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没等小默反应过来,就凑到相机旁,指着屏幕里的新芽叽叽喳喳:“我也要学拍照,要把这小芽从开花拍到结籽,像记日记一样!”小默笑着把相机递给他,教他调整焦距,两人蹲在田埂上,镜头对着那几株嫩得能掐出水的新芽,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这春日里的小惊喜。
赵爷爷扛着锄头过来时,看到城里的孩子,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你们倒是会挑时候,赶上向日葵冒芽,再过几天,去年种的油菜也要开花了。”说着,他蹲下来,用手指轻轻拂过新芽周围的泥土:“这芽长得壮,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毛豆一听,立刻拍着胸脯说:“赵爷爷,今年收向日葵我还帮您拧花盘,去年我力气小,今年我肯定能一次拧两个!”大家都被他认真的样子逗笑了,笑声顺着春风,飘得满花田都是。
中午的时候,苏晓在驿站的院子里支起了小桌,桌上摆着刚蒸好的艾草青团,还有用去年晒干的薄荷泡的茶。青团咬一口,艾草的清香混着豆沙的甜,在嘴里散开,乐乐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苏晓姐姐,这比城里蛋糕店卖的还好吃!”苏晓笑着递给他一杯薄荷茶:“喜欢就多吃点,下午咱们去菜地里看看,去年种的青菜还没吃完,还有几颗萝卜,正好拔出来晚上做萝卜汤。”
饭后,孩子们跟着苏晓去了菜地。菜地里的青菜绿油油的,叶片上还沾着中午的水珠,阳光一照,亮晶晶的。琪琪蹲下来,看着菜叶上的小虫子,好奇地问:“苏晓姐姐,这些虫子吃青菜怎么办呀?”苏晓指着菜地边种的几株薄荷说:“薄荷的味道能驱虫子,咱们不用打药,这样种出来的菜才健康。”朵朵听了,赶紧摘了片薄荷叶,凑到琪琪鼻尖:“你闻,是不是和去年的味道一样?”琪琪点点头,把薄荷叶小心地夹进了自己的诗集里,说要留着做纪念。
拔萝卜的时候,毛豆力气最大,他双手抓住萝卜叶子,使劲一拔,“噗”的一声,带着泥土的萝卜就被拔了出来,萝卜上还挂着晶莹的须根。他举着萝卜,得意地喊:“你们看,这个萝卜比我拳头还大!”小宇也不甘示弱,找了个看起来很大的萝卜,可怎么拔都拔不动,脸都憋红了。浩浩走过去,帮他一起用力,两人齐心协力,终于把萝卜拔了出来,虽然萝卜没毛豆的大,但两人还是笑得特别开心。
傍晚,驿站的厨房里飘出了萝卜汤的香味。苏晓把萝卜切成小块,和腊肉一起炖,汤里还放了些晒干的香菇,闻着就让人直流口水。孩子们围在灶台边,看着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的热气,时不时咽口水。赵爷爷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喝着薄荷茶,给孩子们讲他年轻时候种庄稼的故事:“那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种地全靠天,有时候遇到旱灾,庄稼就全枯死了,哪像现在,你们想吃什么,就能种什么。”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小默还把赵爷爷说的话记在了“花田日记”里,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锄头。
吃完饭,大家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看着天上的星星。乐乐拿出带来的画板,借着院子里的灯光,开始画白天看到的向日葵新芽;琪琪则拿出诗集,给大家读她写的春天的诗,她的声音轻轻的,像春风拂过树叶;丫丫和朵朵坐在一旁,用彩纸折着纸船,说等明天去溪边放;小宇和毛豆则在院子里追着萤火虫跑,笑声此起彼伏。小默拿着相机,把这些美好的瞬间都拍了下来,他想,等明年再看这些照片,肯定会想起这个热闹又温暖的夜晚。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小默就被窗外的鸟叫声吵醒了。他穿上衣服,跑到田边,发现向日葵的新芽又长高了一点,子叶也张开了些,像两只小小的手掌。乐乐也醒了,揉着眼睛跑过来,看到新芽,兴奋地说:“小默,你看,它们长得好快啊!”两人又蹲在田埂上拍了会儿照,才回去吃早饭。
早饭后,赵爷爷说要去山上采春笋,孩子们一听,都吵着要去。赵爷爷找了几个竹篮,分给大家,又教他们怎么分辨春笋:“春笋长在竹林里,外面有褐色的笋壳,你们看到冒出土的,就可以挖了,但要小心,别把竹子的根挖断了。”
一行人来到山上的竹林,竹林里弥漫着竹子的清香,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光斑。毛豆眼睛最尖,第一个发现了春笋,他指着一棵冒出土的春笋,喊:“赵爷爷,这里有一个!”赵爷爷走过去,看了看,说:“这个笋长得好,够大了,可以挖。”他拿起小锄头,小心地把春笋周围的泥土挖开,然后握住笋的底部,轻轻一掰,春笋就被掰了下来。孩子们学着赵爷爷的样子,在竹林里找春笋,虽然有的春笋很小,有的挖的时候还把笋壳弄破了,但大家都很开心,不一会儿,竹篮里就装满了春笋。
下山的时候,乐乐看到路边有很多野花,有紫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他赶紧拿出画板,坐在路边画了起来。琪琪则在旁边帮他采了几朵野花,插在他的画板上,说这样画出来更好看。小默则拿着相机,拍了很多竹林的照片,还有孩子们采春笋的样子,他想把这些照片都放进“花田日记”里,让大家以后都能想起这次采春笋的经历。
回到驿站,苏晓看到大家采的春笋,笑着说:“晚上给你们做油焖春笋,再炒个春笋腊肉,保证好吃。”孩子们一听,都欢呼起来。下午,苏晓教孩子们剥春笋,春笋的壳很难剥,孩子们的手指都剥红了,但没有一个人放弃。丫丫剥得最慢,但她很认真,每一片笋壳都剥得干干净净,她说:“这样苏晓姐姐炒的时候就方便了。”
傍晚,油焖春笋和春笋腊肉端上了桌,春笋的鲜嫩混着腊肉的香味,让人胃口大开。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毛豆一下子吃了两碗饭,还说没吃饱。赵爷爷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笑着说:“慢点吃,还有很多,不够再做。”
第三天,林林他们要回城里了。早上,孩子们都起来得很早,帮林林他们收拾东西。丫丫把自己折的纸船送给了乐乐,说:“你回去的时候,可以把纸船放在河里,让它顺着河水流,就像我们的友谊一样,一直不分开。”朵朵则把自己写的诗抄了一份,送给了琪琪,说:“这是我写的关于友谊花田的诗,你回去可以读给其他同学听。”小默把这几天拍的照片洗了出来,分给了林林他们,还把“花田日记”的复印件给了他们,说:“里面有我们友谊花田的故事,你们想我们了,就看看。”
林林他们接过礼物,眼里都红红的。乐乐说:“等放暑假,我们还来,那时候向日葵应该开花了,我要拍很多很多照片,还要和你们一起收向日葵。”琪琪也说:“我回去会写更多关于友谊花田的诗,下次来读给你们听。”
送林林他们到村口的时候,春风吹得柳树枝条轻轻晃动,像是在和他们告别。赵爷爷说:“回去路上小心,下次来,我给你们留着最好吃的向日葵籽。”孩子们点点头,挥着手,看着林林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村口的拐角处,才依依不舍地回了驿站。
回到驿站,小默蹲在田埂上,看着向日葵的新芽,心里想着,等暑假林林他们来的时候,这些新芽肯定会长成高高的向日葵,开出金黄的花盘。他拿出“花田日记”,在上面写道:“今天林林他们回城里了,我们约定暑假再见面,那时候,友谊花田的向日葵应该开花了,我们要一起收向日葵,一起分享快乐。”旁边,他画了一株小小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像在追逐着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田边看看向日葵的新芽,给它们浇水、除草。赵爷爷也经常去田边,教孩子们怎么照顾向日葵,比如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遇到病虫害该怎么办。小宇和毛豆负责浇水,他们每天都提着水桶,把水轻轻地浇在向日葵的根部,生怕把新芽冲倒了;丫丫和朵朵负责除草,她们蹲在田埂上,把田边的杂草一根根拔出来,放进竹篮里;小默则每天都拿着相机,记录向日葵的成长,从新芽长高,到长出新的叶片,每一个变化,他都拍了下来。
四月中旬,油菜花开了。整片油菜田变成了金黄色的海洋,春风一吹,油菜花轻轻晃动,像波浪一样。远远望去,金黄色的油菜花田和绿色的麦田、向日葵田交相辉映,好看极了。丫丫拿着画板,坐在田埂上,开始画油菜花,她把油菜花画得金灿灿的,还在旁边画了几个小小的人影,说是她和朋友们在花田里玩耍的样子。朵朵则在花田里散步,闻着油菜花的香味,灵感大发,写了一首关于油菜花的诗,她把诗读给小默听,小默听了,赶紧把诗记在了“花田日记”里。
苏晓在油菜花田边放了一张桌子,还搬来了几个小板凳,说要在这里办一个“油菜花诗会”。晚上,孩子们都坐在小板凳上,琪琪虽然回了城里,但她提前把自己写的关于油菜花的诗寄了过来,小默把诗读给大家听,大家都听得很入迷。乐乐也寄来了他画的油菜花田的画,画里的油菜花田金灿灿的,上面还飞着几只蝴蝶,好看极了。
五月,向日葵长出了花盘,花盘还是绿色的,小小的,像一个绿色的小圆盘。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花盘,盼着它们快点开花。赵爷爷说:“再过一个月,花盘就会变成金黄色的,到时候,整个花田都会是金黄色的,可好看了。”毛豆听了,每天都去田边数花盘,说要看看有多少个向日葵会开花。
中旬的时候,城里的朋友寄来了包裹,里面有乐乐新画的向日葵花盘的画,还有琪琪写的诗,浩浩还寄来了一盘新的磁带,里面录了他弹的《向日葵》。孩子们围在一起,听着磁带里的音乐,看着乐乐的画,读着琪琪的诗,心里满是期待,盼着向日葵快点开花,盼着暑假快点到来,盼着和城里的朋友再次相聚。
小默拿着相机,拍了很多向日葵花盘的照片,他把照片寄给了林林他们,还在信里写道:“友谊花田的向日葵已经长出花盘了,再过一个月就会开花,我们等着你们暑假来,一起看花海,一起收向日葵籽。”
六月,向日葵终于开花了。金黄色的花盘朝着太阳,像一个个小太阳,整个花田变成了金黄色的海洋,远远望去,壮观极了。孩子们都跑到花田里,兴奋地欢呼着,丫丫拿着画板,不停地画画;朵朵则在花田里漫步,寻找写诗的灵感;小默拿着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想把这美丽的瞬间永远留住;小宇和毛豆则在花田里追逐打闹,笑声在花田里回荡。
赵爷爷看着盛开的向日葵,笑着说:“今年的向日葵开得真好,等花盘熟了,咱们就能收很多向日葵籽了,到时候,炒着吃、榨油都可以。”苏晓也说:“等收了向日葵籽,我教你们榨葵花籽油,用自己榨的油炒菜,肯定特别香。”孩子们一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盼着快点收向日葵籽。
暑假很快就到了,林林他们如约来到了友谊花田。当他们看到盛开的向日葵花田时,都惊讶地叫了起来,乐乐赶紧拿出画板,坐在田埂上,开始画向日葵花海;琪琪则在花田里散步,闻着向日葵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