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雨总带着几分缠绵的意思,淅淅沥沥落了三天,等云絮散开时,花田里的向日葵芽已窜到了小默的指尖高了。嫩绿的茎秆裹着细细的绒毛,顶端的子叶像两只对拢的小巴掌,沾着未干的雨珠,在阳光下亮得像撒了碎钻。小默蹲在了田埂上,把相机镜头凑近一株新芽,快门声轻得怕惊着它们——这是今年友谊花田的第一组新芽照,他要寄给林林他们,让城里的朋友也看看土里钻出来的“小希望”。
“小默,快来帮我扶着架子!”小宇的喊声从花田另一头传来。他和毛豆正把竹竿插进土里,要给将来的向日葵搭支撑架。毛豆手里的麻绳绕了三圈还没系紧,脸憋得通红:“去年的向日葵秆子太细,结籽的时候都歪了,今年咱们早搭架,准能让它们长得笔直!”小默跑过去帮忙,三人合力把竹竿固定好,竹影在新翻的泥土上投下细碎的格子,像给花田盖了层浅绿的纱。
溪边的鹅卵石上,丫丫和朵朵正忙着涂颜料。自从上次在石头上画向日葵寄给城里的小朋友后,她们就迷上了这种“会说话的石头”。丫丫蘸着藤黄颜料,在一块圆石头上画了片向日葵叶子,笔尖顿了顿,又添了只红蜻蜓:“琪琪说城里的蜻蜓都是灰的,我要让她看看咱们山里的红蜻蜓多好看。”朵朵则在旁边的石头上写毛笔字,她刚跟着赵爷爷学会写“春”字,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写完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苏晓提着竹篮从后山回来,篮子里装着刚采的春笋和蕨菜。“春雨一淋,山里的野菜都冒头了。”她把春笋倒进竹筐,剥去外壳的笋肉嫩得能掐出水,“晚上给你们做春笋炒腊肉,再煮个蕨菜汤,补补力气好照顾向日葵。”灶台边的陶罐里,去年晒的薄荷还剩小半罐,她抓了几片放进玻璃罐,说要泡薄荷水给孩子们解渴,夏天喝着最清爽。
赵爷爷拿着锄头在小麦田边转悠,麦穗已经开始灌浆,沉甸甸地垂着,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响声。他蹲下来掐了颗麦粒,放进嘴里嚼了嚼,脸上露出笑容:“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小麦了,今年的麦子饱满,做出来的麦饼肯定香。”小默凑过去问:“赵爷爷,收完小麦,咱们能留些麦种吗?明年还种在花田旁边。”赵爷爷笑着点头:“当然能,友谊花田不仅要种向日葵,还要种小麦、种蔬菜,让它变成咱们的‘百宝田’。”
这天傍晚,驿站的木桌上摆了满满一桌菜。春笋炒腊肉油亮诱人,蕨菜汤飘着翠绿的葱花,苏晓还蒸了红薯和玉米,都是山里的味道。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小默拿出新拍的向日葵新芽照片给大家看,朵朵突然说:“咱们做本‘花田日记’吧,把每天的事情都记下来,等林林他们来的时候给他们看。”大家都拍手赞成,丫丫负责画画,朵朵负责写字,小宇和毛豆记录天气,小默则负责拍照,苏晓还特意找了个硬壳本子,用彩绳系了个蝴蝶结当封面。
五月的阳光变得热烈起来,向日葵的茎秆已经长到了小默的腰那么高,叶片像撑开的绿伞,层层叠叠地遮住了土地。小默每天早上都会去花田,给向日葵浇水、除草,还在“花田日记”里写下:“5月8日,向日葵长出了真叶,叶片边缘有锯齿,摸起来有点扎手,赵爷爷说这是它们在保护自己。”
收小麦的日子到了,孩子们跟着赵爷爷一起割麦子。小宇拿着小镰刀,学得有模有样,可刚割了几下就把手指划破了,苏晓赶紧拿出创可贴给他贴上:“别急,慢慢学,安全最重要。”毛豆则负责把割好的麦子捆成束,他力气大,一捆麦子扛在肩上也不费劲。小默举着相机,拍下了大家割麦子的样子——赵爷爷弯腰割麦的背影,丫丫帮毛豆递绳子的瞬间,朵朵蹲在旁边捡麦穗的认真模样,都成了“花田日记”里珍贵的画面。
小麦脱粒那天,驿站前的空地上铺满了金黄的麦粒,阳光一照,像撒了满地的金子。孩子们光着脚在麦粒上跑,麦粒硌得脚底板发痒,笑声传得很远。赵爷爷把一部分麦粒装进布袋,说要留作种子,另一部分则交给苏晓,让她做麦饼。苏晓在面粉里加了鸡蛋和蜂蜜,烤出来的麦饼又香又甜,孩子们每人拿着一块,坐在麦粒堆旁吃,嘴角都沾着麦粉,像长了小胡子。
城里的包裹就是在这天下午到的。林林他们寄来了一大箱东西,里面有乐乐画的画——画的是友谊花田的向日葵,金灿灿的一片,旁边还画了几个小朋友在花田里奔跑;琪琪寄来了一本新诗集,第一首就是《致友谊花田的小麦》,里面写着“麦粒里藏着阳光的味道,那是山里朋友的心意”;浩浩则寄来了一盘磁带,里面录了他弹的吉他曲,还夹杂着城里小朋友的笑声,说要让山里的朋友听听城里的春天。
孩子们围着包裹,拆开一件又一件,心里暖暖的。丫丫把乐乐的画贴在“花田日记”里,朵朵则把琪琪的诗抄了下来,小默把磁带放进录音机,吉他声和笑声在驿站里回荡,窗外的向日葵仿佛也跟着轻轻摇晃,像是在听这遥远的祝福。
六月的风带着热浪吹来,向日葵终于长出了花盘,小小的花盘像绿色的小盘子,边缘还没长出花瓣。小默每天都会去测量花盘的大小,在本子上记下:“6月15日,最大的花盘直径有10厘米了,赵爷爷说再过十天就能开花。”
花田边的薄荷长得格外茂盛,苏晓每天都会采一些,晒干后装进小袋子,说要寄给城里的小朋友,让他们夏天也能闻到山里的清凉。她还在薄荷丛里种了些太阳花,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阳光下开得热闹,和不远处的向日葵芽相映成趣。
丫丫和朵朵开始准备向日葵开花时的礼物。她们用彩纸折了很多纸鹤,每个纸鹤的翅膀上都写着一句祝福的话,还在纸鹤肚子里装了晒干的向日葵花瓣。“等向日葵开花那天,咱们把纸鹤挂在花田里,风一吹,纸鹤就会带着祝福飞起来。”丫丫拿着纸鹤,想象着那美好的画面,眼睛亮晶晶的。
小宇和毛豆则在竹篮上编新的花纹。他们学着苏晓的样子,在竹篮边缘编了圈向日葵花,还在篮子把手处编了个小圆环,方便挂在手腕上。“等林林他们来的时候,就能用这个竹篮装向日葵花瓣了。”毛豆拿着编好的竹篮,高兴地说,小宇也点头,手里的竹条又开始飞快地穿梭。
赵爷爷把晒干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装在几个大陶罐里。他拿出一小袋面粉,对小默说:“下周咱们做麦饼的时候,你多带几个去镇上,给邮递员叔叔也尝尝,他每次都帮咱们送信寄包裹,多辛苦。”小默点头答应,心里想着,友谊花田的故事,不仅有孩子们的努力,还有很多人的帮助,这些都要记在“花田日记”里。
七月的第一天,向日葵开花了。第一朵花绽放在花田中央,金黄的花瓣像阳光织成的丝带,花盘里的花蕊还沾着晨露,引来几只蜜蜂嗡嗡地采蜜。小默早上起来看到时,激动得跳了起来,赶紧跑去叫大家。孩子们都跑到花田边,看着那朵盛开的向日葵,眼里满是惊喜。丫丫和朵朵把折好的纸鹤挂在旁边的竹竿上,红色、黄色、蓝色的纸鹤在风中轻轻飘动,和金色的向日葵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苏晓采了些新鲜的薄荷,泡了薄荷水给大家喝,还做了向日葵形状的饼干,饼干上用巧克力酱画了花盘。孩子们坐在花田边,一边吃饼干,一边喝薄荷水,小默则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盛开的向日葵、飘动的纸鹤、孩子们的笑脸,都被定格在镜头里。
“咱们给林林他们寄封信吧,告诉他们向日葵开花了。”朵朵突然说,大家都同意。小默选了几张最好看的照片,丫丫画了幅向日葵开花的画,朵朵写了信,小宇和毛豆则在信封上贴了片晒干的向日葵花瓣。苏晓还装了一小袋薄荷饼干,说让城里的小朋友也尝尝山里的夏天味道。
邮递员叔叔来取信的时候,看着信封上的向日葵花瓣,笑着说:“你们的友谊花田真热闹,等我把信送到,城里的小朋友肯定很高兴。”小默看着邮递员叔叔骑着自行车远去,心里满是期待,期待着林林他们的回信,也期待着夏天结束时,他们能来友谊花田,一起看大片的向日葵。
花田里的向日葵一朵接一朵地开了,没过几天,就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花盘跟着转动,像是在追逐阳光,也像是在欢迎每一个来到花田的人。孩子们每天都会来花田,有的浇水,有的除草,有的坐在田埂上看书,有的则躺在花田边的草地上,看着蓝天和白云,听着蜜蜂的嗡嗡声,享受着夏天的美好。
“花田日记”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有照片,有图画,有文字,还有孩子们收集的向日葵花瓣、小麦穗、薄荷叶子。小默说,等这本日记写满了,他们就再找一个本子,一直写下去,让友谊花田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八月的阳光最烈,向日葵的花盘也长得最大,有的直径超过了三十厘米,沉甸甸地结满了花籽。赵爷爷说,再过一个月就能收葵花籽了,到时候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榨油,还能留作明年的种子。孩子们听了,都盼着收获的日子快点到来。
这天,驿站里来了位客人,是出版社的编辑李叔叔。他特意来看看友谊花田,还带来了《种子的旅行》第三版的样刊。“很多小朋友看了书里的友谊花田,都想来看看,我这次来,就是想拍些照片,放在新书里,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李叔叔拿着相机,在花田里拍了很多照片,还和孩子们一起坐在田埂上,听他们讲友谊花田的故事。
李叔叔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送了他一袋新鲜的薄荷和几个向日葵花盘。“谢谢您把我们的故事写进书里,我们会好好照顾友谊花田,让它越来越美。”小默说。李叔叔笑着点头:“你们的故事很美好,我相信,友谊花田会成为很多小朋友心中的梦想之地。”
八月的最后一天,孩子们在花田边举办了一场小小的“向日葵派对”。苏晓做了很多好吃的,有炒葵花籽(提前收了几株早熟的)、麦饼、薄荷饼干,还有煮玉米。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美食,聊着天,小默还播放了浩浩寄来的吉他曲。月光洒在花田上,金色的向日葵变成了银色,风一吹,像是在跳一支温柔的舞。
“明年春天,咱们还要种向日葵,还要种小麦,还要邀请林林他们来玩。”丫丫说。
“还要编更多的竹篮,画更多的石头,写更多的诗。”朵朵接着说。
“还要把友谊花田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小默笑着说。
大家都点头,眼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友谊花田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向日葵永远追逐阳光,他们的友谊,也会永远像向日葵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
九月的风很快就会吹来,带着一丝凉意,掠过花田,向日葵的叶片会开始染上浅黄,像被时光悄悄描上了金边。但孩子们不难过,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等冬天过去,春天到来,友谊花田又会冒出嫩绿的芽,长出翠绿的叶,开出金色的花,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关于友谊、关于成长、关于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