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柠眼皮都没抬:“放心!鲨鱼捞你更快,一口入轮回,省时省力又环保,还能促进海洋生态循环。”
楚之墨:“……”
田桉扶了扶眼镜,一脸认真:“根据计算,你的体重应该能提供额外浮力,理论上只要不乱扑腾,沉底概率低于50%……”
楚之墨:“……”
“你这计算一点都没让我感到安慰!反而更慌了!”
秦芳补刀:“没事,真沉底了,我们会把你当锚用,说不定船更稳些。”
几人继续往下阅读训练计划。
上午9点:抗干扰射击。在摇晃的甲板上快速识别移动靶,在不同航向和风速中完成精准射击。
田桉推了推眼镜:“从力学和弹道学角度分析,在晃动的平台上射击移动目标,其计算复杂度远超陆地环境。”
“我需要建立一个新模型……”
他越说越投入,掏出小本子就开始唰唰地写公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
秦芳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打断了他的科学畅想:“算个屁!算来算去黄花菜都凉了!老娘凭感觉蒙都能蒙中!”
她转头对夏书柠,信心满满地拍着胸脯:“老大,给我配把好枪,我保证把靶子打成筛子!”
夏书柠看都没看她,慢悠悠地浇上一盆冷水:“可以考虑。但是打不中,你就下海去把靶子给我捞回来,省得浪费。”
秦芳:“……”
中午12点:浪间格斗。在甲板湿滑、船体晃动环境下进行一对一搏击,锻炼平衡与爆发力。
楚之墨一看就来劲了,摩拳擦掌:“这个好!这个我擅长!田桉,到时候咱俩一组,我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浪里白条’!”
他仿佛已经看到田桉被自己摔得七荤八素的样子。
田桉默默后退半步,小声对秦芳说:“根据生物力学,在湿滑环境下,攻击下盘的成功率会提升73%。建议我们先联手把他放倒。”
秦芳点头:“同意。先踹这个显眼包下水。”
楚之墨:“???”
下午3点:综合战术。包括攀爬桅杆、绳降、水下装备拆装等任务。
楚之墨拍着胸脯:“爬桅杆?这项目我包了!保证比猴子还快!”
田桉又开始嘀咕:“桅杆摇晃频率与船舶摇晃频率可能存在耦合风险,需要计算安全攀爬窗口期……”
秦芳则盯着“水下装备拆装”,眉头紧锁:“谁家好人没事在水底下拆东西玩?万一拧螺丝的时候窜过来一条鲨鱼咋办?”
楚之墨接口道:“一口入轮回啊,省时省力又环保。”
秦芳:“学人精!”
傍晚6点:耐力强化。拖轮胎在甲板折返跑,同时完成指令任务。
三人看到最后一条,几乎同时哀嚎出声。
楚之墨:“拖轮胎?!老大!这甲板本来就晃,再拖个轮胎,我不是在跑步,我是在甲板上放风筝吧?还是我自己当风筝?”
田桉一脸绝望:“在能量消耗巨大的情况下还要执行任务,这会导致血氧供应不足,决策失误率显着增加……简单说,会跑傻。”
秦芳叉着腰,气鼓鼓地:“还要听指令?跑傻了我还听得懂人话吗?!”
夏书柠看着他们仨精彩纷呈的表情,红唇微勾:“是训练计划太简单了,你们这么多意见?”
三人瞬间立正,异口同声,声音洪亮:“报告!没有意见!保证完成任务!**
几人内心oS:意见大了去了!但谁敢说啊!谁知道说了会不会训练量直接超级加倍!
夏书柠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明天开始执行。”
三人面面相觑,眼神里交换着同样的信息:这日子没法过了!但……好像也挺刺激?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海平面尽头才刚透出一抹淡淡的橘红。
冰冷的海风像后妈的手,毫不留情地抽在甲板上每个人的脸上。
楚之墨、田桉和秦芳三人,已经背着沉甸甸的15公斤装备,像三只被硬赶上架的旱鸭子,站在船侧的网梯旁。
他们仨望着墨蓝翻滚的海水,小腿肚子有点转筋。
“跳!”
夏书柠的命令简短有力。
扑通!
扑通!
扑通!
三声沉重的落水声接连响起,溅起巨大的水花。
海水的第一重下马威是冰冷。
那感觉就像瞬间被扔进了冰窖,寒意像无数根细针扎进骨头缝里,激得他们差点把肺里的空气全嚎出来。
和江河里那点凉意完全不同,海水的冷,带着一种能把人热量瞬间抽干的霸道,冷得让人想骂娘。
第二重是齁死人的咸。
楚之墨刚一张嘴想调整呼吸,一个浪头就毫不客气地拍过来,灌了他满满一大口海水。
“我……咳!呕……这可比炊事班老曹炒菜咸多了!”
完全不像河里那略带土腥味的淡水,这水齁得他差点当场吐出来。
他奋力划动四肢,感觉身上的装备重得像挂了铅块。
海浪毫无规律地打来,一会儿把他托起,一会儿又把他按下去,根本找不到在河里那种顺流而下的节奏感。
纯粹是在跟大自然玩毫无规则的摔跤。
田桉则完全是在靠意志力机械地扑腾,动作僵硬得像台生锈的机器人。
他嘴唇冻得发紫,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浮力公式、流体力学全忘光了,只剩下最本能的挣扎,嘴里无意识地反复念叨着:“冷…阿基米德…救命…冷…”
只有秦芳似乎稍微快一点找到了点节奏,她模仿海豚,顺着海浪起伏前进。
但大海可不懂什么叫怜香惜玉 ,一个突如其来的侧浪就能让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节奏瞬间崩盘,气得她边游边骂:“哎哟!哪个缺德的浪!敢偷袭老娘!”
邬云深的手下开着小艇在不远处慢速护航,看着三人的狼狈相,忍不住偷笑。
有人坏心眼地喊:“兄弟们加把劲啊!看你们游得这么辛苦,要不扔个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