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率领着特种小队和一长列满载的马车,抵达了京城。
方南命王二蛋带领队员们在兵部衙门外围一处空旷地等候,自己带着石头,大步走向兵部衙门。
兵部门口的卫兵见方南气度不凡,身后的石头龙行虎步,眼神锐利,不敢怠慢,验看过方南的身份令牌后,立刻恭敬放行,并有人小跑着进去通传。
兵部尚书周严知晓方南近日会来办理相关手续,闻报后亲自迎到了二堂门口。
周严年约五旬,面容清癯,身着尚书官服,见到方南,脸上便堆起了笑容。
“靖海侯大驾光临,兵部蓬荜生辉啊!快请进!”周严拱手笑道。
方南圣眷正浓,此次被授予实权,周严自然不敢托大。
“周尚书太客气了,晚辈怎敢劳您亲迎。”方南笑着回礼“今日前来,乃是奉旨办事,要叨扰尚书大人了。”
“诶,靖海侯言重了,分内之事,何谈叨扰,请!”周严将方南让进值房,吩咐人看茶。
两人分宾主落座,寒暄几句,周严从案头取过早已备好的文书令符:“侯爷的任命诏书已下达兵部,相应的印信、令符、以及节制凉州及西域方向边军的公文、虎符半枚,均已准备妥当,只等侯爷验看签收即可。”
“至于要征调的一千士卒,名册兵部也已核准,调兵文书在此,所需的甲胄、兵器、粮草、营房等一应手续,老夫已吩咐下去,即刻便可办理。”
方南接过周严递来的几份重要文书和那个沉甸甸的锦盒,打开查看,里面正是金光闪闪的骠骑大将军印和半枚青铜虎符,触手冰凉。
方南点点头:“有劳周尚书费心,安排得如此周全。”
“分内之事,应当的。”周严捋须微笑,示意一旁的员外郎带着石头去办理领取装备、安排营房等琐碎事宜。
石头对二人行了一礼,便跟着那名官员快步离去。
周严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得过分的侯爷,不禁感叹道:“侯爷年少有为,文武双全,实乃国之栋梁。此次陛下委以重任,扫清西域,必能再建奇功啊。”
“尚书大人过奖了,全赖陛下信任,将士用命,晚辈只是尽本分而已。”方南谦逊道。
周严似想起什么:“扶桑故地正式设为东瀛道,纳入我大楚直接管辖,如今东瀛道局势已大致平稳。”
“陛下已下旨,从征讨的五万大军中,抽调三万精锐,即日启程返回,不日便将西调,归入侯爷麾下,配合侯爷经略西域。”
方南闻言,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个好消息,问道:“周尚书,不知如今东瀛道和高丽的局势具体如何?”
周严放下茶盏道:“据最新战报,扶桑天皇带着一众将领回国后,收拢了残余的十几万协从营士卒以及未能渡海的一半扶桑百姓。”
“目前已大规模渡海,进入了高丽南部,如今高丽境内,可谓是三分天下,北面是南北高丽王室联军,中间是藤原库之助的军队,南面则是这天皇的新势力。”
“三方混战,争夺城池人口,打得不可开交,短期内谁也奈何不了谁。”
”如今的东瀛道,本土几乎没有了扶桑军队和扶桑百姓,正利于我大楚移民实边,故此朝廷才放心将三万精锐调回。”
方南心中了然,这局面正是当初“驱虎吞狼”、“以夷制夷”策略所期望看到的。
三方势力彼此消耗,大楚便可坐收渔利,平稳地接收东瀛,并随时可以介入高丽战事。
方南点头道:“如此甚好,待西域平定,下一步就该是高丽设道了。”
周严眼中闪过赞赏之色:“侯爷与镇国公深谋远虑,布局千里,老夫佩服,有三万精锐随后跟进,侯爷此番西域之行,定当马到成功!”
两人又闲聊了一阵朝中趣闻和军事见解,相谈甚欢。
约莫半个时辰后,石头与那位兵部员外郎返回,所有手续均已办妥,调兵文书、印信虎符、以及粮草装备的提调单俱已齐全。
方南见状,便起身告辞:“多谢周尚书鼎力相助,公务紧急,晚辈便不再叨扰,就此告辞。”
周严亲自将方南送出兵部大门,看着方南离去的背影,心中暗叹:此子真乃人中龙凤,未来不可限量。
方南与石头汇合了外面的队伍,拿着兵部的文书,径直前往京营驻地。
京营的值守将领验看文书后,不敢怠慢,立刻将那一千名士卒集合起来,移交给了方南。
这一千士卒从扶桑回来,被编入京营后,每日不过是操练巡逻,对于经历过跨海远征、血战搏杀的士卒来说,实在是有些枯燥。
此刻听说要跟随方侯爷再赴西域战场,一个个兴奋不已,摩拳擦掌,想着再立新功,光耀门楣。
方南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这些目光热切、充满战意的面孔,朗声道:“尔等皆是我大楚百战锐士,陛下寄予厚望,望尔等不负皇恩,不负一身本领,随本侯扫清西域,扬我国威!”
“愿随侯爷,扫清西域,扬我国威!”千人士卒齐声大吼。
方南随即下令,让石头负责安排这一千士卒就在京营划出的区域内扎营休整。
明日由石头带人去兵部武库,领取全套装备,每人两匹战马,一身铁甲,刀、枪、弓、箭、盾牌各一,以及个人生活用具。
领取一千人马行军所需的粮草、帐篷、锅灶等一应物资。
安排完毕,天色已近黄昏,方南将营地事务交由石头负责,自己骑马带着小狼,返回了镇国公府。
当晚家宴的气氛,比起往日多了几分凝重。
老太君和方王氏脸上满是担忧,方南在饭桌上谈笑风生,一再解释自己准备充分,安全无虞,但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去那遥远而危险的西域打仗。
“南儿,听说西域那边不毛之地,风沙又大,贼人凶悍,你可千万要小心啊。”老太君拉着方南的手,眼圈微红。
“祖母放心,孙儿又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您看孙儿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这次也一样,回来还能给您带些西域的特产呢。”方南笑着安慰。
方王氏在一旁道:“是啊,母亲,南儿本事大着呢,又有陛下洪福庇佑,定会平安无事的。”
方王氏也是安慰婆婆,眼中的忧色并未减少,不断给方南夹菜,“多吃点,这一路上可就吃不到家里的味道了。”
镇国公和方乐山在一旁帮腔,说方南的安排如何周密,新式装备如何犀利,总算让老太君和方王氏稍稍安心。
方乐山叮嘱道:“南儿,凡事谋定而后动,切勿恃勇轻进,家中一切有为父,你无需挂念。”
方南点头应下,看向正在吃饭的妹妹:“小玉儿,哥哥不在家,你要乖乖听祖父祖母和爹娘的话,好好读书习字。”
小玉儿抬起头认真地说道:“哥哥放心,玉儿会很乖的,哥哥要快点平安回来!”
翌日,方南先是去了吏部,顺利办理了安西宣抚使的告身文书,完善了所有手续,吏部尚书热情接待,流程走得飞快。
出了吏部衙门,方南便直接去了京营驻地。
一千士卒已然焕然一新,人人披甲执锐,腰佩刀弓,身旁配着两匹战马,旌旗招展,军容鼎盛,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石头办事利落,所有装备给养均已领取分发完毕。
方南当即进行了任命,任命石头为这一千一百人的统兵中郎将,总揽行军作战事宜。
将一千士卒分为十队,每队百人,任命了十名作战经验丰富、有威望的老兵担任队正。
王二蛋任命为辎重队正,统领一百名特种作战队员,负责看守辎重。
方南下令全军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明日拂晓开拔。
当晚方南回到国公府,与家人度过了西征前的最后一晚。
天刚蒙蒙亮,府内众人皆已起身。
大门口,方南披挂整齐,对着祖父祖母和父母深深一礼:“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保重身体,孩儿去了!”
“定要平安归来!”老太君哽咽道。
镇国公重重拍了拍孙儿的肩膀:“一切小心!”
方南翻身上马,看了一眼家人,一勒缰绳,向着军营方向疾驰而去。
军营中,队伍早已准备就绪。
方南一声令下,一千一百士卒,两千多匹战马,数十辆满载的马车,浩浩荡荡开出京城,踏上了西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