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还是没忍住,找了个机会面见了一次现在的布政司长官、香江的二把手夏鼎基。
面对着晦暗不明的ZZ局势,即使是手拿攻略的杨山,心里也有些不安,总要探探底的。
从他嘴里,杨山终于得到一句让他放心的话语:香江一切如旧。
这也证明了杨山的猜测,香江的经济格局已经落定,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了。
不过夏鼎基也让杨山不要再裁员了,香江的就业形势有些严峻。
从去年转型开始,杨山就有意识的减少下属工厂的员工,加快自动化设备的普及速度。
云扬电器的员工从峰值的7000多人减少的5800人;越同半导体厂也裁员了8%;裁员比例最大的是郭利执掌的利扬电子厂,减少了1000人,超过员工总数的3成。当然,这几家的产能并没有下降。
现在司长大人发话了,杨山只能苦笑着接受。至于多出来的工人干什么活儿,就交给下边人去想吧!
得到了可以安心躺平、躲在被窝里数钱的消息后,杨山正准备拍拍屁股走人,却被火老头叫住了。
他盯上了杨山手里的钱。
火老头还住港大那边,家里的规矩还是一大堆,火大少底气足之后,就忙不迭的搬了出去。
“小杨先生,这两年你上蹿下跳的够忙啊!”火老头别看身量不高,气势很足,端坐在椅子上神情严肃。
杨山才不会被他吓着,自从第一次见他被他唬了一把以后,杨山就已经把他的脾性摸清了。
“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啊,躲在家里数钱玩多没意思。”
“你不光是给自己找事儿,还给别人找。鼓动何家在北边盖楼,还撺掇我家小子到京城建厂。就是没见到你往北边投一分钱,你是只管耍嘴皮子啊!”
“这不是还没找到合适的项目嘛。”
“我帮你找了个用钱的地方,免得你那些钱躺在保险柜里发霉。”
“哦?投资什么项目?”
“不是投资,是借钱。”
“借给谁?”
“东方海外。”
杨山听到这个名字后哭笑不得,火老头真会给他找事儿,“我说火老爷子,那可是个无底洞,我把身家全填进去都不够。”
“不用身家,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拿出来救救急,他们家快撑不下去了。”火老头知道这事儿是在难为杨山,所以语气也软了下去。
火老头嘴里的东方外海是董船王家的,现在的处境很不妙。
话说,70年代香江有四大船王,就船队规模来说,包船王排第一,董家排第二。
现在航运业衰退,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这四家也面临不同处境。
包船王提前大规模的缩减船队规模,洗脚上岸,吃掉九龙仓后开始兴建香江海港城,还一步步的控股会德丰,混的风生水起。
许家原本就是船运与地产双轮驱动,危机爆发后同样把重心转向了地产,所以问题也不大。
董家与赵家继续在船只、运输、港口这条垂直产业链上深耕,危机给他们带来的烙印更深刻。
尤其是董家,79年大手笔吞并了一家带英的航运公司,还订购了一艘几十万吨的油轮,背了一屁股债。80年短期成为世界最大船王之后,立刻以自由落体的速度跌落。
到现在东方海外这家公司规模超过200亿,因为航运业持续性的不景气,负债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更让他们家雪上加霜的是,董家家主由于劳心过度,今年四月份突然病逝。
这一下,董家彻底乱了,其长子虽然参与家族事务多年,但突然接手,也是手足无措。
杨山与这家人算不上多熟,前任家主的告别仪式他也没参加,那时他正在京城呢。
不过火家与他们家关系不错,他们身上都飘红。
现在火老头上杨山出手帮忙,顶多是帮他们家喘口气,那些债务不是香江任何人背得动的。
“行吧,他要多少?”杨山没多犹豫就答应了,谁让他们家姓董呢。
“他一会儿过来,听听他怎么说。”
新任家主董公子没多久就过来了,他这几个月都不好过,虽然着装板正,但脸上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完全没有当家做主的气势。
简单的说了一下他们家面临的难处后,杨山也没过多拿捏他,笑呵呵的答应借钱。
“杨生请放心,等过段日子情况好转后,我们家一定会把钱还上。这份情谊我们也不会忘。”
为了填补家里的亏空,董公子到处借钱筹款,只想着把今年的难关过了。
呵呵,他还是乐观了,后边有的是难关等着他。
杨山点点头,记得这份人情就行,“董哥见外了,你想借多少?”
董公子有些难以启齿,“2亿港币可以么?”
“火家借给你多少?”
董公子愕然看向杨山,又把目光转向火老头,得到示意后才回答,“5亿。”
“唔,那这样,我也借你5亿。我比火家有钱,也不能小气不是。”
董公子觉得杨山脑子进水了,这都要比。
火老头也被杨山的无厘头做法逗笑了,他还以为杨山是给他们火家面子,哪里知道杨山就是想让董公子对他印象深刻。
承诺借款半个月内到账后,董公子没在火家多待,匆匆忙忙的走了。
“杨小子,我的意思是你多少借点,可没让你这么傻大方。你就不担心东方海外破产清算?到时候你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杨山很清楚这笔钱不会打水漂,他就当是用这笔钱的机会成本投资给未来的香江大统领了。
“董家这位最近一段时间的所做所为我也听说了。初一接手就能做到这个程度,我觉得很难得了。没准他们家真能翻盘呢,即使翻不了对我来说影响也不大。”
杨山又习惯性的扮演神棍,他当然知道借钱这位的本事,死命坚持到航运业复苏,又苦心经营好多年,终于把董家带回了原来的规模,创造了一个香江奇迹。
他的这段死中求活的经历也成为了世界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其中的手段方法为后来很多处境相似的企业提供了借鉴。
当然,在他翻身的过程中,很多香江的华商都出手帮过他。
他能成为后来的第一届大统领,这份成就也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难啊,能全身而退就是最理想的结局了。”
“事儿办完了,我先走了。”
“这么急干嘛?一起吃个饭啊。”
“有个发小过来玩,我要去接机。”杨山才不想在他家吃饭,规矩大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