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陈到率领无当飞军翻越大禹山,这一路行军可谓艰险异常。大禹山山势陡峭,峰峦叠嶂,道路崎岖难行,飞军将士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在这羊肠小道上艰难前行。
一路上,陈到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穿越茂密的森林,攀爬陡峭的山坡。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但都紧紧跟随在陈到身后,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将军,前方就是杨县地界了。”副将指着山下隐约可见的城池轮廓,兴奋地说道。
陈到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凝视着远方的城池,心中暗自思忖:“杨县乃战略要地,若能一举攻下,必能为我军打开局面。”
他当机立断,传令道:“全军休整半个时辰,斥候先行打探杨县守军情况。”
士兵们听到命令,纷纷卸下身上的装备,原地休息。陈到则与副将一同观察着杨县的地形和城防。
不多时,斥候匆匆赶回,向陈到禀报:“将军,杨县守军不足千人,城防松懈,似乎刚刚换防。”
陈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微微上扬:“天助我也!传令下去,全军展开阵势,做出大军压境之势。”
无当飞军不愧是蜀汉精锐,很快就在杨县城外摆开阵势。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上万大军的气势让城头上的北汉守军心惊胆战。
守将站在城头,远远望去,只见蜀军如潮水般涌来,旌旗飘扬,军容严整,心中不禁一惊。他急忙召集部下,商议应对之策。
一位年轻的偏将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说道:“将军,末将以为,我军应当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到来。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抵挡住蜀军的进攻!”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一位老成持重的校尉打断了:“将军,且慢!依末将之见,此举万万不可啊!您看那蜀军,气势如虹,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而我军不过区区千人,兵力悬殊,又怎能与之抗衡呢?依我之见,不如暂时退兵至司州,再向上官禀报军情,由上官定夺下一步的行动。”
守将听了校尉的话,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校尉所言不无道理,但就这样轻易放弃杨县,实在心有不甘。正在他举棋不定之时,城外的蜀军突然擂起战鼓,呐喊声震耳欲聋,响彻四野。
这突如其来的鼓声和呐喊声,犹如晴天霹雳,让守将惊恐万分。他脸色苍白如土,额头上冷汗涔涔,终于下定决心:“开西门,全军撤退!”
随着守将的一声令下,城门缓缓打开,守军们如惊弓之鸟般争先恐后地涌出城门,向西逃窜而去。
陈到见此情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随即下令全军进城,不费一兵一卒,便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杨县。
进城后,陈到迅速部署兵力,分兵把守各处要道,以防敌军反扑。同时,他派遣快马使者,加急向丞相禀报捷报。
与此同时,西城的战斗正进入白热化阶段。白善部大将闵行、王方已经攻破外城,吴懿率领守军退入内城巷战。
“报!杨县失守!”传令兵跌跌撞撞地冲进临时指挥所。
白善正在研究攻城地图,闻言猛地抬头:“什么?杨县失守?何时的事?”
“就在今日清晨,蜀军精锐突然出现,守军不战而退...”
白善脸色铁青,一拳砸在案上:“诸葛亮好手段!竟敢断我后路!”他急令鸣金收兵。
正在巷战中苦战的吴懿见敌军突然撤退,虽感意外,但也得以喘息。恰在此时,丞相的传令兵也到了。
“将军,丞相有令:命你趁夜率军撤往大禹山,与陈到将军形成夹击之势。”
吴懿立即整顿兵马,趁着夜色悄然撤离西城。
次日清晨,白善发现西城已空,大喜过望:“天助我也!既然诸葛亮要断我后路,我就先取杨县,再图后计!”他命王方率一万军留守西城,自领大军杀向杨县。
消息传到诸葛亮处,众将皆惊。唯独丞相沉思片刻,羽扇轻摇:“白善此举,正入我彀中。”
他立即修书两封,分别命快马送往吴懿和刘封处:“命吴懿从大禹山出击,尾随白善部;命刘封从上庸关出兵,截击白善后路。三路合围,务必将其全歼于杨县城下!”
此时的白善还不知自己已经陷入重围,正志得意满地率军疾行。眼看杨县在望,他下令道:“全军加速,今日务必夺回杨县!”
而杨县城头,陈到早已严阵以待。望着远处扬起的尘土,他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白善啊白善,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无当飞军的厉害!”
一场围绕杨县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