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农庄那边忙着西瓜丰收,紫禁城内,宝妞却是一天比一天忙碌。
金玉农庄的新奇菜色,自然也通过快马急报,传入了宫中。
光庆帝派人送入宫的,除了那份重重有赏的旨意,还有一份详细的“西瓜食谱”,连同钱师傅和部分农夫的嘉奖名单。
宝妞看过之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父皇的玩心可真重。”她对一旁的春桃说,“不过,这倒也是好事,能让他老人家在农庄里寻到乐子。”
春桃也跟着笑:“太上皇这几日确实精神大好,送来信的福全公公说,太上皇每天都下地呢。”
宝妞点点头,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父皇自从退位,虽然享受清闲,但有时也会显得无聊。
如今在农庄里找到新的乐趣,自然是极好的。
然而,宫中的她,却没那么轻松。
女皇登基以来,各项政务新旧交替,尤其各地灾情、水利建设、吏治清明……大事小情,都得她亲自过目。
这日,宝妞坐在御书房里,桌案上堆满的奏折高高垒起,俨然一座小山。
连续几天的劳累,让她感到头晕眼花。
她抬手揉了揉眉心,只觉得笔下滞涩,连看清奏折上的字都有些吃力了。
“春桃,去泡一壶今年的新茶来,要浓些的。”宝妞疲惫地吩咐道。
春桃见宝妞脸色发白,眼下乌青,心疼不已:“女皇,您歇歇吧,这都看了多久了?晚膳也不曾好好用。”
宝妞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哪里还歇得下来,这些都是各地十万火急的奏报,若不及时批复,出了纰漏,便是要出大事的。”
正说着,殿外传来一声:“顾大人求见。”
顾念仁如今是她的御前统领。
宝妞眼睛一亮,仿佛突然有了精神。
她立刻坐直身体,脸上倦容也消散了几分,催促道:“快!让他进来!”
顾念仁从外头进来,一身常服,腰间挂着自己的玉佩,显得英挺俊朗。
他大步走进御书房,一眼便看到宝妞桌案之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以及她略显憔悴的容颜。
“臣参见女皇。”顾念仁行了礼。
“顾哥哥!”
宝妞顾不得君臣礼仪,直接起身,小跑到顾念仁身边。
拉住他的手,语气里带着几分撒娇,“你可算回来了,我都快累死了。”
顾念仁握着她柔若无骨的小手,感受着她手心的薄汗,心里一阵酸疼。
他仔细打量着宝妞,确实是瘦了一圈,原本有些肉嘟的脸蛋如今瘦成巴掌大的小脸,更显娇弱。
“信访阁那边的事务处理完了?”宝妞问。
“都已安顿妥当。”
顾念仁点点头,目光又落回到那堆奏折上,眼神中带着心疼,“女皇这些日子,可是太过劳累了。”
宝妞嘟起了嘴,指着那比她半人还高的奏折堆:“哪里是不小心,是每天都这样!顾哥哥,你帮我看看吧,我实在看不动了。”
顾念仁温柔地看了她一眼,知道她是在撒娇。
但更多的,也是真的累了。
他心里无奈又宠溺。
“让臣帮你批奏折?”他轻笑一声,却故意逗她,“女皇不怕御史们把你骂得狗血淋头吗?”
宝妞“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凑近顾念仁,眨了眨眼,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几分小狡黠:“顾哥哥,你不说,我不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会知道?”
顾念仁被她这副“做坏事”的小模样逗乐了。
他抬手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子,眼中满是宠爱:“你啊!真是个小鬼灵精。”
他看向春桃:“春桃,去拿个凳子来。”
春桃一早就看出了女皇的心思,闻言立刻应声,很快搬来了一个绣墩,放在御书房的桌案旁边。
顾念仁坐下,宝妞便将几本奏折推到他面前:“顾哥哥,你看这几本,都是关于淮南水患的。那边的官员,总是吵着要钱,可每次送上来的治水方案,都漏洞百出……”
顾念仁接过奏折,认真地看了起来。
他虽然不是直接处理政务的官员,但他是信访阁的老大,平日里也要到处跑各地,对于民情民意、地方弊病,有着独到的见解。
宝妞原本是想让他帮着看看,结果看着看着,她竟不知不觉地靠在顾念仁的肩膀上,缓缓地闭上了眼。
忙碌了数日,在心上人身边,这份久违的安心,让她彻底放松了下来。
顾念仁感觉到肩膀上传来的重量,他侧头一看,宝妞已经睡着了。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除了心疼,更添了几分怜惜。
他放轻了动作,生怕吵醒了她。
他小心翼翼地抽出被宝妞枕着的胳膊,将她轻轻地抱起。
让她横躺在自己的腿上,让她枕着自己的大腿睡下。
然后,他放轻了呼吸,一手护着她,一手继续批阅奏折。
烛火下,他的侧影显得格外温柔。
御书房里,只剩下笔尖沙沙的声音,和宝妞平稳的呼吸声。
翌日清晨,宝妞是被顾念仁轻柔的声音唤醒的。
她睁开眼,发现自己身上盖着顾念仁的外袍。
而他正坐在自己身旁,双眼带着血丝,却依旧温柔地看着她。
“女皇醒了?”顾念仁轻声问道,“夜里凉,怕您着凉了。”
宝妞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在御书房睡了一夜。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坐起身,看着桌案上已经被批阅了大半的奏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顾哥哥,你……你一夜没睡?”宝妞心疼地摸了摸他的脸。
顾念仁微笑着摇了摇头:“无妨,臣已习惯了。女皇睡得好,才能有精神处理政务。”
“你啊!”宝妞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心里暖暖的。
早膳时,宝妞特意吩咐御膳房,给顾念仁准备了滋补的汤品。
顾念仁一边喝着汤,一边将他批阅奏折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向宝妞一一汇报。
“淮南水患,臣认为,并非只是缺银子的问题。奏折中提及的几个官员,其治水方案多有重合之处,且对当地情况描述含糊。臣猜测,恐是有官员从中作梗,借机贪墨。”顾念仁沉声分析道。
宝妞听了,眉头紧锁:“果然如我所料!这些蠹虫,真是可恨!正好,顾哥哥你那边信访阁也帮我搜集不少关于淮南官员的举报,看来是时候派人去彻查一番了!”
“女皇英明。”顾念仁见宝妞精神抖擞,知道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下午,宝妞决定带着顾念仁去御花园走走,放松一下心情。
她特意换上了轻便的常服,顾念仁也换了一身青色儒衫,两人并肩走在鹅卵石小径上,仿佛一对寻常的璧人。
御花园内,百花盛开,蜂蝶飞舞。宝妞的心情也随之开阔起来。
“顾哥哥,你昨日帮我看了那么多奏折,可有什么新的发现?”宝妞一边走,一边轻声问。
顾念仁笑了笑:“女皇是想考臣吗?”
“才不是!”宝妞嗔道,“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你知道的,我虽是君王,但毕竟年纪尚轻,很多地方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顾念仁心中一暖,他知道宝妞这是在给他面子,也在信任他。
“臣在批阅奏折时,发现有几份关于各地学堂建设的奏报,颇有意思。”
顾念仁缓缓说道,“其中有提及,部分偏远地区的学堂,虽然建了起来,但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地方只有一名老儒生,教授的学生也多是富户子弟,贫寒之家根本无法入学。”
宝妞闻言,脸色一沉:“竟有此事?当初朕下旨广建学堂,便是希望天下百姓都能读书识字,而不是只为富户方便!”
“确实如此。”顾念仁点头,“臣认为,女皇可以派钦差大臣巡视各地学堂建设,重点查访师资力量和入学情况。同时,也可以考虑放宽科举取士的条件,甚至增设一些特殊考科,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既能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也能真正落实女皇广开学堂的初衷。”
宝妞停下脚步,转头看向顾念仁,眼中满是赞赏:“顾哥哥此言,一针见血!朕一直苦恼如何解决师资问题,你的建议,正是朕想要的!”
她握住顾念仁的手,感激道,“顾哥哥有你在,真好。”
顾念仁反握住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暖,让他心中一片平静。
两人正说着,迎面走来几位路过的宫女和太监。
他们一看到女皇女皇和顾大人手牵着手,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下行礼,头也不敢抬。
宝妞和顾念仁立刻松开了手,脸上都有些尴尬。
“都起来吧。”宝妞故作镇定地说,“不必多礼,你们忙你们的去。”
宫女太监们如蒙大赦,赶紧磕头谢恩,然后仓皇而逃,生怕多看一眼招来杀身之祸。
宝妞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忍不住笑了出来:“看把他们吓的。”
顾念仁也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又轻声对宝妞说:“女皇,在外头,咱们还是要注意些。”
宝妞却是毫不在意,她重新牵起顾念仁的手,理直气壮地说:“怕什么?朕是女皇,你是朕的顾哥哥,朕想牵谁的手,谁又能说什么?”
顾念仁低头看着她,心中被她的这份率真和霸道所融化。
他知道,在天下人面前,她是高高在上的女皇,但在他面前,她永远是那个天真烂漫,依赖他的小丫头。
两人继续在御花园中漫步,手牵着手,享受着这偷来的片刻宁静与温情。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将这份爱恋,轻轻地包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