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夜,是被光织成的锦缎。付显牵着齐捷淑的手走在朱雀大街上,两侧的宫灯早被换成了天龙牌灯泡,暖黄的光流泻在青石板路上,连墙角的青苔都看得分明。远处传来电车驶过的叮当声,混着街边商铺的吆喝,织成一片鲜活的烟火气。
“还记得三年前吗?”齐捷淑停下脚步,望着街角那座曾被烧毁的钟楼——如今它重新立起,顶端装着巨大的时钟,指针在灯光下清晰可见,“那时我们夜里过这条街,还得提着马灯,生怕踩到积水。”
付显点头,指尖划过她微凉的手背。当年从天龙郡带回的工程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让这座古老的都城脱胎换骨。发电站建在了城外的西山,输水管道像血脉般铺遍全城,连寻常百姓家都能在夜里点灯,拧开龙头就有清水。
回到总统府时,秘书正抱着一摞信函在廊下等候,见了他们忙迎上来:“总统,这是今日收到的急件,各郡、州的都有。”
书房里,信函很快堆成了小山。北境七郡联名请求铺设输水管道,说戈壁边缘的百姓还在靠天喝水;南疆三州的电报里满是焦灼,说雨季将至,没有电力驱动的排水泵,低洼处又要淹水;最厚的一封来自东海诸岛,字里行间都是迫切,想让岛上的灯塔用上电灯,免得渔船再在雾夜里迷航。
“还有这个。”秘书递上一份简报,“西洋英吉利、法兰西的考察团已经到了天津港,说是想参观我们的发电站和水厂。另外,安保部刚在西山电站附近抓获了三个沙俄暗探,搜出了工程图纸的草图。”
付显捏着那份简报,指节微微泛白。齐捷淑给他倒了杯热茶:“暗探的事不奇怪,咱们的技术,早让周边那些国家眼热了。只是各郡州的请求……工程队现在只够应付京城周边,怕是顾不过来。”
“娘早想到了。”付显抬眸看她,眼底有了决断,“前日我给天龙郡去电,娘回话说,与其让各郡各自为战,不如成立一个统一的建筑集团,把技术、材料、工匠都整合起来。”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上面划了个圈:“这个集团,就叫天龙建设。负责统筹全国的发电、制水工程,还要培训各地的工匠,让技术能扎下根去。”
齐捷淑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你想让我……”
“娘说,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付显转过身,目光郑重,“你学过建筑,懂工程规划,这两年跟着工程队跑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对技术细节比我熟。而且各郡州的官员里,女眷不少,由你出面协调,更方便些。”
他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天龙建设的总经理,我想让你担任。”
窗外的灯光映在齐捷淑眼底,她沉默片刻,指尖轻轻颤抖。从天龙郡第一次见到那些轰鸣的机器,到跟着工匠们研究管道铺设的角度,再到此刻看着地图上等待光明与清水的土地,那些零散的片段忽然连成了线。
“我怕做不好。”她轻声说,却没有退缩的意思。
“娘说,做事哪有一开始就做得好的?”付显笑了笑,“她还说,你心里装着百姓住得舒不舒服,管道通不通畅,这就够了。”
他拿起一封来自西北的信函,信封上还沾着沙尘:“你看,他们在等我们。”
齐捷淑接过信,指尖抚过粗糙的纸页,忽然抬头道:“好,我做。”
书房外,万家灯火依旧璀璨。付显知道,这光不会只停在京都,它会顺着天龙建设铺就的线路,一路蔓延开去,照亮每一寸等待的土地。而身边这个女子,将是提着灯引路的人。
齐捷淑的眼神变得坚定,她知道,这个决定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更承载着无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她轻轻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忐忑压下,对付显点了点头:“我会尽我所能,把天龙建设带好,让光明与清水遍洒每一寸土地。”
付显看着她,眼中满是赞赏与信任。他知道,齐捷淑有着不输于男子的坚韧与智慧,由她掌舵天龙建设,定能让这项技术惠及更多百姓。他拍了拍她的手背,轻声道:“我相信你,也相信娘的眼光。你放手去做,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
齐捷淑微微颔首,心中已有了计较。她知道,前方的路或许充满荆棘,但只要心中有光,便能照亮前行的方向。她转身走向书桌,拿起笔,开始规划天龙建设的未来。
书房内,灯光依旧温暖而明亮。齐捷淑与付显并肩作战,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拉长,仿佛预示着天龙建设的辉煌未来。而窗外的京都夜景,也仿佛在为这对携手并肩的夫妻加油鼓劲,让这份光明与希望,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