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七年过去了。
这七年,对于大洲国而言,是翻天覆地的七年。
在光庆帝的仁政下,大洲国从一个曾经好战,财政吃紧、发展缓慢的国家,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强国、军事强国,以及教育强国。
如今的宝妞,已不再是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
十五岁的她,身高已至光庆帝的肩头,亭亭玉立,身姿窈窕。
一袭素雅却不失华贵的皇太女服饰,衬托得她气质清雅。
她的容貌更是出落得倾国倾城,鹅蛋脸,柳叶眉,星眸璀璨,顾盼生辉。
那双眸子深邃而灵动,不仅闪烁着少女的纯真,更沉淀着岁月赋予的智慧与果决。
行走间,每一步都带着皇族的从容与自信,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威仪。
她站在光庆帝身边,不再是依偎的幼女,而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未来储君,眉宇间尽是自信与睿智。
光庆帝和婉皇后商量,打算今年六月就退位,让宝妞继承帝位,他好退休吃喝玩乐。
朝廷大臣们私下各个也都支持。
宝妞的能力他们是清楚的,当初有些质疑宝妞的,如今也都没话说了。
在宝妞的带领下,大洲国的“皇家果品行”在全国各地开设了数百家分店。
草莓、苹果、梨等高产作物的推广,让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
果干、果酱和草莓酒远销海外,与东陵国和苍狼国、以及东海诸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大洲国的各类特色商品风靡异域。
零食工坊不断推出新奇美味的零食,彩票深入民心,琉璃制品精美绝伦……
这些产业犹如聚宝盆,源源不断地为国库输送着滚滚财富。
每年的国库收入,早已超过了光庆帝当初的预想。
如今的建昌洲的军工厂,在吴大壮和工匠们的努力下,日夜不停地生产着先进的武器。
这些年,研究出来新的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新型的火铳射速更快,装填更简便。
甚至还研制出了防护更强的铁甲舰,可以在海上游弋,守护大洲国的万里海疆。
大洲国的军队,不仅装备精良,训练也更加科学。
国家有钱了,在宝妞的提议下,建立的军校拔地而起,培养出的每一位将士素质过硬。
兵强马壮,震慑四方,再无国家敢轻易侵犯大洲的边境。
四邻国家,无不对大洲国刮目相看。
然而,所有这些成就中,最让光庆帝引以为傲的,是教育的普及。
七年时间,大洲国的“希望学堂”遍地开花。
无论城乡村,只要是大洲国的百姓,无论贫富,无论男女,都能免费入学读书识字。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多种类型的学堂。
但男女核心科目——识字、算术,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
老师们不光传授书本知识,还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大学院里,各行各业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者,更是实际操作的能手。
如今的大洲国人才济济,日新月异。
而建昌洲军工厂的工匠们如今并非只是埋头苦干的匠人。
他们中的佼佼者,也成为了大学院的特聘先生。
他们也许文化不高,但他们有着过硬的制作武器本领。
他们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最新的研究成果,倾囊相授给学生们。
短短几年时间就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军事人才。
大洲国,真正成为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国家。
这些年大洲国的繁荣昌盛,在周边国家中引起了巨大震动。
其中,与大洲国最是要好的东陵国,更是深受触动。
东陵国的帝君尧,也就是那位曾经与宝妞有过数面之缘的少年帝王,如今也已是二十出头了。
他深知大洲国强大的根本在于其先进的教育和技术。
去年秋天,帝君尧亲自率领使团,抵达大洲国京城。
御书房内,光庆帝与帝君尧相对而坐。
“皇上,短短几年时间,大洲国之强大,令人佩服啊。”
帝君尧眼中充满了敬意,又说:“贵国日新月异,尤其在教育一道,更是走在了天下前列。”
光庆帝捻须微笑:“过奖了。此乃大洲举国上下共同努力的功劳,也有我大洲国皇太女宝妞的先见之明。可不是朕的功劳。”
帝君尧看向一旁的宝妞,她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眉宇间尽是自信与睿智。
“皇太女的功绩,世人皆知。”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地提出请求:“我们东陵国希望能向大洲学习,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本君与我国几位重臣商议,并得到他们的同意。想安排东东陵国的一些贵族子弟,以及那些有学习天赋的平民人才,过来大洲国学习深造。不知皇上能否应允?”
光庆帝听罢,看向宝妞。
宝妞微微一笑,轻声道:“父皇,东陵国乃我大洲友好邻邦,技艺互通,人才交流,乃是好事。可共同进步。”
光庆帝点点头,对帝君尧说:“帝君所请,朕准了!东陵国的学子可与我大洲学子一同学习,共享我大洲的知识。大家共同进步。”
帝君尧大喜过望,连忙拱手道:“多谢皇上!多谢皇太女!如此一来,吾国之幸,也是两国友谊的见证!”
很快,一大批东陵国的贵族子弟和优秀学子,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踏上了前往大洲国的求学之路。
他们被安排入大学院,与大洲国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堂听课,共同探讨学问。
这不仅加强了两国文化交流,也为大洲国的知识传播打开了新的篇章。
在大洲国飞速发展的七年里,宝妞对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也从未停止思考。
她发现,在民间,大夫这个职业的女性非常稀少。
许多女性,尤其是遇到妇科疾病时,因为顾忌是男性大夫,迟迟不愿就医,导致病情延误。
光庆帝五十大寿那日,皇宫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各地官员纷纷进京贺寿,场面宏大。
寿宴结束后,宝妞特意留下了光庆帝。
“父皇,宝妞有一事相奏。”宝妞站在光庆帝面前,神色认真。
光庆帝慈爱地看着她:“宝妞,又有什么新想法了?”
“父皇,您可曾注意到,咱们大洲国的大夫,几乎都是男子?”宝妞问道。
光庆帝愣了愣,随即点头:“确实如此。行医者,多为男子。”
“父皇,有些女子,尤其是一些妇人,身患疾病,因羞于被男大夫诊治,常常延误病情。”
宝妞语气恳切,“儿臣以为,若能培养一批女大夫,可解决此难题。”
光庆帝沉吟片刻,抚了抚胡须:“女大夫?这倒是个新鲜事。可女子学医,岂不抛头露面,有违礼数?”
“父皇,这正是宝妞要改变的观念。”
宝妞直言不讳,“女子为何不能撑起半边天?”
“她们有智慧,有耐心,同样可以习得医术,悬壶济世。这并非有违礼数,而是造福百姓!”
“我们可以专门开设女子医学院,从女子学堂中筛选出那些成绩优异、心怀仁善的学生,安排她们学习医术。教授她们基础医理、药材辨识、诊断技巧,以及如何处理女性特有的疾病。”
“她们学成之后,可以在各地开设医馆,为女子诊治。”
“甚至,优秀者还有机会进宫当值,为皇室和后宫嫔妃诊治。”宝妞进一步阐述了她的计划。
光庆帝听着宝妞的描绘,目光渐渐亮了起来。
他想起这些年,宝妞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最终证明是利国利民的大计。
“宝妞所言,甚是有理。”
光庆帝拍了拍桌子,“这女子学医,乃是惠及天下妇女的大善之举!”
到了次日早朝,当光庆帝将设立女子医学院的旨意正式颁布时。
大殿之内,先是一片死寂。
许多老臣面面相觑,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女子医学院?女子学医?
这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简直是闻所未闻,甚至有些“有违祖制”的荒唐事。
“皇上,女子抛头露面……这……”一位保守的老臣颤巍巍地想开口劝谏。
但话到嘴边,却被光庆帝凌厉的目光硬生生地瞪了回去。
光庆帝高坐龙椅,扫视群臣。
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知各位心中有疑虑。然,此乃皇太女深思熟虑后所奏,旨在解决民间女子就医之困,惠及天下妇女!有何不可?”
此言一出,殿内窃窃私语声顿时平息了大半。
原来是皇太女的提议!
七年来,光庆帝与宝妞联手治理国家,早已将大洲国带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无论是“皇家果品行”的财富累积,还是军工厂的军事革新。
亦或是“希望学堂”的教育普及。
桩桩件件,无不是当年宝妞提出,光庆帝全力支持推行。
而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地证明了宝妞的先见之明和卓越见识。
如今的朝堂,许多官员已是“宝妞新政”的亲历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