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听后,缓缓点了点头,脸上的疑虑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欣赏之色。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看着高俊问道:“高先生言道这青十一实力还在你之上,你就不怕有朝一日他得蒙重用,位置反而在你之上?届时,高先生心中可会有所芥蒂?”
王星所化的高俊立即躬身,语气诚恳而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回答道:“公子说笑了。属下得蒙公子信重,已是天大的福分。属下所求,不过是尽心尽力为公子分忧解难,至于身份地位,属下实不甚在意。
若这青十一真有大才,能为公子带来更大的助力,属下高兴还来不及,岂会有半分不满?唯有公子身边人才济济,势力蒸蒸日上,属下等人才有更好的前程。此乃属下肺腑之言,望公子明鉴。”
虽然明知道这高俊话里多少有些心口不一、有故意拍马屁的成分,但蔡攸听着却觉得无比舒心受用。
他如今地位稳固,很大程度上确实倚仗了高俊的谋划,对方能如此“识大体”、“顾大局”,让他非常满意。
他哈哈一笑,挥了挥手道:“高先生忠心可嘉,本公子自然是信得过的。既然如此,就依先生所言,将那青十一暂且安置下来,观察一段时日再说。此事就交由先生全权处理了。”
“多谢公子信任,属下必定妥善安排,小心留意。”王星再次躬身行礼,心中暗忖,小青进入蔡府的第一步,总算是顺利迈出了。
退出书房,王星漫步在蔡府的回廊中。目前小青就暂时安排在此处,算是有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至于将来要不要引其入骊山道场,还得再观察一番。
毕竟小青这性子,以及她身上那种“走哪哪出事”的奇特体质,让王星不得不谨慎。而且,自己当下的“高俊”身份绝不能暴露,后续如何操作,是否需要将其引荐给师姐黎山老母,都需要仔细斟酌。
“说起来,骊山道场如今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积累实力,像小青这般总是无意间卷入风波中心的,道场接纳起来确实需要慎重考量……”王星想到这里,忽然愣了一下,摸了摸鼻子,有些自嘲地笑了笑,“嗯,貌似我自己也是这般情况……吧?”
他恍然醒悟,自己似乎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事精”,走到哪里,哪里就难得安宁。从地星到地仙界,从骊山到汴京,似乎总有无形的漩涡围绕着他。
不过,王星很快又找到了心理平衡:“嗯,相比起小青那没心没肺、全凭本能和运气乱闯的架势,我王某人不论是实力手段,还是这份遇事谨慎、谋定后动的的心思,还是要强上许多的……至少不会像她那样,差点因为一顿饭钱就暴露妖身吧?”
王星有些自得地想到,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笑意。不过,这份自得很快便收敛起来。
无论小青背后是否真有莫测的因果,至少就目前来看,把她放在自己眼皮底下,近距离观察,其安全方面暂时是不用太过担心了。
有他这位实力堪比半步大罗的存在暗中看顾,只要不是大罗金仙亲自出手,或者卷入数位太乙巅峰的混战,护住一条真仙境界的小青蛇,还是绰绰有余的。
接下来的日子,汴京城依旧因为那纸悬赏令而暗流汹涌,而蔡府深处,一间安静的厢房内,则多了一位时而埋头抄书、时而好奇张望的“青衫书生”,她命运的轨迹,似乎也随着这次看似偶然的相遇,悄然偏转,与更加宏大的阴谋和博弈逐渐交织在一起。
终于将小青在蔡府中安顿了下来。虽然因小青顶着书生的模样,王星给她安排了些抄书誊写的活计作为掩饰,但他心里清楚,以小青那跳脱活泼、耐不住寂寞的性格,要让她静下心来整日与笔墨纸砚为伴,实在是强人所难。
果不其然,头两天小青还能装模作样地坐在书桌前,对着那些晦涩的文书抓耳挠腮,勉强写上几笔,字迹歪歪扭扭,还时常写错别字。到了第三天,她便开始坐立不安,不是借口口渴频频外出打水,就是抱怨腰酸背痛需要活动筋骨。
王星看在眼里,心下暗笑,索性也就由着她去,那些抄写的任务不过是做个样子,应付一下府中的耳目罢了。真正的目的,是将她约束在这方寸之地,避免她外出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只要她不乱跑,在院子里活动活动,王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青似乎也明白王星的用意,虽然觉得闷得慌,但想到外面复杂的情形和王星的告诫,倒也勉强按捺住性子,最多就是在自己居住的小院范围内练练拳脚,或是化作原形——一条尺许长的青蛇,在院角的竹林假山间灵活地游窜嬉戏,自得其乐。
至于大公子蔡攸那边,他看重的是“青十一”可能具备的实力和未来能提供的助力,对于这些琐碎的日常安排并不在意。只要高俊保证此人可靠、能为己所用即可。
因此,小青反而成了蔡府中一个颇为特殊的存在,地位清闲,甚至比整日需要处理各项事务的高俊,乃至需要应对官场和家族事务的蔡攸都要悠闲许多。
王星又特意对她反复陈述汴京城如今暗流汹涌、高手林立的利害关系,严厉约束她不可轻易走出分配的厢房院落。
初来乍到、对王星颇为信任和感激的小青倒是欣然应诺,这一段时日果然深居简出,除了偶尔在院内活动,并未踏出小院半步,倒也未曾惹出什么事端。
而王星除了要应付蔡府的日常事宜,分出一丝心神留意着小青的动静外,大部分精力反而被整个汴京城日益复杂的局势变化所牵扯。
没办法,自从他怂恿蔡府发布了针对“文轩”的悬赏令后,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了席卷汴京的风暴。
起初还只是些散修和小门小派闻风而动,在城中四处搜查,引发些小摩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势力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纷纷借着搜寻“文轩”这个由头,明里暗里地将触角伸进了汴京乃至整个大宋。
一些在南瞻部洲颇有名气的宗门开始派遣弟子入驻汴京,或在城中设立临时据点。
例如,以炼器闻名的“神工坊”,其弟子大多身着统一的赤色短褂,腰间挂着各式各样的工具袋,在城中采购稀有矿石时,难免与本地商贩或其他势力发生价格争执;
擅长御兽的“万兽山”弟子则带着形形色色的灵宠异兽招摇过市,时而引发一些小骚乱;还有行事诡秘、擅长蛊毒之术的“五仙教”门人,虽行事低调,但其周身萦绕的淡淡异香和偶尔爬出的毒虫,也让人敬而远之。
而一直像老鼠一样窝藏在汴京城中的天狱组织,虽然依旧没有公开表明身份,但其存在对于稍有背景和消息来源的修士而言,几乎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了。
这个组织行事风格阴狠诡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修行界中口碑极差,稍微有些正义感的修士提及此组织,无不面露厌弃之色。
若不是其隐藏实力确实强大,组织结构严密,几次有不服气的刺头前去挑衅或探查,都落得个铩羽而归甚至神秘失踪的下场,恐怕早就被一些正道门派联手清剿了。
当然,汴京城中类似天狱这样见不得光、却又根深蒂固的秘密组织并非独此一家,还有一些或为某些大势力白手套、或专干杀人越货勾当的黑暗势力也在暗中活动,同样令人深恶痛绝,但各方投鼠忌器之下,反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近期,连之前因悬赏而时有发生的冲突都明显少了很多,整个汴京城呈现出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诡异平静。
赋诗云:
青蛇暂困蔡府深,汴京暗流势愈沉。
天狱蛰伏窥时机,梁山星火隐乾坤。
教头命运天机定,娘子劫数道心恻。
欲挽无辜避厄运,且看星君手段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