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重铸后的第三个月圆夜,灯湾的传承之樱下聚满了来自万域的守灯人。归墟的渔民带着会发光的珊瑚灯,星瀚的工匠捧着嵌着星尘的晶灯,江湖各派的传灯使举着自家的镇派灯盏,连东林书院的老夫子都带着学子们的手抄灯谱赶来,整个灯湾被各色光脉织成的光网笼罩,温暖而明亮。
陈文瀚站在樱树下的高台之上,铜灯的金焰在他掌心静静燃烧,与台下无数灯盏的光脉共鸣。“今日召集大家,是要立一份‘灯盟新约’。”他的声音通过光脉传遍每个角落,“无光之渊的危机让我们明白,光脉从无边界,守护从不孤单。从此刻起,万域守灯人结为同盟,不分地域,不论门派,共享灯术,共护光脉。”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韦小宝挤到台前,举着他的“万象灯”嚷嚷道:“我提议!以后每年灯盟大会都在扬州办!我让丽春院的姑娘们排新的灯舞,保证比京城的戏班还热闹!”众人被他逗得大笑,林晚晴笑着补充:“新约第一条,便定‘灯盟大会’每年举办,轮流在江湖、归墟、星瀚三地召开,让大家都能感受不同地域的灯脉风情。”
苏樱走上台,展开一卷琉璃灯绘制的《万域灯脉图》,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地的传灯点与光脉流向:“我们已将所有光脉数据存入‘光脉晶库’,各地守灯人可通过琉璃灯共享信息。若某处光脉异动,附近的传灯使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协同支援。”她指着图上闪烁的光点,“比如归墟的海灯卫发现煞气,星瀚的晶灯船能立刻调派能量支援,这就是同盟的力量。”
李华元则带来了医灯坊研制的“同心灯蕊”,灯蕊中裹着护灯草与樱籽的粉末,点燃后能让不同灯盏的光脉产生共鸣:“这灯蕊不仅能联络信号,更能让守灯人的心光相通。往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点燃同心灯蕊,就能感受到同伴的信念,再不会有孤军奋战的时刻。”他将灯蕊分发给众人,小小的灯蕊在掌心亮起,与周围的光脉连成一片。
最令人动容的是来自七十二家大院的代表——八姑与鸡公福,他们捧着一盏由七十二户人家共同制作的“市井同心灯”,灯壁上画着家家户户的生活场景,卖菜的阿婆、修鞋的匠人、读书的孩童……光焰跳动时,这些画面竟活了过来,在灯影中欢笑忙碌。“我们虽不懂高深灯术,”鸡公福颤巍巍地说,“但我们知道,日子要过,灯要亮,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守灯心。”
陈文瀚接过市井同心灯,将它挂在传承之樱的主枝上:“这盏灯,就是灯盟新约的见证。守灯从不止于术法,更在于每个普通人对光明的向往。”他从怀中取出三枚光钥玉佩,分别交给林晚晴、苏樱与年轻一代的守灯人代表,“文脉、民脉、龙脉,三脉归一,才是光脉的根基。”
盟约订立的瞬间,传承之樱的光脉突然暴涨,将所有灯盏的光芒吸入树中,再化作无数光樱飘落。每个守灯人接住光樱的刹那,掌心都浮现出一枚相同的灯纹印记——这是灯盟的信物,也是光脉相连的证明。
“从今日起,”陈文瀚的声音在光雨中回荡,“我们有共同的信念:让光脉绵延万域,让灯火照亮每个角落;我们有共同的约定:传灯不藏私,护灯不退缩,守灯心连心。”
台下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彻云霄,连归墟的海脉都泛起涟漪,星瀚的星辰都闪烁回应。韦小宝举着万象灯跳起掷灯舞,灯轮在空中划出欢快的光轨;孩子们追着光樱奔跑,笑声像一串跳动的光符;老夫子们抚着胡须点头,眼中的光比烛火更亮。
夜深时,灯盟新约被刻在传承之樱旁的石碑上,碑文中写道:“灯者,明也;盟者,同也。万域同灯,光脉永生。”守灯人们围着篝火交流灯术,归墟的海灯术与星瀚的晶灯术碰撞出新的火花,江湖的古法灯艺与市井的生活智慧交融成温暖的光河。
陈文瀚与林晚晴坐在樱树下,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铜灯与护族灯的光在他们掌心交缠。“你看,”林晚晴轻声道,“这就是我们一直守护的画面。”陈文瀚点头微笑,望向远方被光脉照亮的夜空:“不,这只是开始。光脉会带着我们的约定,流向更远的地方,照亮更多未被触及的角落。”
月光下,传承之樱的叶片沙沙作响,像是在吟唱新的灯谣。守灯人的故事,在灯盟新约的见证下,翻开了新的篇章——这篇章里,有万域的灯火,有同心的信念,更有代代相传的温暖与光明,永远流淌在光脉之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