?不,是‘选择权’。”她摸出贴在胸口的初代iphone,那是沈星河2007年第一次买到的样机,“他给的从来不是答案,是让我们自己写答案的笔。”
当iphone被埋入光柱底部时,整个青铜城开始下沉。
淤泥翻涌着包裹住尖顶,檐角的浮雕逐一没入黑暗。
林夏看着海面,气泡突然聚集成一行字:“文明不靠拯救,靠生长。”
“你选了封印,可你从未离开。”林夏摘下面镜,咸涩的海水漫过眼睛,“我知道的。”
渔船返航时,天已经蒙蒙亮。
苏红在整理装备,老渔民哼着走调的渔歌。
林夏坐在船尾,手机突然在掌心震动。
她低头,屏幕自动亮起,一行字在晨曦里格外清晰:
“第2次文明融合测试——准备就绪。候选人:林夏·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