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回头,看到霍文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了点头算是招呼,但眉头依然没有舒展。
他晃了晃手中的刀坯,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沮丧,只是他绝不会承认是对士兵的抱怨:“马镫……好!马鞍……好!马蹄铁……更好!但是……刀……”
他指了指正在训练的轻骑兵的方向,“战士……不够好,刀……也不行。这些战士根本就是一群莽夫,像一群鸭子,甚至还不如羊群,羊群当中还都在听头羊的话,可是他们……一群笨蛋,习惯于胡乱地挥舞棍子!没有苍狼的凶狠,狐狸的狡猾、猞猁的机警、老虎的勇猛,更不要提骆驼的坚定了。他们什么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群废物。一群萨尔玛提亚笨蛋,一群斯基泰变态,一群凯尔特裸体狂。我们需要……真的,真的刀剑,更快!更利!更容易挥砍的刀!”
说完,休屠利把刀胚子往地上一扔,然后三两步走到铁匠铺门口,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
霍文渊走过去,拿起另一把按照休屠利要求打造的弯刀雏形。刀身已经有了明显的弧度,但工艺确实粗糙,刃口厚薄不均,刀背也显得过于厚重,离休屠利描述的那种“如鹰翼划风”的灵巧与犀利相去甚远。
霍文渊理解休屠利的焦虑。先进的骑具只是基础,骑兵的战斗力最终要体现在冲锋陷阵的武器和娴熟的技艺上。确实是使用真武器用于训练更好。
就在此时,小卢西乌斯领着将领阿尔塔薛西斯、普布利乌斯·克拉苏、吕山德、梅特罗凡尼斯等人一起来了兵器制造间。
“怎么了?”
小卢西乌斯看了看门口生闷气的休屠利,然后看了看自己的将领。众将领都十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想来,肯定是众将领“不服”休屠利,不愿意听从他的号令。
可是,一问之下方才知道,不仅仅是这样,更多的是因为兵器的问题。
小卢西乌斯走过去,弯下腰捡起了休屠利扔在地上的“弯刀”刀胚,看了看,皱了皱眉,却仍然问道:“这刀有什么问题?”
听了希腊工匠们七嘴八舌地说话,吕山德在一面叽里咕噜地翻译,休屠利也被不情不愿地拉起来谈话,霍文渊、普布利乌斯、梅特罗凡尼斯、杜拉提欧斯等一起叽里呱啦、叽里咕噜地说了好半天,小卢西乌斯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然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小卢西乌斯手里面拿着弯刀刀胚仰天大笑,大笑不止。
若是要问小卢西乌斯为什么如此笑法,便是有诸多之点,引之发笑,这也多亏了小卢西乌斯穿越前是全国武术冠军,其中所练有一样便是器械,小卢西乌斯最擅长使用剑和枪,于刀剑制造方面也略有心得,这都是一个武术冠军的基本素养。
首先,休屠利发明弯刀,这其实就非常搞笑。因为在小卢西乌斯看来,公元前七十年的这个时代有人居然超前发明弯刀,这很奇怪。
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至于弯刀,要到很久以后才出现,比较出名的就是蒙古弯刀和阿拉伯弯刀。
此时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实大多数的制式武器都是直的。这当然也让小卢西乌斯在穿越之前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用弯刀的都是游牧民族而且大多比较野蛮,用直刀直剑的都是农耕文明而且大多比较文明。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后来,小卢西乌斯听了师父的解释,经由其他师弟师妹的研究,以及自己和刀剑工坊的工人们的谈话,以及参观,逐渐破除了这种印象。
早期的游牧民族主要都是用直刃刀剑,汉代的匈奴用的都是直刀直剑。他还去参观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匈奴文化博物馆,就看到有出土的匈奴的直剑,还是青铜的。
还有出土的突厥石人雕刻中突厥石人手持的都是样式和中国环首刀极其相似的环首直刀。
小卢西乌斯还了解到,在辽金时期,蒙古人使用的“喀尔喀蒙古刀”本身就是直刀。
而且阿拉伯骑兵早期的时候使用的也不是弯刀而是直剑。阿拉伯人使用弯刀已经是公元十世纪以后得事了,因为那个时候突厥入侵了阿拉伯。
早期的游牧民族之所以喜欢使用直刀直剑,主要是因为游牧民族的生产力比较低下,没有太多工匠,所以他们更多还是沿用农耕民族和国家的制式武器。
他们自己没有太多的研发能力。只好有什么就用什么。
不是他们想要如此,而是他们只能如此。
现在是公元前七十年,匈奴人使用的当然是汉朝的环首刀。一般情况之下都认为大汉环首刀是直刃刀。
可是,仔细去看的话会发现,不是。小卢西乌斯就认真看过,发现大汉环首刀有一定的弯曲。
大量的环首刀属于“内弧”,就是刀刃向下弯曲。在小卢西乌斯这里叫这种刀为下弯弯刀。
此外,环首刀还有刀剑朝上的弯刀,甚至还有呈现“S”形的弯刀。
一开始他还以为这是文物时间太久了导致了变形,后来博物馆讲解老师告诉他说这刀本来就这样。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小卢西乌斯才发现真相。原来汉朝环首刀淬火的时候主要是在刀刃上面,导致刀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形变所致。工匠不是不想打造成直刀,而是由于淬火工艺有差别导致不同程度的形变。
汉朝环首刀的刀背比较厚,所以形变的时候就会向下弯曲,形成内弧的下弯弯刀。
其实,伊比利亚人特别是卢西塔尼亚人爱用这种下弯弯刀。卢西塔尼亚人的弯刀绝大多数都是青铜材质的,其劈砍能力非常强劲。
由于青铜比较脆,所以青铜最好还是做成直剑,用以刺击。如果用以挥砍,青铜刀剑很容易破碎、断裂。
但是,刺击不是人的本能,人的本能是挥砍,挥砍更适合人。
在青铜时代,想要制造挥砍武器,最好当然是内弧弯刀也就是刀剑冲下的下弯弯刀,这样一来,刀背比较厚,可以保证青铜材质的砍刀不会破碎。如果是软铁时代,内弧弯刀也是出于如此考量。
休屠利要求做一把弯刀,是出于偶然原因。他偶然之间得到了一把汉朝环首刀,由于淬火工艺或者是环首刀本身材质的问题,这把刀刀尖向上弯。他用了一下,偶然发现这把“弯刀”着实是好用得很。所以,这才想到要制造“弯刀”来配备给自己正在训练的轻骑兵使用。
毕竟,他是个匈奴人,一直都是逐水草而居,本身不具备制造刀剑的能力,缴获了直刀就用直刀,缴获了弯刀就用弯刀。
其实,弯刀本身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刀剑进化,这对于罗马人来说同样如此。
弯刀没什么了不起的,并不是此时的人们想不到做不出的东西。
休屠利之所以执着地想要给轻骑兵配备弯刀,是因为他琢磨出了一种适合马上作战的刀法。弯刀并不适合步兵作战,反而适合骑兵。有道是:刺死砍伤。捅刺的伤口更深,更加致命,挥砍虽然气势惊人,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致命。
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人们的刀剑大多是直的,所以捅刺的技法更加成熟且流行。弯刀不适合捅刺。
但是,休屠利骑在马上,发现弯刀更加适合“拖砍”。
拖砍能够造成更大的伤口。
拖砍的技法比较连贯,拖一刀就可以收回来继续攻击或者防御。骑在马上,依靠马的冲击力,刀只要伸出去自然而然就能够完成“拖砍”、“拖割”。弯刀的弧度使得拖割起来更加流畅、顺遂。
即便马的速度很快也不会影响拖割,不会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弯刀上。
这是直刀直剑甚至是长枪所不具备的。
马的速度太快,冲击太强,直刃刀剑和长枪反而容易变形或断裂,而弯刀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
而且,休屠利发现,拖割通常会产生一道很长的伤口,而这样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受害者失血过多而死,或者感染而死。
所以,弯刀造成的拖砍、拖割的伤口不需要直接杀死对方,失血过多或感染就足以致命,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对手的人力资源、补给和药品的巨大浪费。
拖割的伤害其实并不低,没有必要增强杀伤力。
萨尔玛提亚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习惯于使用直刺武器,习惯于使用短枪、长枪和直剑。
但是,这群人武功稀松平常,只会使用蛮力。挥砍更加符合人的本能,所以这群休屠利眼中的笨蛋就挥砍刀剑,造成了刀剑断裂。使用长枪突刺的时候,刺不准,常常导致长枪折断。
他的这些行为让小卢西乌斯手下的骑兵将领们对他产生了很大的不信任,这才使得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匈奴人希望能够制造出制式武器——弯刀。
而且,作为轻骑兵,通常面对的也是轻骑兵,除了弓箭和标枪等远程武器之外,弯刀的优势不言自明。
轻骑兵顾名思义,都是不配备铠甲的骑兵,或者铠甲配备较少的骑兵。卸去铠甲重量,这样才能行动快速,迅捷如风。
由于是轻骑兵之间的狗斗,没有重甲,所以技法连续,能够拖割的弯刀优势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原来是这样啊!”小卢西乌斯听完之后大声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