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着密信,眼中满是赞叹:“陛下对殿下的宠爱,真是古今少有。有这五万大军,咱们的底气也确实足一点。”
朱樉也附和道:“可不是嘛!有陛下这般支持,咱们定能把棒子国管得服服帖帖,再一举拿下倭国!”
朱雄英收起笑容,目光落在釜山港的地图标记上:“爷爷的心意,孤明白。这五万大军,三万按原计划驻守汉城、釜山港等要地,神机营你给我留下一千人护卫孤的安全,而爷爷多给我的两万兵马,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远在海外,多带点总没错,孤在棒子国,调兵很容易,等他们到了,咱们便正式启动对倭国的战争了。”话语间,既有对朱元璋宠爱的感念,更有对后续战事的笃定。
棒子国国都汉城的大明行辕外,城郊练兵场十日来始终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天刚蒙蒙亮,水师统领余通渊便带着船队赶往西侧的仁川港——那里是大明援军登陆的指定港口,也是水师临时训练据点。
他登船后即刻指挥操练:借西侧海域季风调整航向、模拟防御倭寇袭扰、校准船舷神机营射击节奏,每一个细节反复打磨,直到船队在晨雾中划出整齐弧线,如臂使指般灵活。
而汉城城郊的练兵场,陆上备战正热火朝天。朱棣身着常服,持马鞭巡视步兵方阵,纠正队列间距以保行军统一;朱樉身着重甲,持长枪示范刺杀,士兵们列阵喊杀,甲胄碰撞声震得周围草木颤动;郭镇带领神机营在一旁调试火器,校准燧发枪、测试手雷,火药味混着汗水的咸涩,在练兵场上空弥漫;沐晟则守在汉城城内的军械库,将棒子国的长矛、弓箭与大明火器分类搭配,为后续布防做足准备。这十日里,汉城城郊的鼓声、号角声、喊杀声从未停歇。将士们顶着烈日操练,无人叫苦——多练一分,征伐倭国便多一分胜算。
朱雄英始终坐镇汉城行辕:他或在辕门前的高台上,远眺城郊练兵场,看朱棣、朱樉训练陆军;或召沐晟来行辕汇报军械整理进度,听郭镇细说火器调试情况;偶尔也会传余通渊的信使来,询问水师在仁川港的训练进展,同时叮嘱:“待援军到齐,你便率水师转去东侧的釜山港——那里才是东渡倭国的启航点。”
第十日清晨,蒋瓛快步走进汉城行辕,躬身禀报:“殿下,仁川港传来消息,常升将军率五万援军已抵达,船队正停靠仁川港休整!”
朱雄英正对着舆图,标注汉城、仁川港、釜山港的布防要点,闻言抬头道:“知道了。传孤的令,让常升即刻领兵来汉城——援军需在此整合,再分赴各处驻守。”
蒋瓛领命而去,不多时,又有内侍来报:“殿下,棒子国国王李成桂听闻援军抵港,已在宫外求见,神色似有不安。”
“让他进来。”朱雄英放下舆图,整理了一下衣袍,坐到主位上。
李成桂快步走入行辕,刚进门便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太孙殿下,臣听闻大明又增兵五万,我国向来对大明恭敬有加,若殿下有何不满,不妨明说,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朱雄英示意他坐下,缓缓解释:“国王多虑了,孤怎会无故对你国动手?此前未告知增兵缘由,是因军事行动需保密。如今不妨明说:增兵五万是为应付倭国。日后征伐倭国,会从东侧的釜山港启航——那里更靠近倭国海域,便于东渡;仁川港只用作援军登陆与水师临时训练,而棒子国的驻军,孤只需留三到五万人,守好汉城、仁川港、釜山港等重要的地方,保你国安全便够了。”
“倭国?”李成桂愣了愣,随即面露欣喜,“原来如此!那倭国常年袭扰我国沿海,臣早恨之入骨!殿下征伐倭国,臣愿全力配合——熟悉倭国海域的向导,明日便送到汉城,听候殿下差遣!”
朱雄英挑眉一笑,指尖轻轻叩击着案几:“国王倒是爽快。不过本殿下跨海驻军,又要直捣倭国本土把祸患斩草除根,这钱粮消耗可不小。”他似笑非笑地瞥向李成桂,“您前日承诺的军饷,可得快些落袋。毕竟,我大明将士风餐露宿护着贵国周全,这诚意,总得让大家都瞧得见不是?”
稍作停顿,他接着道:“至于向导可随探子先去釜山港,摸清倭国航线,为后续出征做准备。”
李成桂神色微僵,旋即赔笑道:“殿下放心!三日内先付白银五十万两,绝不误殿下大事!”他又说了几句配合的话,便躬身告退。
三日后……
傍晚时分,常升率领部分援军抵达汉城城外。
他一身银甲未卸,快步走入大明行辕,单膝跪地:“末将常升,率五万援军前来报到,请太孙殿下调遣!”
“舅舅辛苦了,快起身。”朱雄英上前扶起他,“援军一路劳顿,先在汉城休整一日。明日起,你整合兵力:留三万驻汉城与仁川港,再分兵驻守棒子国的主要区域,余下的两万人分别交于秦王和燕王,让他们从陆路去釜山港,配合水师备战倭国。”
常升躬身应道:“末将领命!”
此时,朱棣、朱樉、郭镇、沐晟也闻讯赶来。朱雄英看着众人,指着舆图高声下令:“明日起,各司其职:余通渊率水师从仁川港转去釜山港,熟悉东渡航线;常升按计划分兵布防;朱棣、朱樉、郭镇转向釜山港训练陆军,准备好随时跟随水师攻击倭国;沐晟管好军械库,确保粮草火器供应;同时,探子即刻随棒子国向导出发,探查倭国银矿与兵力!务必早日做好准备,拿下倭国!”
众人齐声应道:“遵殿下令!”夕阳透过行辕的窗棂,洒在舆图上——汉城居中,仁川港在西、釜山港在东,三点连成一线,既是驻守棒子国的防线,也是征伐倭国的起点。
就在众人退下以后,朱雄英吩咐内侍叫住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