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声彻邯郸
邯郸府衙前的高台是临时搭建的,松木梁柱还带着新伐的清香,却被密密麻麻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晨光刚漫过北城楼,秦斩已身着玄色铠甲立在台上,腰间佩剑的铜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手中一卷明黄诏命,正是嬴政亲颁的军功爵制。
他抬手按住腰间扩音器——那是系统解锁的铜制物件,形似喇叭,却能将声音放大数倍,此前秦军传令全靠人力嘶吼,这般利器还是头回在赵地亮相。台下百姓顿时安静几分,有踮脚张望的,有交头接耳的,更多人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警惕。毕竟赵国亡了不过月余,秦人的政令于他们而言,还带着几分未知的寒意。
“赵地百姓听着!”秦斩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出,清晰地掠过喧闹的街巷,甚至飘进了街角茶馆的窗户,“今日所宣,乃大秦始皇帝亲颁军功爵制,凡我大秦子民,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参军入伍,皆可凭战功得爵位、受赏赐!”
人群中泛起一阵骚动。有白发老者捋着胡须摇头,显然不信这般好事;也有精壮汉子眼睛发亮,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肩头的扁担。秦斩目光扫过台下,继续高声宣读:“斩杀敌军一名者,授公士爵,赐田一顷、宅九亩;斩杀五名者,授上造爵,举家免徭役三年;若能斩获敌将首级,无需累积战功,直接升为不更爵,可任军中百将,统辖百人!”
“一顷田?”有人忍不住惊呼出声,“那可是一百亩地啊!”
“免徭役?我家每年要给官府服三个月徭役,要是能免了,娘就不用再熬夜纺布了……”
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夹杂着心动与疑虑。李四站在人群靠前的位置,手里攥着一把破旧的锄头,木柄已被磨得光滑,却还带着昨日下地时沾的泥土。他今年二十八岁,家里三代都是佃农,租种着赵地贵族的田地,每年收成大半要交租,一家人常年吃不饱饭。方才秦斩的话,每一个字都像锤子般敲在他心上,可他还是不敢信——从小到大,他听过太多官府的“好事”,最终都落不到佃农头上。
“秦军的爵位是真能兑现吗?”李四凑到身旁同乡王二耳边,声音压得极低,“我家三代佃农,连自己的一亩地都没有,要是能得一亩田,就算战死在战场上,也值了!”
王二比他大几岁,脸上刻着风霜,闻言苦笑摇头:“你忘了当初赵军征兵时说的?也是说给田给粮,结果呢?打完仗不仅啥都没有,还被贵族抢了仅有的存粮。秦人说不定比赵人更狠,别是哄咱们去当炮灰的!”
李四抿紧嘴唇,心里刚燃起的火苗又灭了几分。他低头看着自己的锄头,想起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常年患病的老母亲,要是真能得一顷田,就算真的战死,家人也能有个依靠。可这希望太渺茫了,就像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
就在这时,台上的秦斩突然抬手,止住了台下的议论。“诸位疑虑,本将知晓。空口无凭,今日便让大家亲眼见一见,我大秦的爵位,究竟能不能兑现!”他转头冲台下一招手,只见四名秦军士兵抬着一辆粮车走了过来,车上装满了金黄的粟米,袋子口敞开着,米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米香。紧接着,又有两辆、三辆……一共十辆粮车,在百姓面前排成了长队,阳光洒在粟米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昨日已有赵地青年报名参军,今日在训练场考核中,有三人表现突出,虽未上战场杀敌,却尽显勇武,本将已奏请陛下,破格授予他们公士爵!”秦斩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来人,传三位壮士上台!”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台侧。很快,三个身着粗布短打的青年走了上来,他们都是赵地人,最大的不过二十五岁,最小的才十七岁,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却挺直了脊梁。其中一人叫赵勇,原本是邯郸城外的猎户,赵国灭亡后没了生计,昨日见秦军征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竟能得到爵位。
“赵勇、李刚、王磊!”秦斩念出三人的名字,将三枚青铜铸就的爵印递到他们手中,爵印上刻着“公士”二字,虽不华丽,却沉甸甸的。“按军功爵制,公士爵除赐田外,另赏粟米五石!今日先行发放,田契后续由官府统一办理,绝不拖欠!”
秦军士兵搬来三个布袋子,当场称量粟米,每袋五石,分量十足。赵勇接过袋子,只觉得手臂一沉,他低头看着袋子里的粟米,又看了看手中的爵印,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秦斩磕了个响头:“末将赵勇,定不负大秦,不负将军!日后上了战场,必多杀敌军,再争更高爵位!”
另外两人也跟着跪倒,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台下的百姓看傻了眼,方才还在怀疑,此刻见真金白银的粟米摆在面前,还有实实在在的爵印,哪里还忍得住。
“我要报名!我也要参军!”一个汉子率先冲了出来,直奔台下的征兵点。
“等等我!我也去!”
“我会打铁,能不能去军中做铁匠?我也想拿爵位!”
人群瞬间沸腾,方才的疑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汹涌的报名热潮。李四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的景象,手里的锄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想起赵勇接过粟米时的模样,想起自己家里空荡荡的米缸,突然下定了决心。
“王二,我要去报名!”李四抓住同乡的胳膊,声音有些发颤,“就算是真的当炮灰,我也要试一试!要是能得一顷田,我家娃就不用像我一样,一辈子当佃农了!”
王二还想说什么,却见李四已经拨开人群,朝着征兵点跑去。他看着李四的背影,又看了看台上的秦斩和那十车粟米,犹豫了片刻,也咬了咬牙,跟了上去。
征兵点前很快排起了长队,负责登记的秦军士兵忙得不可开交,却依旧耐心地给每一个报名者讲解军功爵制的细节。秦斩站在高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微微上扬。系统界面上,“赵地征兵进度”的数值正在快速上涨,旁边还弹出一行提示:【军功爵制初步落地,赵地民心向背开始转变,解锁“民心凝聚力”初级buff,后续征兵效率提升20%】。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赵国旧贵族还在暗中观望,赵地百姓的信任也需要时间巩固,但至少现在,军功爵制像一颗石子,在邯郸这片沉寂的水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日头渐渐升高,报名的队伍还在变长,从府衙前一直延伸到街角。李四站在队伍里,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登记、领号牌,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他摸了摸怀里揣着的身份证明,那是秦军入城后统一发放的,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和籍贯。从今往后,他不再是赵国的佃农,而是大秦的子民,或许,还能成为一名有爵位、有田地的秦军士兵。
“下一个,李四!”
听到自己的名字,李四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到登记台前。负责登记的士兵抬头看了他一眼,问道:“为何参军?”
李四挺直了腰板,声音响亮:“为得爵位,为家争田!更为大秦统一,不再打仗!”
士兵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在名册上写下他的名字,递给他一块木牌:“拿着这个,去那边领军装和兵器,明日一早,到城外训练场集合!”
李四接过木牌,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握住了全家人的希望。他转头望向高台,秦斩依旧站在那里,玄色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扩音器里偶尔传出他对士兵的指令,清晰而有力。李四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或许将彻底改变。
邯郸的街巷里,报名参军的喧闹声还在继续,夹杂着孩子们的嬉闹声、商贩的叫卖声,还有秦军士兵整齐的脚步声。这座曾经的赵国都城,正在大秦的政令下,慢慢焕发出新的生机。而秦斩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清楚,推行军功爵制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肃清贵族阻力、整顿军备、安抚百姓等诸多事情要做。但他有信心,有系统相助,有嬴政的支持,更有这些渴望改变命运的赵地百姓,他一定能在赵地站稳脚跟,为日后伐楚之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夕阳西下时,报名的人才渐渐散去,征兵点前的名册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秦斩让人将十车粟米剩下的部分分给了前来围观的贫苦百姓,看着他们捧着粟米感激的模样,他知道,民心,正在一点点凝聚。
回到府衙后,秦斩打开系统界面,看着“赵地民心值”从最初的20分涨到了45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提笔写下奏折,将今日推行军功爵制的成效禀报给嬴政,末尾写道:“赵地百姓虽念旧国,然更重生计。军功爵制既出,民心渐附,后续征兵、筹粮之事,当可顺利推进。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早日安定赵地,为大秦一统天下助力!”
写完奏折,秦斩将其封好,交给信使送往咸阳。窗外,邯郸城的灯火渐渐亮起,星星点点,映照着这座古老而新生的城市。他知道,今夜过后,军功爵制的消息会传遍赵地的每一个角落,更多的人会像李四一样,为了改变命运而加入秦军。而他,也将在这片土地上,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