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词最后一个字落下,整个万法宗坛,陷入了短暂的、极致的寂静。仿佛天地都在聆听,在感受这份沉重而真挚的祈愿。
紧接着!
嗡——!!!
供奉于都坛的三清圣像,骤然爆发出柔和而浩瀚的圣光!
那光芒如同实质,瞬间笼罩了整个坛场!
昊天玉皇及四御牌位、诸天星宿神只牌位、乃至众生坛上那无数的英灵牌位,同时亮起回应之光!
坛上三百六十五盏长明灯、二十八宿紫铜星灯、北斗七盏琉璃明灯,焰光猛地蹿高,由青转金,由紫转白,光芒大放,交相辉映!
“礼成——!!!”
侍礼法师激动得声音发颤,带着哭腔,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宣告!那声音穿云裂石!
“礼成——!!!”
“礼成——!!!”
坛场内外,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那是数千道士汇聚的、震天动地的诵经声!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度人经》、《玉皇经》…各种超度祈福的经文汇成一股洪流,充满了悲悯、感恩与解脱的力量!
无数人热泪盈眶,无论是高功法师还是普通道童,无论是幸存将士还是罹难者家眷,都朝着都坛方向,朝着三清圣像,朝着那承载着英灵的牌位,深深稽首!深深的敬意与哀思,化作了撼动天地的声浪。
我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宏大、温暖、带着抚慰与新生力量的沛然愿力,自坛场升起,上达天听!
随即如同无形的暖流,又如同温润的甘霖,伴随着青词中“安土地”、“涤秽清源”的宏大愿力,借助天威,开始无声地、却坚定无比地滋养、梳理、净化着脚下这片饱受创伤的神州大地与动荡的龙脉!
那是一种天地共鸣的反馈,一种对牺牲的告慰,一种对新生的承诺!
微尘师叔端坐于软榻之上,虽然脸色依旧苍白如纸,气息因方才强行动用“净天地神咒”而略显急促,但此刻,在那浩瀚愿力与天威的反馈下,他那双疲惫的眼睛却异常明亮。
消耗虽巨,但根基未损,更有一股精纯的道力在缓慢滋养他重创的本源,显然已无大碍,只需静养。
宋璐紧紧依偎着我,我能感受到她身体的微微颤抖。大醮的庄严神圣与青词中提及的陈龙牺牲,让她心绪难平。
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无声地安抚着。她感受到我的力量,渐渐平静下来,望向坛场的目光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与一种懵懂的、对“道”的感悟。
我拄着竹拐,站在众生坛的边缘,站在无数牺牲者牌位之前。
身体依旧虚弱得像被抽干了骨髓,灵魂深处赦令烙印也传来阵阵被宏大愿力冲刷的隐痛。但此刻,心神却前所未有地澄澈、空明。
大醮功成,那股沛然的天地正气冲刷而过,连带着我破碎的道基都似乎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滋养。
更重要的,是青词中那被天地神明所见证的功绩——昆仑、长江、归墟、金陵、东海……
那些生死搏杀,那些锥心之痛,那些失去,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超越自身的意义。
它们不再是孤立的苦难,而是融入了这抚慰亡魂、滋养龙脉、守护神州的宏大叙事之中。
赦令核心在宏大醮场道韵中微微共鸣,虽然裂痕仍在,却在那天地正气的冲刷与这功绩被天地认可的反馈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固。
仿佛破碎的琉璃被镶嵌进了不朽的基石。
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东方,投向了归墟的方向。
那里,有永镇漩涡的龙影;有山河前辈崩碎的石臂;有微尘师叔燃烧的伏魔印;有花喜鹊咆哮的枪火;更有无数沉寂于幽冥的忠魂。
龙魂长吟,英灵安息。
此身虽残,此志不灭。
安龙,已成。
卫道,永续!
普天大醮的余韵,如同龙虎山巅缭绕不散的星辉与檀香,深深浸润着神魂。
那份庄严与浩瀚,那份被天地与道门铭记的沉甸,让灵魂深处那枚赦令核心的冰冷秩序感,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温润的光泽。
然而喧嚣过后,心底那份对翠屏山老君观、对九爷那座小小道观的思念,却如同雨后春笋,不可抑制地疯长。
“师叔,” 在醮仪结束后的第三日清晨,我站在微光师叔静室之外,看着这位仿佛一夜之间又苍老了几分的掌教真人,“弟子想回翠屏山了。”
微光师叔放下手中一卷泛黄的道经,目光透过窗棂,落在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良久,才缓缓道:“心有所归,便是道场。长生,你已非当日懵懂少年。赦令在你身,龙魂与你应,这片天地间,何处不可去?只是…” 他转过头,深邃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洞悉一切的温和,“你和那丫头的婚事呢?”
几乎同时,门外响起宋璐带着一丝紧张却异常清晰的声音:“掌教真人,弟子…弟子也随长生回翠屏山。” 她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外,小手紧张地揪着衣角,脸颊微红,眼神却亮得惊人。
微光师叔看看我,又看看门外局促不安却眼神坚定的宋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久违的、真切的微笑,如同拨云见日。
“好,好。青山依旧在,故人当长伴。去吧,替贫道给九爷的牌位,多上一炷香。老君观虽小,亦是大道生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