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寒冬将至
1945 年的秋末,寒风如恶鬼般呼啸着,裹挟着细碎的雪粒子,猛烈地撞击着根据地营地的木栅栏,发出一阵“呜呜”的声响,仿佛是山那头饿狼的哀嚎,令人毛骨悚然。
谢文东站在营地的一角,双手紧紧攥着腰间的猎刀,由于过度用力,他的指节已经泛白,微微颤抖着。他抬起头,目光凝视着那铅灰色的天空,雪片正从厚重的云层中纷纷扬扬地坠落下来。起初,这些雪片还只是零星几点,如同被风吹散的羽毛般轻盈,但眨眼间,它们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交织成了一张白茫茫的大网,将远处的山林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
“营长,柴火垛还剩小半堆,要是这雪连下三天,夜里轮岗的战士就得挨冻了。”通信兵小王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跑过来,棉鞋踩在刚积起的薄雪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还有粮食,伙房的米缸见底了,土豆和白菜加起来够全营吃五天,再往后……”小王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卡在喉咙里,不敢再说下去。
谢文东没接话,转身往伙房走。掀开挂在门框上的旧棉帘,一股淡淡的土豆味飘进鼻腔,伙夫老张正蹲在灶台前,用勺子刮着锅底的残渣,见他进来,连忙站起来:“营长,您来了?今晚只能煮土豆汤了,白菜得省着点,留给站岗的战士。”
“知道了。”谢文东点头,目光落在灶台边的竹筐里,里面躺着十几个皱巴巴的土豆,表皮还沾着泥土,“村里的老乡那边,去过了吗?”
“去过了,李大叔说村里也紧巴,去年的粮没剩多少,今年秋收又被鬼子抢了大半,实在拿不出多余的粮食。”老张叹了口气,把刮下来的残渣倒进汤锅里,“不过李大叔说,要是雪再大些,他们可以带着咱们去山里挖野菜,就是得小心野猪和狼。”
谢文东沉默着往外走,刚掀开棉帘,就看见张彩霞领着几个妇女往纺车那边去。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头发用一块方巾包着,只露出光洁的额头和通红的脸颊。见他过来,张彩霞停下脚步,手里还攥着半截没纺完的棉线:“东子,你这是要去哪?雪下这么大,山路不好走。”
“上山看看,能不能打几只野物,顺便砍点柴火。”谢文东的声音软了些,他伸手替张彩霞拂掉肩上的雪,指尖碰到她的棉袄,冰凉的触感让他皱了皱眉,“怎么不多穿点?棉鞋也薄,冻坏了脚怎么办?”
“没事,纺线的时候手不停,身子暖和着呢。”张彩霞笑了笑,把手里的棉线举起来晃了晃,“你看,这线织成布就能给战士们做鞋垫,再冷的天,脚底下有暖垫,心里也踏实。对了,我让小兰她们去后山摘松针了,回来煮水给大家喝,咱这没有药,松针水能预防感冒,总比冻出病来强。”
谢文东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一阵发热。从认识张彩霞那天起,她就像一束暖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她在,大家就有底气。他刚想说些什么,就听见营地门口传来一阵喧哗,抬头一看,只见李团长领着几个村民往这边走,村民们肩上扛着布袋,手里提着篮子,雪落在他们的头上、肩上,却挡不住脸上的笑容。
“东子,彩霞,你们快来看!”李团长老远就喊起来,声音洪亮,“老乡们听说咱们缺过冬的物资,主动把家里的土豆和白菜送来了!你看,这一布袋土豆,还有这篮子白菜,够咱们吃几天了!”
谢文东连忙迎上去,握住李大叔的手。李大叔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冻得发紫,却很有力:“谢营长,俺们知道你们不容易,守着这根据地,是为了保护俺们老百姓。家里虽然紧巴,但省省总能挤出点粮食,你们可不能饿肚子,还得靠你们打鬼子呢!”
“是啊,谢营长,”旁边的王大娘接着说,“俺家还有两床旧棉被,明天俺让俺家小子给你们送来,夜里站岗冷,盖着棉被能暖和点。”
张彩霞看着眼前的情景,眼眶一热,连忙掏出帕子擦了擦眼角:“谢谢大叔大娘,你们这么帮我们,我们要是打不好鬼子,都对不起你们。”
李团长拍了拍谢文东的肩膀,感慨道:“军民一心,再冷的冬天也能过!东子,明天你带着战士们上山打猎、砍柴,注意安全,鬼子说不定还在盯着咱们,别让他们钻了空子。彩霞,你继续组织妇女纺线织布,咱们分工合作,一定能熬过这个冬天。”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来,给白茫茫的大地镀上了一层金边。谢文东带着十几个战士上山,每人背着一把猎枪,腰间别着猎刀,脚下踩着用麻绳捆着的木板——这是简易的雪鞋,能防止陷进雪里。
“营长,你看那边!”战士小李突然喊道,手指着不远处的树林。谢文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只狍子正在雪地里觅食,耳朵竖得老高,警惕地听着周围的动静。
“小声点,别惊动它们。”谢文东压低声音,慢慢举起猎枪。他的眼神变得锐利,像鹰一样盯着狍子,手指扣在扳机上,屏住呼吸。就在这时,一阵枪响突然从远处传来,狍子受惊,撒腿就跑,很快消失在树林里。
“谁开的枪?”谢文东皱起眉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战士小赵脸色发白:“营、营长,好像是西边的山坳,会不会是鬼子?”
谢文东心里一紧,连忙领着战士们往西边跑。刚到山坳,就看见几个穿着日军军装的人正在翻找什么,地上躺着一只被打死的野猪,旁边还散落着几个空弹壳。
“鬼子!”战士们立刻举起猎枪,随时准备开火。那几个日军也发现了他们,连忙拿起枪对准他们,为首的日军军官冷笑一声:“没想到在这里遇到共军,正好,把你们的粮食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狗汉奸,想抢我们的粮食,没门!”小李怒骂道,手指扣在扳机上,随时准备开枪。谢文东拦住他,眼神冰冷地看着日军军官:“你们来这里干什么?是不是想趁我们过冬物资短缺,发动偷袭?”
日军军官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眼神变得阴狠:“既然你们知道了,那我也不瞒你们。我们大日本皇军已经知道你们根据地缺粮,再过几天,我们就会带着大部队来,把你们一网打尽!”
“做梦!”谢文东大喝一声,率先开枪。子弹擦着日军军官的耳边飞过,吓得他连忙躲到树后。战士们也纷纷开枪,枪声在山谷里回荡。日军人数不多,只有五个人,很快就被打得节节败退。为首的日军军官见势不妙,扔出一颗手榴弹,趁着烟雾,带着剩下的人逃跑了。
“营长,要不要追?”小李问道。谢文东摇了摇头:“别追了,山里雪大,容易中埋伏。他们肯定是来探路的,咱们得赶紧回去,告诉李团长,让大家提高警惕。”
回到营地,谢文东把遇到日军的事告诉了李团长。李团长脸色凝重:“看来鬼子真的要动手了,咱们得赶紧准备。彩霞,你让妇女们加快纺线织布的速度,多做些鞋垫和棉衣,战士们得有暖和的衣服过冬。东子,你再带着战士们上山,多打些野物,储存粮食,另外,在营地周围挖些陷阱,防止鬼子偷袭。”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谢文东每天带着战士们上山,运气好的时候能打几只狍子或野猪,运气不好的时候,只能砍些柴火回来。张彩霞则领着妇女们日夜不停地纺线织布,手指被纺车磨出了水泡,却从来不说一句累。
这天夜里,雪又下了起来,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谢文东查完岗回到住处,刚坐下,就感觉脚一阵刺痛。他脱掉棉鞋,只见双脚冻得通红,肿得像馒头一样,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发紫。
“怎么冻成这样了?”张彩霞端着一盆热水进来,看见他的脚,心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连忙把他的脚放进热水里,轻轻揉搓着:“你怎么不知道照顾自己?每天在山里跑,脚都冻成这样了,要是留下病根,以后怎么办?”
“没事,这点冻不算什么。”谢文东笑了笑,任由她揉搓着自己的脚。热水的温度透过皮肤传到心里,暖暖的。张彩霞揉了一会儿,见水凉了,就把他的脚擦干,然后毫不犹豫地把他的脚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暖着。
谢文东愣住了,能感觉到她怀里的温度,还有她心脏的跳动。他看着张彩霞的头发,上面还沾着雪粒子,心里一阵柔软:“彩霞,委屈你了。等胜利了,我带你去东北,看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那里的雪能没过膝盖,冬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雪地里打滚,还可以滑雪,可好玩了。”
张彩霞靠在他的肩膀上,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吗?那我一定要去。到时候,你教我滑雪,我给你织件新棉袄,咱们在雪地里堆个大大的雪人,好不好?”
“好。”谢文东点头,紧紧握住她的手,“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小李的声音响起:“营长,团长让你赶紧过去,有紧急情况!”
谢文东心里一紧,连忙穿上棉鞋,和张彩霞一起往外走。来到李团长的住处,只见李团长正拿着一张纸条,脸色难看:“东子,你看,这是刚从山下传来的消息,鬼子后天就要带着大部队来偷袭,他们还带了大炮,想把咱们的营地夷为平地。”
谢文东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潦草,却能清楚地看到鬼子的兵力和进攻时间。他皱起眉头:“鬼子来势汹汹,咱们的粮食只够吃半个月,要是被他们围住,咱们就麻烦了。”
“是啊,”李团长叹了口气,“而且咱们的武器也不如鬼子,硬拼肯定不行。东子,你有什么想法?”
谢文东沉默了一会儿,抬头说道:“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在鬼子来的路上挖些陷阱,上面铺上雪,让他们看不见。另外,咱们把大部分粮食和物资转移到后山的山洞里,留下少数战士在营地引诱鬼子,等鬼子进入陷阱,咱们再从两边夹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李团长眼前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东子,你负责带领战士们挖陷阱和转移物资,我来安排留下引诱鬼子的战士。彩霞,你让妇女们赶紧收拾东西,和老乡们一起转移到山洞里,注意安全。”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谢文东带着战士们在鬼子来的路上挖陷阱,雪越下越大,他们的棉衣很快就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张彩霞则领着妇女和老乡们往后山转移,她扶着年迈的李大叔,手里还提着一个装着松针水的罐子:“大叔,您慢点走,雪滑,别摔着了。”
李大叔点点头,眼里含着泪:“彩霞啊,辛苦你们了。都是因为俺们,你们才这么难。”
“大叔,您别这么说。”张彩霞笑了笑,“保护老百姓是我们的责任,只要能打跑鬼子,再苦再累都值得。”
转移完物资和老乡们,已经是第二天夜里。谢文东回到营地,见战士们都在擦拭武器,脸上没有丝毫惧色。小李擦着猎枪,笑着说:“营长,明天我一定要多杀几个鬼子,为俺爹娘报仇!”
“好样的!”谢文东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大家都小心点,等打跑了鬼子,咱们好好庆祝。”
第三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和汽车的轰鸣声。谢文东爬到营地旁边的山坡上,用望远镜一看,只见鬼子的大部队正往这边赶来,黑压压的一片,像一群蝗虫。
“鬼子来了!”谢文东大喊一声,战士们立刻进入战斗位置。留下引诱鬼子的战士们故意开枪,吸引鬼子的注意力。鬼子以为他们要反抗,立刻下令进攻,朝着营地冲了过来。
“轰隆!”几声巨响,冲在最前面的鬼子掉进了陷阱里,惨叫声此起彼伏。后面的鬼子吓得停下脚步,不知所措。就在这时,谢文东大喊一声:“冲啊!”埋伏在两边的战士们立刻冲了出来,朝着鬼子开枪。
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纷纷往后退。为首的日军军官气急败坏,下令开炮。炮弹落在营地里,木屋瞬间被炸毁,火光冲天。谢文东看着眼前的情景,眼里冒着火,他拿起猎枪,瞄准日军军官,扣动了扳机。日军军官应声倒地,剩下的鬼子见首领死了,更加慌乱,纷纷逃跑。
战士们乘胜追击,又消灭了不少鬼子。等战斗结束,营地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战士们也有不少伤亡。谢文东看着牺牲的战士,心里像刀割一样疼。张彩霞从后山赶来,看到营地的样子,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东子,咱们的营地……”
“没事,”谢文东擦了擦脸上的血和汗,“营地没了可以再建,只要咱们人还在,就能打跑鬼子。只是……”他看向旁边的粮食袋,里面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咱们的粮食不多了,不知道能不能支撑到开春。”
李团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东子,别灰心。老乡们说了,他们愿意把家里的粮食再拿出来一些,虽然不多,但总能撑些日子。而且,等雪化了,咱们就可以种庄稼,到时候就有粮食了。”
谢文东点点头,抬头望了望天,雪还在下,远处的山林被白雪覆盖,看不到尽头。他不知道这个冬天还会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知道鬼子会不会再来偷袭,更不知道过冬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开春。但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军民一心,就一定能熬过这个冬天,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然而,就在这片寂静的雪地里,有一双眼睛正悄悄地隐藏在树林之中,宛如鬼魅一般,死死地盯着营地的方向。这双眼睛的主人,正是那名逃走的日军小队长。
他的牙齿紧咬着,仿佛要将牙齿咬碎一般,心中暗暗诅咒着:“共军,你们给我等着!我一定会回来报仇的!”他的眼神充满了仇恨和不甘,仿佛那片营地就是他的噩梦之源。
而在营地的深处,王大娘正默默地看着那仅剩的半袋土豆。这半袋土豆,对于整个营地来说,已经是最后的食物储备了。王大娘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她知道,这半袋土豆远远不够大家吃的。
但是,她还是悄悄地藏起了两个土豆。她想着,这两个土豆一定要留给那些受伤的战士们,他们更需要这些食物来恢复体力。然而,王大娘心里也很清楚,这两个土豆对于那些受伤的战士来说,可能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真正帮助到他们。
这个寒冬,似乎才刚刚开始,而营地中的人们,却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和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