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太子东宫。
当澄清阁将侯景的消息传回时…
\"砰\"的一声,一只精美的青瓷茶盏被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太子高澄面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手中的密报已被揉成一团。
\"侯景!\"他几乎是咬着牙挤出这几个字,\"段韶和彭乐是干什么吃的?三万铁骑围堵,还让他逃到许昌,摇身一变成了伪周的淮州刺史,镇南将军?宇文泰那个狗贼,竟敢收留我大齐的叛将!\"
殿内侍从个个噤若寒蝉,低头不敢言语。他们深知太子的脾气,此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高澄猛地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的猛兽。\"这个狗贼祸乱我山东四州,连屠数城,竟然还能跑到伪周去出任高官?\"他突然停下脚步,眼中闪过骇人的凶光,\"传令!将侯景留在邺城的家人全部逮捕,五马分尸!脸皮全部割下来,挂在城门口示众!\"
\"殿下三思!\"保守的崔暹忍不住出声劝阻,\"祸不及家人,此举恐遭非议...\"
\"非议?\"高澄冷笑一声,走到崔暹面前,\"侯景叛我时,可曾想过会遭非议?我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背叛我大齐的下场!\"
他挥手下令:\"即刻执行!谁敢再劝,同罪论处!\"
命令像淬毒的箭矢射向邺城各处。当夜,侯府哭喊震天,十七口人被铁链拖出府门。次日清晨,当那些血淋淋的人皮挂在城门上时,围观百姓吓得面无人色。有个老汉低声嘟囔\"造孽\",立刻被卫兵一鞭子抽翻在地。
\"都看清楚了!\"监刑官踩着血水狞笑,\"这就是当叛徒的下场!\"
高澄站在城楼上俯视这一切,蟒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可他仍然觉得胸中憋闷——那些颤抖的皮肉根本平息不了他的怒火。侯景此刻正在许昌享受着高官厚禄,这简直是对整个大齐的羞辱。
就在高澄余怒未消之时,吏部尚书祖珽求见。这位以狡黠着称的幸臣深知太子的脾气,特意选在这个时机觐见。
\"殿下还在为侯景之事烦恼?\"祖珽躬身行礼,语气恭敬中带着一丝试探。
高澄冷哼一声:\"这个跛奴,我就是将他千刀万剐也不解恨!\"
祖珽微微一笑:\"殿下,臣有一计,或许可化坏事为好事。\"
\"哦?\"高澄挑眉,\"说来听听。\"
祖珽近前几步,压低声音:\"我大齐立国之后,河北各地仍然不稳定,胡汉矛盾时有发生。眼下可以借用侯景叛齐降周这个事情做文章,整合内部,一致对外。\"
高澄闻言,眼中闪过感兴趣的神色:\"继续说。\"
\"侯景叛逃,不仅是殿下的耻辱,也是整个大齐的耻辱。\"祖珽侃侃而谈,\"我们可以借此激发将士们的同仇敌忾之心,暂时平息内部矛盾。同时,以索要叛将为名向伪周派出使者,宇文泰必然不会答应,这样我们就有了南下的借口。\"
高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知道父亲高欢一直渴望南下中原,灭掉宿敌宇文泰,但又担心汉王刘璟在关西虎视眈眈,迟迟不敢动作。侯景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而且,\"祖珽补充道,\"将这场国战转化成私人恩怨,就不给汉国插手的借口。刘璟虽然与宇文泰结盟,但若是以索要叛将为由,他也不好公然干预。\"
高澄终于露出笑容:\"好!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不仅找到了南下的借口,还能整合内部矛盾。孝征,你不愧是我的智囊!\"
祖珽躬身道:\"殿下过奖。此乃臣分内之事。\"
高澄立刻进宫,向皇帝高欢禀报祖珽的建议。高欢正在批阅奏章,听到儿子的汇报,放下手中的朱笔。
\"祖珽真是这么说的?\"高欢眼中精光一闪。
\"正是。\"高澄恭敬地回答,\"儿臣认为此计甚妙。既可以整合内部,又能找到南下的借口。\"
高欢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殿群。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宇文泰收留侯景,确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口。但是澄儿,你要记住,战争不是儿戏。\"
他转身看着儿子:\"南下中原是我毕生的心愿,但必须做好万全准备。宇文泰不是易与之辈,他在中原经营多年,根深蒂固。\"
高澄点头:\"儿臣明白。所以儿臣提议让陈元康出使许昌,与伪周交涉。元康执掌澄清阁,对伪周情况了如指掌,必能完成使命。\"
高欢满意地点头:\"陈元康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有了结果之后告诉我。\"他顿了顿,\"我要去看看百保鲜卑的训练情况。\"
高澄心中一凛。百保鲜卑是北齐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由高欢亲自组建和训练。皇帝此时视察这支部队,意味着他已经决定御驾亲征。
\"父皇要亲征?\"高澄忍不住问道。
高欢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宇文泰既然敢收留我的叛将,就要付出代价。这一战,我要一举夺取中原!\"
陈元康接到诏令时,正在澄清阁分析来自北周的情报。
\"太子召见?\"陈元康放下手中的卷宗,若有所思,\"想必是为了侯景之事。\"
他整理衣冠,随即前往东宫。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如何应对北周可能的各种反应。作为澄清阁的主事,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宇文泰的性格和北周的内部情况。
到达东宫时,高澄正在与几名将领商议军事。见陈元康到来,高澄立刻屏退左右。
\"元康,想必你已经知道侯景叛逃伪周之事。\"高澄开门见山。
陈元康躬身道:\"臣已知晓。侯景投靠宇文泰,被任命为淮州刺史、镇南将军。\"
高澄冷哼一声:\"宇文泰这是公然挑衅!我欲派你出使伪周,索要侯景。你意下如何?\"
陈元康略一思索:\"殿下,以宇文泰的性格,必然不会答应交出侯景。此次出使,恐怕难以达成目的。\"
\"本宫当然知道!\"高澄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我要的就是他不答应。这样我们就有借口南下征伐。\"
陈元康恍然大悟:\"殿下英明。既然如此,臣必不辱使命。\"
高澄拍拍陈元康的肩膀:\"你是我的心腹,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办妥。出使期间,你也可以趁机探查北周的虚实,特别是洛阳一带的布防情况。\"
\"臣明白。\"陈元康郑重答应,\"不知殿下对出使可有什么特别指示?\"
高澄沉吟片刻:\"态度要强硬,但不可过于挑衅。我们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让天下人知道是伪周先背信弃义,收留我朝叛将。\"
\"臣遵旨。\"陈元康躬身领命。
与此同时,邺城西郊的军营中,高欢正在视察百保鲜卑的训练情况。
这支特种部队由高欢亲自组建,成员都是从鲜卑贵族中精选的勇士,每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他们身着黑色铁甲,头戴狼头盔,手持长矛和弯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陛下!\"见高欢到来,训练中的将士们齐齐跪拜,声震四野。
高欢挥手示意他们继续训练。他走到点将台上,观看将士们的操练。只见数百名百保鲜卑士兵分成两队,进行实战对抗。他们的动作迅猛有力,配合默契,显然经过长期严格训练。
\"好!好!\"高欢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有这样的精锐之师,何愁天下不定!\"
统领百保鲜卑的将军斛律光上前禀报:\"陛下,将士们日夜操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只等陛下一声令下,必为陛下扫平天下!\"
高欢拍拍斛律光的肩膀:\"明月啊,有你统领百保鲜卑,朕很放心。\"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或许很快,就要用到你们了。\"
斛律光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臣等随时待命!\"
高欢望向远方,目光似乎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了许昌城上。\"宇文泰,你收留侯景,是你最大的错误。\"
他转身对斛律光说:\"加强训练,特别是攻城和山地作战。中原之地,不同于河北平原,要做好万全准备。\"
\"遵旨!\"斛律光躬身领命。
高欢在军营中巡视良久,与将士们交谈,了解他们的训练和生活情况。这位一代雄主深知,要想赢得战争,不仅要有出色的战略,还要有忠诚善战的将士。
当夕阳西下时,高欢才离开军营。回宫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南下的战略。侯景之事虽然令人愤怒,但也确实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乱世之中,危机与机遇并存。\"高欢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已有决断,\"这一战,将决定天下的归属。\"
陈元康府邸,灯火通明。明日就要出使北周,他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大人,此行凶险,还请多加小心。\"老管家担忧地说。
陈元康微微一笑:\"放心,我自有分寸。宇文泰虽然狡猾,但不会轻易杀害使者。况且,这次出使本就是做戏给天下人看。\"
他仔细检查带来的国书和礼物。国书言辞强硬,要求伪周立即交出叛将侯景;礼物却十分丰厚,包括珍贵的珠宝和丝绸。这种矛盾的做法正是高澄的授意——既要表现出强硬态度,又要给伪周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大人,\"一名澄清阁的探子悄无声息地出现,\"这是中原最新的布防图。\"
陈元康接过图纸,仔细查看。图中详细标注了中原各州的兵力部署和防御工事。\"好,很好。\"他满意地点点头,\"还有其他情报吗?\"
探子低声道:\"侯景到达淮北后,确实不太安分。他正在招兵买马,似乎有自立的打算。\"
陈元康眼中闪过精光:\"果然不出所料。侯景这种人,怎么可能甘居人下?\"他沉吟片刻,\"这个消息很重要,或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一下。\"
夜深人静时,陈元康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满天星斗。他深知此次出使关系重大,不仅关系到大齐南下的大计,也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
\"中原,必是我大齐囊中之物。\"他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