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景回道:“回陛下,确有此事,只是草民所为,实是微不足道,见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草民心中难安。”
“能为陛下、为朝廷、为百姓略尽绵薄之力,是草民的本分,亦是荣幸。相较于陛下日理万机、忧心国事,草民所做,实不值一提。”
这番话说得极其漂亮,既点明了自己的“功绩”,又将功劳归于皇帝和国家,姿态放得极低。
景帝闻言,心中更是大悦,脸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好!说得好!为君王、为百姓分忧,是分内之事,若天下士子、商贾皆能如你这般想,我大景何愁不兴!”
他越看陆景越觉得顺眼。
如今国库空虚,那些世家大族个个捂紧钱袋,一毛不拔。
反倒是这个看似并无多少根基的“小商人”,能有如此胸怀和魄力,实在难得。
“陆日京,”景帝朗声道,“你才学出众,心怀家国,实乃士之楷模。朕今日便赐你‘文华阁侍讲’之职,专司教导宗室子弟经史文学,另赏白银千两,锦缎百匹,以彰你赈济灾民、为国分忧之功!”
文华阁侍讲,虽非实权要职,但地位清贵,常伴皇嗣左右,对于一般人来说,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陆景立刻做出感激涕零的模样,深深躬身行礼:“草民……臣,陆日京,谢主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你好好教导皇室子弟,便是对朕最好的报答,退下吧。”景帝满意地挥了挥手。
“臣,遵旨。”陆景再次行礼,这才低着头,恭敬地退出了御书房。
走出御书房,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陆景嘴角缓缓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景帝啊,你可长点心吧,你知不知道你把什么人给带进宫了!
…………
陆景从御书房告退后,一名内务府的官员早已候在门外,恭敬地引着他前往位于皇宫西北区域的上书房。
上书房并非单指一间屋子,而是一片规模不小的宫殿建筑群。
这里是大景王朝皇子、公主以及近支宗室子弟接受启蒙和教育的地方,堪称皇家专属的最高学府。
其内不仅设有讲授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的学堂,还配有专门的演武场、藏书阁以及诸位教习师傅的休憩之所,可谓文武兼修。
在内务府官员的引领下,陆景来到一处颇为雅致肃穆的宫殿前。
这里是上书房的“总办事处”所在。
殿内,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透着睿智与沧桑的老者正在伏案疾书。
他便是上书房的总师傅温守业,同时也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乃是当今文坛泰斗,名副其实的当世大儒。
温守业早已得到太后和陛下的旨意,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陆日京是太后亲自举荐、又得陛下亲口嘉奖之人,态度十分客气,并无一般大儒的倨傲。
“陆公子年少有为,才华横溢,老夫早已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温守业起身相迎,语气温和。
“温大人谬赞,晚辈惶恐,日后在上书房,还需温大人多多指点提携。”陆景表现得不卑不亢,礼仪周到。
两人寒暄几句,很快便办好了各项交接手续。
温守业甚至亲自带着陆景,在上书房区域内走了一圈。
仔细介绍了各处学堂、武场、藏书楼的位置以及授课的时辰安排、需要注意的宗室子弟性情等等,显得极为尽心。
“陆先生初来乍到,今日可先熟悉环境,明日再正式开课不迟,若有任何不明之处,随时可来寻老夫或者其他师傅。”
一切交代完毕,温守业便拱手告辞,回去处理自己的事务了。
陆景独自在上书房区域又闲逛了片刻,将各处路径记在心里。
随后,他寻了个无人注意的间隙,悄然溜回分配给他的那间临时住所,迅速易容换装,恢复了太监陆景的模样,大摇大摆地返回了冷宫。
当晚,他在胡媚儿的太和宫中过夜。
翌日清晨。
天刚蒙蒙亮,陆景便已起身,重新易容成“陆日京”的模样,早早来到了上书房。
虽说他对教书育人没什么兴趣,也没打算真把这些宗室子弟培养成栋梁之材,但表面功夫总要做足。
第一堂课,还是得准时到场,稍作准备。
辰时初刻,晨光熹微。
二十余位年龄在十岁到十五岁不等的宗室子弟,已然端坐在学堂之内。
当陆景拿着一卷《论语》,缓步走入学堂时,原本还有些细微声响的室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所有学子都挺直了腰板,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位新来的、据说才华横溢又很得太后和陛下看重的年轻先生。
陆景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或好奇、或敬畏、或带着几分审视的年轻面孔,心中颇为满意。
看来这上书房规矩森严,先生的权威还是足够的,并未出现他预想中可能会有的刺头挑衅场面。
虽然他们都是皇族子弟,不过教习师傅在上书房可是很有权威的,惹得先生不高兴了,皇子也要挨打,而且景帝还能说。
当然,景帝也懒得管这些。
陆景对于学生们的安静顺从,颇为满意。
来之前,他还以为会碰到什么刺头之类的,毕竟都是一些身份尊贵的皇族子弟。
如今看来,以后自己的话,应该还是很好使的。
他走到讲案之后,放下书卷,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开口说几句开场白——
就在这时,学堂门外,一声清晰而尖细的通传声陡然响起,打破了学堂的宁静:
“皇后娘娘驾到——!”
声音刚落。
只见一身正红色凤袍、头戴珠翠、仪态万千的皇后南宫婉,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牵着一个少年的手,已出现在学堂门口。
她面容冷艳,目光缓缓扫过整个学堂,最终落在了讲案之后、略显愕然的陆景身上。
学堂内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学子更是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出。
陆景心中微动,但面上却不动声色,立刻从讲案后走出,上前几步,向着门口的皇后躬身行礼:
“臣,文华阁侍讲陆日京,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