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确实要去接机,何雨水带着几个孩子过来玩了。
现在内地来港很难,旅游不存在,探亲的审查也十分严格。
不过有杨山做担保,这些都不是问题。
她的那对双胞胎女儿中考成绩出来了,妹妹考上了d中,姐姐没考上。耿波找了找关系,让她进了八一中学。
杨山带着他们家五口人去海洋公园玩了一天。
这时的海洋公园刚建成没多久,那些惊险的娱乐项目还不存在,不过四个孩子还是玩疯了。尤其是进到海洋馆里,眼睛都不够用,一直玩到天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晚上杨山又请他们一家吃了顿麦当劳。
呵呵,便宜实惠。用餐体验完全不同,哪儿哪儿都是新鲜感。
耿晶看到餐盘上放着的餐巾纸都不舍得用,她从来没见过印有这么精美花纹的纸张,观察了许久后才小心翼翼的放到衣兜里。
没办法,内地太穷了,即便是家境如耿波家这样的孩子也没奢侈到把这么漂亮的纸巾当成一次性消耗品用。
杨山笑眯眯的看着,没有出言提醒,更没去嘲笑她。
前世的他表现的更不堪。
杨山很清楚的记得,中学毕业后他跟他爸到京城旅游,居住在人防工事改建成的小旅馆。在那个房间的桌子上,他第一次见到电蚊香片,完全不知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的,就觉得很精致还很香,同样是当做宝贝一样揣进衣兜。
陪着何雨水玩了两天,杨山就让丁芸帮忙招待。他要动身去美丽国一趟。
年初的时候杨山请高盛公司寻找雅达利股份的买家,现在终于有消息了。
现在雅达利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高盛一番操作后,帮他筛出了收购价最高的买家。杨山用手里的股份换到了2.1亿美元,比他自己预估的卖价高了3成多,这还是高盛抽走一大笔佣金后的结果。
这笔投资简直太赚了,十年时间,3000倍的利润,如果不考虑那几个简陋游戏的价值的话。
相比起来,黄冠凌的那个200倍的收益也只是毛毛雨了。
而且杨山运气也爆棚,正好赶上里根政府复兴经济出台减税政策。
他高高兴兴缴纳20%的资本利得税后,拿出其中一亿美元扔到美国股市里,什么麦当劳、可口可乐、耐克、INtERL、沃尔玛、迪士尼、辉瑞之类的,见什么买什么。
不用查攻略杨山都知道这些股票一定赚钱,巴菲特什么的统统靠边站,他所要小心的就是做的别太显眼,只能是长线持有。
这些股票杨山打算留到未来给自己养老用。
好吧,其实他持有的苹果股份已经足够养老了,只是苹果股票是挂在越同投资名下,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剩下的几千万美元,杨山在美丽国成立了一家空架子科技公司,通过代理人专门用来收集和无线通信有关的专利和标准授权。
当然,也有一部分他“抄”来的专利需要拿到这里注册。
这些是他几年后回香江准备干的事情。
安顿好他的基本盘,杨山直接飞回了京城。
......
这次他旷工时间有点长,5月初离开,8月底才回来。
回来之后,杨山当然是第一时间向部长大人报告,大概了解了一下他离开这段时间部里的情况以及878厂的动向。
部长大人对他离开这么久倒没说什么,只是对878厂的事情有些不满,他是企业市场化政策推行的主要负责人,面对现在的重重阻力,他希望杨山能自下而上的提供一些助力。
嗯,不就是继续挑事儿嘛,而且要挑得更大。
这事儿好办,套路杨山熟得很。有了部长大人的授意,那他就是拿到了金牌的钦差,开干呗!
一大早进到878厂的办公室,耿波就追了过来,“你可回来了。听我媳妇说你去美利坚了,是不是被那里金发碧眼的大美妞伺候舒服了,不想回来了?”
杨山懒得和他瞎白活,“江部长已经批评过我了,我向他保证,到年底都不会请假了。这边情况怎么样?”
“不怎么样,工作进度按部就班,到现在还没开始试产。”耿波顺手给自己点了根烟。
杨山轻哼一声,一个破计算器用芯片,设计图纸都给了,4个月过去,竟然还没进入试产阶段。“按部就班?不会是翻来覆去的定方案吧。”
“你说对了,石书记觉得一旦决定试产,花钱就会和流水一样。所以要多讨论讨论,国家财产不能随意挥霍。”
“时间不是钱?”
“你别拿眼睛瞪我,挥霍国家财产的锅,谁都不敢背。”耿波摊摊手。
“那你们研究来研究去的就能确定出最省钱的试产方案来?”
“至少我们尽力了。”
我靠,杨山一巴掌拍到自己脑门上,这帮官员真tmd正确。集体决策制,就是谁都不想负责制,能做主的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不敢做主,所以就耗时间扯皮。
“那你们打算讨论到什么时候?”
“怎么也得国庆后了吧。”耿波也觉得这事儿有点扯淡,可是他也不敢出头做主。
杨山摇摇头,“我可没耐性看你们在工序细节上翻来覆去的修改。”
“那你准备和石书记继续打擂?”
“呵呵,太低级了,我打算写份状纸去衙门告他。”
杨山才懒得再去和石书记扯皮,这次扯皮成了,下次难道还要继续扯么,还不如一次性打服他。
如今杨山已经把现代屋的资源搬走很多,对系统的依赖度大大减轻,这让他有了些底气。而且该见的人也拉上了关系,只要不与未来的大领导交恶,那一切好说。
所以即便对线失败灰溜溜的离开878厂,甚至提前离开京城也没太大损失。
“这事儿你别操心了,我来弄。只要状纸写的好,敢把皇帝告下马。”杨山神情轻松的打了个响指,“你们不敢背锅,我可不怕。”
写“黑材料”这种事情杨山之前还真没干过。他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认认真真的翻了一遍前几个月的会议纪要。为了保险起见,他还耐心等到回归日,特意花费宝贵的一天时间充了充电,给自己增添点胜算。
石书记这类不太懂业务的决策者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大的方向不敢碰,死命的抓细节。这一点在会议纪要上也能看出些端倪,他甚至会因为方案中某个字眼的用法反复讨论权衡。
那就从这点下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