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皇宫里,刘协看着丞相远去的背影,不由叹了口气。
“没想到折腾了这么半天,终究还是没有逃出他的手掌心。
豹骑是虎豹骑里的轻骑兵,一人配三匹马的情况下,是真的能做到日行千里的。
如今咱们派出去的六百里加急,还要一路在驿站换马,必定会被追上。
看来朕最终的命运,不过还是个被挟持的傀儡皇帝……”
杨修倒是没有刘协的那份悲观情绪,反而还有些窃喜。
刘协见杨修表现得如此风轻云淡,不由疑惑道:
“德祖,这出主意的是你,现在事情败露,眼看就要化为泡影,你怎么却一点不担心?”
“陛下,刚才是否听到曹操如何分配追击人马的?”
经杨修这么一提醒,刘协恍然大悟。
“哎,你还真别说,当时我确实实话实说,告诉他咱们的传令路线。
但他只注意到荆州和江东的两路,却没提益州的那路。
难道是他有意为之?”
“恐怕是百密一疏。
陛下您想,刘备的根基在哪里?
是不是荆州的襄阳、江陵一代?”
刘协点点头,不置可否。
杨修笑着道:
“看来曹操也默认咱们要传旨,只会传给荆州刘备。
却忘了目前刘备本人可不一定在荆州还是益州。
还好咱们多了个心眼,怕刘备不能第一时间收到圣旨,这才两边都派了传令。”
闻言,刘协心情终于是好了起来。
“假如他真的是忽略了益州方向的传令,那即使他拦住了令两路传令兵,也不能阻止朕的旨意传出去。
恐怕刘备收到圣旨后,会更加记恨曹操。
四方联盟岂不是会越来越稳定?”
杨修捋着胡须,眯着眼提醒道:
“这事也算陛下洪福齐天。
不过最后这路传令,可不能在让任何人知道了。
否则,您就再也没有机会拉拢袁绍等人,为扳倒曹操做准备了。”
……
“报!夏侯渊将军,许都皇宫有六百里加急快马,一路沿着官道、驿站到了长安西边境。
末将正常巡视途中,无意中发现,他们似乎是专门传达圣旨的信使。
此时之前并未有丞相派来的人打招呼,末将觉得蹊跷,这才前来汇报!”
不久之后,还在长安坐镇的夏侯渊,收到了斥候的汇报。
此时夏侯渊正在钟繇府上商量如何全面、快速地控制雍凉全境。
进而打通恢复西域长史府和朝廷的联系。
听到这个消息时,夏侯渊的第一反应是主公又准备搞什么大动作了。
正准备当成一般的事情处理,刚要开口,钟繇却先一步发话了。
“你说发现他们是宫里专门传达圣旨的人,可有什么凭证?”
那斥候想了想,然后不太确定地说道:
“按说咱们普通军队之间传令,多是用的斥候。
斥候都会配备常规的兵器。
而这队传令兵,确实没有携带兵器。
应该是专司传令的。
而且他们腰间的六百里加急腰牌,似乎也是皇室特有的形制。
我问过守卡的弟兄们,他们也都说,这队传令兵行事作风极其傲慢。
一般军队里的斥候都很低调,不可能向他们这样。
所以末将觉得应很不对劲,这才来通报。”
“哦?居然还有这种事?”
夏侯渊听了斥候的讲述,心里也生气一丝狐疑。
“按说主公要传达命令或者借陛下名义下达旨意,一般都会用身边的斥候。
极少会用到朝廷专属的传令兵。
如今既没有人提前知会咱们,又没有传出来任何风声。
那这么嚣张的传令兵是谁派出来的?
不会是小皇帝背着主公又在搞什么幺蛾子吧?”
见夏侯渊越说越放肆,钟繇连忙拦住夏侯渊,不停地比着“嘘”的手势。
“秒才!你不要命了?
天子之事怎么能随便妄言?
你可别忘了丞相平常是怎么叮嘱咱们的!”
“吓!是是是!元常提醒的是。
孟德兄早就不让咱们对小皇帝不敬了。
是我疏忽了。”
夏侯渊一边点头认错,一边眼睛乱转。
“不过,这事确实值得咱们注意。”
看了看那位斥候队长,夏侯渊下令道:
“这事你汇报得很对,很及时。
这样吧,以免节外生枝,你先不要声张。
只派人在不远处跟着他们。
他们六百里加急,你就给我派八百里快马斥候盯梢。
看看到了汉中,司马懿那小子会如何处置此事。
另外,再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回许都,把这事告诉丞相。
看看丞相知道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指示。”
……
此时的许都丞相府,刘彻还在焦急地等待着曹休、曹纯两路追兵的消息。
郭嘉、荀彧、贾诩等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上闭目养神。
心里都在盘算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谁知道两路人马能不能顺利追回传令的人呢?
假如追回来,自然皆大欢喜,到时候主公再按照自己的意思传一道新的旨意,这事就算完美解决。
但万一没全部追回来,朝廷不承认弘农王的旨意,真的传到了孙策或是刘备等人的面前。
一旦引起众怒,自己这边又应该如何应对?
这些都是他们这帮谋士需要为主公分忧的。
“算算时间,距离文烈他们出发已经过去了一天多。
假如顺利的话,这个时间点,文烈应该已经追上了吧?
算上两方扯皮确认身份的时间,在把回程算上。
后天正午应该能见到文烈他们完成任务归来吧?”
刘彻对这件事那是十分重视的。
他可不想汉室朝堂再有什么大的动荡。
眼看天下诸侯一点点被自己消灭。
那些曾经心怀野望或是对原主曹操恨之入骨的诸侯们也多半都被抓到了许都。
刘彻和平统一天下,匡扶汉室的目的眼看就要达成。
这个时候,最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发展下去。
刘协一时糊涂派出的传令兵,应该就是刘彻目前最大的难题。
荀彧见丞相坐立不安,还不停地自言自语,也没心思闭目养神思考对策了。
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荀彧起身来到了刘彻身边。
“丞相,这事其实不值得您如此担忧。
即使陛下不承认弘农王的圣旨传到他们耳朵里,又能怎样呢?
孙策、刘备早晚是要归顺朝廷的。
不过就是他们俩联合起来,对您来说稍微费点事罢了。”
刘彻一看有人愿意陪自己聊聊,当时就来了精神。
“嗯,终于有人肯睁开眼说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