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
姚警官有印象。
“那条手链,我在十多年前就看到过,当时它还没怎么褪色。”李慧轻轻转动保温杯,继续说道:“上个月见到他的时候,他没认出我,我倒是一眼就看见了他腕上的链子……”
“没想到,他一戴就是这么多年。”
“这手链有什么特殊的?”姚警官问出了王准心中的疑问。
李慧摆了摆手,话锋猛地一转:“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听到陈九亚死讯,就下意识怀疑他是自杀吗?”
身体微微前倾,她不给姚警官插话的空隙,自问自答:“当年导师将他列为‘极高风险对象’,正是预判到——”
“当现实压力叠加或是创伤事件触发,他的妄想内容可能从‘无害虚构’突变为‘指令性幻听’,进而出现自伤或是他伤行为。”
“也就是说,要是‘幻想女友’被戳破、被夺走,那么他的大脑会启动‘陪葬’程序——”
“要么跟着她一起死,要么让自己彻底消失,好让虚构的世界永远不被拆穿。”
“但我是真没想到,陈九亚竟然死于他杀,这应该……算是意外事件吧?”李慧抬眼,语气里第一次带出迟疑。
姚警官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索性不出声。
没得到回应的李慧自顾自地往下推断:“我猜想,他可能是受刺激后伤害到了别人,又因为精神问题躲过了法律制裁,于是招来报复……”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姚警官脸上,“姚警官,你可以顺着这条线往下查一查。”
呵呵!查?
还能怎么查?
姚警官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他比任何人都想揪出真相,可现在‘李珂’被宣布为虚构角色,整条线索全面崩塌。
她没有户籍、没有死亡记录、没有家属,连骨灰罐都是空的。
就算自己手段通天,也查不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
何况,她还不是人,是鬼!!!
姚警官用力搓了搓脸颊,声音低了下来:“说说那条手链的事吧……”
“嗯,行!”
李慧应了声,整个人放松地往后一靠,结果尾椎又硌在什么东西上……
反手一捞,她将伞柄提了起来。
想了想,李慧还是没有问出那句‘为什么车上放那么多伞’的奇怪问题。
将伞放置在脚边,她靠上椅背,幽幽开口:“十多年前吧,具体日期记不清楚了,那时候,我还只是个大三学生,跟着导师做案例观察……”
声音,被记忆拉远——
“李慧,等会儿病人进来,你记好了……”
“不要用猎奇的眼神去扫视别人。”导师扶了扶眼镜,另一只手搭在了坐在旁边的李慧肩上。
“他是来访者,不是标本,你要看的是症状,不是热闹。”
“那……我礼貌地冲他笑一下,可以吗?”
“千万别!”导师立刻抬手,语气像按下紧急制动,“他好不容易才签下同意书,允许学生旁听。你一笑,他被吓跑了怎么办?”
“笑一下就会吓跑?没那么夸张吧。”李慧撇了撇嘴,小声嘟囔。
“总之,我怎么说你怎么做!”
“目光柔和一点,不要那么严肃……嘴角放松,你这个肩膀——”导师压低嗓音,手指在她肩头轻轻一点,“往后挪挪,别前倾!”
“你在记录观察的时候尽量用余光,别盯人脸,还有笔尖放低……”
“记住,任何细微的审视都会被敏感的病人捕捉,进而破坏治疗。”
“我知道的,全程保持‘中性温度’嘛!”
这时,走廊传来节奏均匀的脚步声,李慧急忙低声提醒:“老师您先停一下,人到了。”
“咚——”
“咚——”
两声礼貌的敲门,声音不大。
“请进。”
导师背脊挺直,目光在一秒钟内调成了无焦点的温和。
门被推开,一名二十出头的男生踏入房间。
李慧牢记‘不准直视’的警告,微垂下颌,只用余光轻轻一掠——
瞬间捕捉到对方腕上那条细链。
这条明显女款的链子,自然没逃过导师的眼睛,然后,它就作为了开场白的切入点,被导师闲聊般抛了出来:
“小伙子,谈恋爱了?”
目光在手链上点了点,导师装作不经意地瞄了一下对方的脸。
“没……这条手链是我自己买的。”
二十多岁的陈九亚应了一声,坐下,顺手将病历表推到导师面前。
导师余光掠过表格,没急着翻开,“你很喜欢这种款式吗?”
“呃……说不上来。”
“说不上来是什么意思?”
空气短暂凝滞。
陈九亚抿了抿唇,像是在确认自己是否准备暴露缺口,“没什么意思,只是戴上它的时候,会让我有种感觉……”
他抬了抬手腕,链扣在灯下闪出一圈银辉,“感觉……有人还爱着我。”
语气平淡,字眼却卑微到了极致。
导师和学生的心口同时猛地一颤。
“能给我看看吗?不用取下来。”导师说着起身绕到桌侧,俯身凑了过去。
李慧趁这机会悄悄抬头。
她一眼就看出,导师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链子上!
他只是沿着链扣、链环,一寸寸检查陈九亚的手腕,寻找可能存在的自残伤痕。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这种感觉的?”确认对方没有自残的行为之后,导师松了口气。
“大概……三个月前吧。”
“跟父母说过了吗?”
“没,他们不在了。”
导师脸上的表情一僵,立刻切换回专业面具,声音放得更轻:“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其他让你觉得不对劲的症状?”
“喜欢手链嘛,没什么大问题。”
故作轻松地解释了一句,导师回到座位坐下。
“我……我有时候会学女生说话……”陈九亚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说话结巴起来。
“怎么学?”
“就是学她的语气和腔调。”
“反串嘛,这个也很正常,好多明星网红都是这样唱歌的……等等!!!”
“她?”导师突然停下,“你用的是‘她’?”
按常理来说,模仿一个群体该说‘她们’,而特指单数‘她’,就意味着——
对方心里有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参照对象。
“对,我学李珂说话。”
“李珂是谁?”
“她是我女朋友。”
前后矛盾的答案让导师心里“叮”地亮起了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