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果然守信,带着山外的凉意掠过花田时,向日葵的叶片已悄悄染上浅黄。小默蹲在田埂上,指尖抚过花盘边缘蜷曲的花瓣,去年刚见新芽时的惊喜还在心头,如今花盘里的籽实已饱满得能看清纹路。赵爷爷拿着竹篮走过来,手里的镰刀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今天先收几株熟得透的,尝尝鲜。”
小宇和毛豆早就扛着竹筐在旁边等着,见赵爷爷动手,立刻凑上前。赵爷爷教他们握住花盘底部,轻轻一拧,“咔嗒”一声,沉甸甸的花盘就落进筐里。毛豆抱起一个花盘,脸都被遮住了:“这么重!炒出来肯定能装满一罐子。”苏晓在田边铺了块粗布,把收下来的花盘一个个摆好,阳光透过花盘的缝隙,在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丫丫和朵朵没去帮忙收花盘,而是蹲在薄荷丛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最后一批薄荷。朵朵的小竹篮里已经装了半篮,叶子上还沾着晨露:“苏晓姐姐说,晒干的薄荷能存到冬天,泡茶的时候放几片,还是夏天的味道。”丫丫则把一片薄荷叶凑到鼻尖,轻轻一嗅,眼睛弯成了月牙:“琪琪上次回信说,城里的超市也有薄荷糖,可我觉得,还是咱们花田边的薄荷最香。”
傍晚的时候,驿站的院子里飘满了炒葵花籽的香味。苏晓在铁锅里放了些粗盐,再把剥下来的葵花籽倒进去,小火慢慢翻炒。孩子们围在灶台边,眼睛盯着锅里的葵花籽,时不时咽口水。小默趁机举起相机,拍下了毛豆踮着脚、伸着脖子看灶台的模样,照片里的毛豆,嘴角还沾着一点面粉,那是下午偷吃麦饼时留下的。
等葵花籽炒好,苏晓用筛子把盐筛掉,盛在竹匾里晾凉。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剥着葵花籽,你一颗我一颗地分享。赵爷爷坐在旁边,喝着薄荷茶,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慢悠悠地说:“咱们的友谊花田,今年算是真正有了收成。等明年,咱们再在旁边开一块地,种上油菜花,春天的时候,黄灿灿的一片,肯定好看。”
“我要在油菜花田里画画!”丫丫立刻举手。
“我要写一首关于油菜花的诗!”朵朵也跟着说。
小默笑着点头:“我会把油菜花开花的样子拍下来,放进‘花田日记’里,让林林他们也看看。”
十月的雨来得比去年早,淅淅沥沥下了两天,把花田浇得湿漉漉的。雨停后,赵爷爷带着孩子们去翻地,准备种冬小麦。小默拿着小锄头,学着赵爷爷的样子,把土块敲碎。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着翻好的土地,心里满是成就感。赵爷爷蹲下来,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捏了捏:“这土肥得很,明年的小麦肯定长得好。”
毛豆从家里带来了去年留的麦种,小心翼翼地撒在地里。小宇则拿着耙子,把麦种轻轻埋进土里。丫丫和朵朵在旁边帮忙捡石头,把地里的小石子一个个捡出来,放进竹篮里。“要是石头太多,小麦芽就长不出来了。”朵朵认真地说,丫丫也跟着点头,手里的动作更快了。
苏晓则在驿站旁边的空地上种了些青菜和萝卜。她教孩子们分辨青菜籽和萝卜籽,还说:“冬天的时候,咱们就能吃自己种的青菜了,涮火锅最香。”孩子们听得直流口水,纷纷表示要帮忙浇水、除草。
中旬的时候,城里的包裹又到了。这次是林林他们寄来的冬衣,还有一本厚厚的画册。画册里,乐乐画了很多关于友谊花田的画,有春天的新芽,夏天的花海,还有秋天的葵花籽。琪琪则在画册里写了很多话,她说:“等放寒假,我一定要去友谊花田,和你们一起堆雪人,一起吃苏晓姐姐做的麦饼。”浩浩还寄来了一盘新的磁带,里面录了他弹的《雪绒花》,说要提前让孩子们感受冬天的味道。
孩子们围着画册,看得入了迷。丫丫把画册里的画一张张剪下来,贴在“花田日记”里,朵朵则把琪琪写的话抄下来,字里行间满是期待。小默说:“等寒假的时候,咱们一定要好好招待林林他们,带他们去看小麦田,去溪边捡石头,还要让他们尝尝炒葵花籽。”
十一月的天气越来越冷,小麦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像给土地盖了层绿毯。小默每天早上都会去看看小麦芽,生怕它们冻着。赵爷爷教他在小麦田边搭了些草帘,晚上的时候盖在麦芽上,白天再掀开。“这样麦芽就能安全过冬了。”赵爷爷说,小默点点头,把这句话记在了“花田日记”里。
驿站里的炉火也生了起来,苏晓每天都会煮些热汤给孩子们喝。有时候是萝卜汤,有时候是青菜汤,喝一口,浑身都暖和。孩子们围在炉火边,有的看书,有的画画,有的则听赵爷爷讲过去的故事。赵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山里种过田,那时候条件不好,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现在看着孩子们能在花田里快乐地成长,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丫丫和朵朵开始准备冬天的礼物。她们用彩纸折了很多小雪人,每个雪人手里都拿着一片晒干的向日葵花瓣,还在雪人旁边写了祝福的话。“等林林他们来的时候,就把这些小雪人送给他们。”丫丫说,朵朵也跟着点头,手里的彩纸折得更认真了。
小宇和毛豆则在院子里搭了个小木屋,准备用来放“花田日记”和孩子们收集的东西。他们找来了很多木板,一点点地钉起来,虽然木屋看起来有些简陋,但却是他们用心做的。“这样‘花田日记’就有地方放了,不会受潮。”毛豆拍了拍木屋的墙壁,满意地说。
十二月的雪终于来了,把整个山都染成了白色。花田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像铺了层白毯子。孩子们兴奋地跑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笑声在山里回荡。小默拿着相机,拍下了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样子,照片里的孩子们,脸上满是笑容,像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
苏晓在驿站里煮了热巧克力,给孩子们每人倒了一杯。孩子们捧着热巧克力,坐在炉火边,看着窗外的雪景,心里暖暖的。赵爷爷说:“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友谊花田,肯定会有更好的收成。”
月底的时候,林林他们真的来了。当他们看到被雪覆盖的友谊花田时,都惊讶地叫了起来。乐乐立刻拿出画板,开始画雪景里的花田;琪琪则跑到小麦田边,小心翼翼地掀开草帘,看着里面的麦芽,眼里满是好奇;浩浩则拿出吉他,坐在驿站的炉火边,弹起了《友谊地久天长》。
孩子们带着林林他们去看小木屋,去溪边捡石头,去花田边看雪景。丫丫把折好的小雪人送给他们,朵朵则把“花田日记”拿给他们看。林林他们看着日记里的照片、图画和文字,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苏晓做了很多好吃的,有炒葵花籽、麦饼、薄荷饼干,还有热腾腾的火锅。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美食,聊着天,笑声不断。晚上的时候,孩子们还在院子里放了烟花,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雪地里的友谊花田,也照亮了孩子们的笑脸。
林林他们走的时候,孩子们送了他们很多东西,有晒干的薄荷、炒葵花籽,还有“花田日记”的复印件。林林说:“明年春天,我们还会来,来看友谊花田的新芽,来看油菜花。”
孩子们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友谊花田的故事,还会继续。等春天到来,小麦会长高,油菜花会开花,向日葵会冒出新芽,新的故事又会在这片土地上开始。
第二年的春天,友谊花田果然不负众望。三月的时候,油菜花率先开花,黄灿灿的一片,像金色的海洋。丫丫在花田里画画,朵朵在花田里写诗,小默则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赵爷爷看着盛开的油菜花,笑着说:“今年的油菜花,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看。”
四月的时候,向日葵的新芽又冒了出来,嫩绿的茎秆裹着细细的绒毛,顶端的子叶像两只对拢的小巴掌。小默蹲在田埂上,把相机镜头凑近一株新芽,快门声轻得怕惊着它们——这是今年友谊花田的第一组新芽照,他要寄给林林他们,让城里的朋友再看看土里钻出来的“小希望”。
苏晓提着竹篮从后山回来,篮子里装着刚采的春笋和蕨菜。“春雨一淋,山里的野菜又冒头了。”她把春笋倒进竹筐,剥去外壳的笋肉嫩得能掐出水,“晚上给你们做春笋炒腊肉,再煮个蕨菜汤,补补力气好照顾向日葵。”
赵爷爷拿着锄头在小麦田边转悠,麦穗已经开始灌浆,沉甸甸地垂着,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响声。他蹲下来掐了颗麦粒,放进嘴里嚼了嚼,脸上露出笑容:“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小麦了,今年的麦子饱满,做出来的麦饼肯定香。”
孩子们围在花田边,看着冒出来的向日葵新芽,眼里满是希望。他们知道,新的一年,友谊花田会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关于友谊、关于成长、关于希望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会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充满活力,永远追逐阳光。
三月的风带着山间特有的清润,吹得友谊花田边的柳树枝条软了下来,嫩黄的柳芽像缀在丝线上的小珠子,轻轻晃动着。小默蹲在去年种向日葵的田埂上,手里捏着一把新翻的泥土,鼻尖萦绕着湿润的土腥味——这是他和赵爷爷昨天刚松完的地,土里还混着去年向日葵秆烧成的草木灰,赵爷爷说这是最好的肥料,能让今年的新芽长得更壮。
“小默,麦种拿过来啦!”毛豆的喊声从驿站方向传来,他和小宇各扛着半袋麦种,脚步腾腾地跑过来,裤脚还沾着田边的草屑。赵爷爷已经在小麦田的边缘划好了浅沟,见孩子们过来,便教他们把麦种均匀地撒进沟里:“撒的时候手要轻,种子离得太近,长出来会挤着抢营养。”小宇蹲在沟边,手心里攥着一把麦种,小心翼翼地往土里撒,可还是有几颗滚到了田埂上,朵朵赶紧跑过去捡起来,吹掉上面的泥土,轻轻放进沟里:“每颗种子都想发芽呢,不能浪费。”
丫丫没跟着撒麦种,而是坐在溪边的鹅卵石上,手里捧着去年那本“花田日记”。她一页页翻着,指尖划过去年画的红蜻蜓石头画,突然抬头对不远处的苏晓喊:“苏晓姐姐,今年咱们还在石头上画画寄给城里的小朋友好不好?我想画柳芽和燕子!”苏晓正蹲在菜地里种青菜,闻言笑着点头,手里的菜苗稳稳地插进土里:“好啊,等周末咱们去捡些光滑的石头,再把颜料盒找出来。”
四月初的一场春雨,让花田彻底醒了过来。小默早上起床时,听见窗外传来“沙沙”的声响,跑到田边一看,去年埋下的向日葵种子竟冒出了新芽——嫩绿的茎秆细得像绣花针,顶端的两片子叶紧紧贴在一起,像裹着一层薄纱。他赶紧跑回驿站,把相机和“花田日记”都抱了出来,蹲在田埂上拍新芽,镜头里的小芽沾着雨珠,在灰蒙蒙的天光下透着韧劲。
“我也要拍!”乐乐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小默回头一看,只见林林、琪琪、浩浩和乐乐背着书包站在田埂上,脸上还带着旅途的薄汗。原来他们趁着清明假期,特意坐火车来山里,想给朋友们一个惊喜。丫丫跑过来抱住琪琪,手里还举着刚画好的柳芽石头画:“你看,我画的燕子好不好看?城里的燕子是不是也这样?”琪琪接过石头,眼睛亮闪闪的:“比城里的好看多啦!我还带了新诗集,里面有写春天的诗,晚上读给你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