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上了花城的街头,姜海棠也能敏锐地感受到花城与北方的不同。
街头的色彩更多了,人们的谈论中开始出现“市场”“效益”这样的词汇,一种压抑不住的活力在涌动。
虽然大的政策环境相同,但这里的氛围似乎更活络一些,厂区围墙外偶尔能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工人们谈论奖金、效益的话题也比北方更多一些。
这种细微的差别,让她对即将到来的时代变迁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姜海棠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一个时代的变革阶段,花城能走在时代前列,从这时候,其实已经可以看出一些了。
虽然想过,抓住机遇,或许会让她在未来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姜海棠也就只是想一想。
她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做生意,还是安安心心搞事业比较好。
虽然不会大富大贵,可是一辈子平安顺遂却是能做到的。
做人不能得陇望蜀。
陈老看着姜海棠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奇问道:“海棠啊,你在想什么呢?”
“陈老,我就是觉得,花城到底和我们不一样,这边的人似乎更加开放一点。”
陈老点头,他也发现了,花城有些事确实比起其他地方要更加开放一些,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变化到底是好还是坏。
看着远处繁忙的码头,陈老语重心长地说:“或许,这就是未来的样子。国家要发展,光靠引进不行,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消化、吸收、再创新!你既懂技术又通外语,将来是大有用武之地啊!”
姜海棠望着眼前充满希望的一切,郑重地点点头:“陈老,我明白。我会努力的。”
接下来,又是新一轮的忙碌,要交流研讨也要关注生产线的调试,高强度的工作,让几个人都瘦了。
姜海棠在忙碌之余,还开始着手整理此行的技术收获。
特别是那些图纸上未标明、但在调试中摸索出的经验参数,她都详细记录了下来,准备带回京城,作为未来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改进的重要依据。
姜海棠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之后,不仅深入了解了国外先进化纤设备的技术细节,更通过这次交流,将自己的外语优势和技术知识完美结合,掌握了不少新东西,打开了不少新思路。
她撰写的技术简报和初步分析报告,思路清晰,见解独到,让陈老和小组其他成员都刮目相看。
他们哪里知道,姜海棠不光醒着的时候在努力,就是睡着了,也没有一时半刻的放松。
姜海棠因为吸收了新知识,会进入夜梦空间之中,通过夜梦空间里的书房,汲取更多的新知识。
这让姜海棠的成长速度越发的快起来。
李兴海几个人看着不断飞速进步的姜海棠,只觉得,要追赶姜海棠的脚步,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他们也在很努力很努力,但还是赶不上姜海棠的速度。
几个人不得不相信,有些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夜晚,招待所里安静下来,小橙子睡得香甜,偶尔咂咂嘴。
小何也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只有姜海棠,依然在台灯下继续翻译小姑给的那本小说稿子。
这本小说已经差不多要彻底翻译完了,在工作之余翻译小说,是她放松大脑的一种方式。
能让她的紧张情绪得到短暂的放松,对于她晚上在夜梦空间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
窗外,南国的夜充满生机。
姜海棠停下笔,听着远处的蛙声虫鸣,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虽然身体疲惫,内心却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平静的喜悦。
这次南下,她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解决了实际的技术难题,也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虽然确实经历了一些困难,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一切的付出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花城化纤厂的技术交流研讨工作接近尾声。
在姜海棠的关键发现和精准沟通下,主要的技术难题都已解决,生产线调试进展顺利,预计很快就能进入稳定试运行阶段。
这比原定的计划早了五天时间。
既然交流工作即将结束,陈老便决定提前回京城去,也好让大家回去好好休息一下。
毕竟,这段时间的工作强度确实很高,尤其是姜海棠同志的工作强度,更是高的不敢想象,需要适时放松一下,才能更好的迎接工作。
厂方为了表示感谢,特意安排了一场较为正式的送行宴席。
地点设在厂办食堂最大的包间里,不光是万厂长、林副厂长等厂领导悉数到场,d国专家霍夫曼先生和他的助手也应邀出席。
宴席的菜肴比初到时丰盛许多,除了地道的粤菜,还特意准备了北方口味的饺子和几样京城点心,显然是用心安排了。
万厂长首先起身致辞,高度赞扬了专家小组特别是陈老和姜海棠的卓越贡献,感谢他们为化纤厂解决了大难题。
轮到陈老说话时,他笑着将姜海棠推到了前面:“万厂长,各位同志,要说这次贡献最大的,还得是我们海棠同志!”
陈老这话,立即得到了林厂长的赞成:“姜工不光外语顶呱呱,技术眼光更是毒辣,心细如发!要不是她,咱们厂那几根价值不菲的辊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得报废咯!”
得到众人的夸赞,姜海棠落落大方地站起身,谦逊地说:“陈老过奖了,万厂长、林厂长过誉了。这都是我们整个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李工、张工、云工他们在机械和工艺上的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厂里的技术人员也配合得非常好。能为大家解决一点实际问题,是我的荣幸。”
她的话既肯定了自己的努力,也照顾到了团队所有人,听得李兴海等人心里舒坦,暗自点头。
霍夫曼先生也通过翻译表达了对姜海棠的赞赏,特别提到了她专业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技术基础,认为她是“非常优秀的工程师”。
酒过三巡,宴席气氛热烈起来。
李兴海主动端起酒杯,走到姜海棠面前,表情有些局促但很真诚:“姜工,这杯酒我敬你。说实话,刚开始……我老李有点迂腐,说了些不上台面的话,你别往心里去。你这本事,我服!以后工作上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这是李兴海第一次正式为自己最初的态度道歉和表态。
姜海棠虽然对于李兴海在这样的场合说出这些话觉得意外,但还是连忙端起汽水:“李工您言重了,大家一起学习进步,以后还请李工多多指教。何况,您也为了小橙子这小子操心不少,我还应该感谢您呢。”
李兴海知道,这是自己当初叮嘱小赵的事被姜海棠知道了,他不好意思的笑笑。
张建国和云志浩也纷纷过来敬酒,言语间充满了对姜海棠的佩服。
小赵干事兴奋地拿出洗好的照片分给大家,正是火车上陈老抱着小橙子,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的那张。
照片上每个人都很专注,小橙子睁着大眼睛的样子尤为可爱。
“这张照片太有意义了!”万厂长拿着照片爱不释手,“这就是咱们技术工作者攻坚克难又充满温情的真实写照啊!”
宴席结束后,回到招待所,姜海棠和小何开始做最后的行李收拾。
小橙子似乎感觉到要回家了,格外兴奋,在小何铺开的床单上咿咿呀呀地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陈老背着手溜达过来,看着这一幕,对姜海棠说:“海棠啊,这次回去,休息几天之后,部里那个项目就要正式启动了。你的能力大家都看到了,我想让你多承担一些,不仅仅是翻译,技术论证和方案设计这块,你也得多挑担子。有没有信心?”
姜海棠眼睛一亮,这正是她所期望的:“陈老,我有信心!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好!我就喜欢年轻人这股冲劲!”陈老满意地点头,“对了,老周前几天打电话还问起你呢,对你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等你回去,估计还有好消息。”
“陈老,既然要休息几天,我想拐道去一趟西北,纺织厂和机械厂那边,我还有些工作要收尾。”
陈老没有反对,点头说:“我让人买票的时候,给你买转车的票。前一段我们一起走,后面你转车自己去西北,可以吗?”
姜海棠也是习惯了在铁路上奔波的,并不担心什么,感谢了陈老之后,一口应下。
第二天,几个人在花城采购了一些东西,打算带回家给亲戚朋友当做伴手礼,姜海棠和小何也买了一些。
不过,小何只买了一点,说是家里没有亲人了,就只有两个不错的小姐妹,不用买多少东西。
姜海棠则买了不少,除了给京城的家人们的,还买了一些打算带回金城去。
她估计,这次之后,以后来金城的机会就少了,因此,买的礼物也是比较重的。
姜海棠发现自己买的东西比较多之后,打算邮寄回去,李兴海几个人表示,他们要回京城,顺道就带回去了,等姜海棠什么时候回京城,和他们联系,他们给送过来就行。
小赵也十分郑重的表示,绝对全部带回,不会遗漏一点。
盛情难却,姜海棠只能麻烦他们将给京城家人们的礼物带了回去。
翌日,厂里派车送他们去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