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国都汴京,皇宫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一道道紧急军情如雪片般不断传入宫中,原本占据优势的三路大军,竟然在一夜之间突然转为劣势,这让北汉皇帝吴权的脸色变得越发阴沉,仿佛能滴出水来。
“好个诸葛孔明!”吴权怒不可遏,将手中的战报狠狠地摔在御案上,“三路大军,竟然被他如此轻易地一一化解!”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愤怒和不甘。
殿内的群臣们都被皇帝的怒气所震慑,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然而,在这一片死寂之中,唯有司马懿与郭嘉二人神色自若,仿佛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未对他们造成太大影响。
郭嘉轻抚着自己的短须,率先开口道:“陛下,诸葛亮此人确实非同小可。臣观其用兵,虚虚实实,往往出人意料。此番他使出的连环计策,既狠且准,直击我军软肋,实在是高明至极啊。”
司马懿闻言,躬身施礼,接着郭嘉的话说道:“奉孝所言极是。诸葛亮此人不仅精通兵法,更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往往能料敌机先。不过……”他话锋一转,“陛下也不必过于忧虑。三路大军虽暂受挫,但未必全盘皆输。”
吴权微微抬起头,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司马懿,缓声道:“仲达,你对此事有何高见?”
司马懿面色沉静,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回陛下,依微臣之见,诸葛亮固然智谋过人,但蜀国的国力毕竟有限,难以承受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微臣愿亲自前往汉中前线,以不变应万变,与诸葛亮展开周旋。只要我们能够稳住阵脚,耐心等待,待到他露出破绽之时,必然可以转危为安。”
吴权听后,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司马懿的话。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道:“仲达所言不无道理。你是朕最为倚重的谋臣,此番亲赴前线,确实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吴权顿了顿,接着说道:“朕即刻拟旨,册封你为军师将军,统帅全军。希望你能不负朕望,早日破敌。”
司马懿连忙跪地谢恩:“谢陛下隆恩!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吴权点点头,又道:“不过,前线战事凶险,朕也放心不下你的安全。因此,朕特命镇南将军赵云率领三万飞羽军随你一同前往,务必确保你的周全。”
赵云闻听此言,赶忙出列,拱手道:“末将遵命!必当全力以赴,保护司马军师安全无虞!”
就在这时,郭嘉也上前一步:“陛下,五路进兵既生变故,南阳张绣将军一路恐也难独善其身。臣请旨前往南阳,助张将军一臂之力。”
吴权看向郭嘉,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郭嘉与司马懿,是他最得力的左右手,如今竟都要亲赴前线,可见局势之严峻。
“奉孝既有此心,朕准了。”吴权道,“命虎贲将军典韦率一万近卫军随行护卫。”
典韦声如洪钟:“末将定保郭军师平安!”
退朝后,司马懿与郭嘉并肩走出大殿。
“奉孝以为,诸葛亮下一步会如何行动?”司马懿忽然问道。
郭嘉微微一笑:“以亮之性格,必会趁胜追击。不过...”他话锋一转,“他最大的弱点,就是事必躬亲,劳心劳力。只要拖得时日,其身心俱疲之时,便是破绽露出之日。”
司马懿点头:“我与奉孝所见略同。此番前往前线,我打算固守待机,以逸待劳。”
“那我便在南阳与仲达遥相呼应。”郭嘉道,“张绣虽勇,但谋略非其所长。有我在旁,或可牵制诸葛亮部分精力。”
两日后,两支队伍分别离开汴京。司马懿一路向西,直奔汉中前线;郭嘉则向南阳方向进发。
消息很快传到诸葛亮耳中。当时他正在南郑部署下一步作战计划。
“司马仲达与郭奉孝都亲赴前线了?”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杨仪忧心道:“丞相,此二人皆是北汉顶尖谋士,如今齐至前线,恐生变数。”
诸葛亮沉吟片刻,忽然笑道:“来得正好。我倒要看看,司马仲达如何以不变应万变,郭奉孝又如何在南阳翻云覆雨。”
话虽如此,但诸葛亮心中明白,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北汉最顶尖的两位谋士同时出动,这场战争的难度,陡然增加了数倍。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在南阳和汉中之间来回移动,手中的羽扇不自觉地加快了摇动速度。
“传令下去,”诸葛亮突然道,“命各军暂缓进攻,巩固既得阵地。待我看清司马懿和郭嘉的路数,再作打算。”
一场顶尖谋士之间的对决,即将在这蜀北的山川之间展开。而这场较量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