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把城里小朋友送的礼物——有彩色铅笔、绘本,还有印着城市风景的明信片——小心翼翼地摆进驿站的木柜里。小默特意的找了个透明的玻璃罐,将明信片一张张插进去,阳光也透过玻璃照在上面,城市的高楼与花田的向日葵仿佛在画面里相遇。“等下次林林来,让他看看这些明信片,说不定他能认出自己家附近的街景呢。”小默一边摆一边说,指尖轻轻拂过一张印着摩天轮的明信片,那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送的,背面上写着:“希望有一天能去友谊花田,和你们一起看桃子成熟。”
五月的风带着暖意吹进花田时,向日葵的幼苗已经长到膝盖高了,嫩绿的叶片像小扇子一样舒展着。丫丫每天早上都会提着小水壶去浇水,蹲在田埂上观察叶片上的露珠,直到太阳把露珠晒成一层淡淡的光晕。“赵爷爷说,再过一个月就能看到花苞了。”她指着一株长得最壮的向日葵,语气里满是期待,“到时候我们要在花田边插个小木牌,写上‘友谊花田’,让路过的小鸟也知道这里的故事。”
朵朵则迷上了收集花田边的小昆虫,她找晓雨要了一个空的玻璃罐,在里面铺了一层湿润的泥土和几片向日葵叶子,用来装她发现的甲虫和蝴蝶幼虫。“我要记录它们的变化,就像小默记录种子的旅行一样。”她拿着小本子,认真地画下甲虫背上的花纹,旁边标注着“5月6日,发现黑色甲虫,喜欢躲在向日葵叶子背面”。有一次她还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了的蝴蝶,晓雨帮她用棉签蘸了点蜂蜜涂在蝴蝶的口器上,看着蝴蝶慢慢恢复力气,朵朵高兴得跳了起来:“它肯定是闻到花田的香味才来的,等它翅膀好了,一定会带更多朋友来。”
小宇和毛豆则跟着赵爷爷学习编竹篮,经过几个月的练习,他们的手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编出来的竹篮不仅结实,还能在边缘编出简单的向日葵花纹。“我们要编足够多的竹篮,等夏天桃子成熟的时候,用来装桃子。”小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手里的竹条在他指尖灵活地穿梭,“赵爷爷说,竹篮透气,装桃子不容易坏,还能保留桃子的香味呢。”毛豆则想着给城里的小朋友寄竹篮,他在每个竹篮的把手处都系了一根红绳,上面挂着一小片晒干的向日葵花瓣:“这样他们收到竹篮的时候,就能闻到友谊花田的味道了。”
苏晓这段时间忙着准备“双果节”的食材,她把去年晒好的红薯干拿出来,和新采的蜂蜜一起熬成了红薯膏,装在陶罐里密封好,说要等夏天和桃子一起吃。她还在驿站门口种了几株薄荷,绿油油的叶子散发着清凉的香味,“夏天天气热,摘几片薄荷叶子泡在水里,加一勺蜂蜜,喝起来特别舒服。”她给孩子们每人倒了一杯薄荷水,看着他们捧着杯子大口喝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等林林暑假来,一定要让他尝尝,比城里的饮料好喝多了。”
六月初,向日葵终于冒出了花苞来,淡绿色的花盘像小拳头一样紧紧攥着,周围的花瓣则像裹着一层柔软的金丝。小默每天都会拿着相机去拍照,从花苞刚冒头,到花瓣慢慢展开,再到花盘逐渐变大,每一个变化都被他记录在镜头里。“我要把这些照片做成相册,等出版社再版《种子的旅行》时,说不定能加进去当插图呢。”他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最满意的是一张清晨拍的,朝阳的光芒洒在半开的花苞上,花瓣上的露珠闪着金光,像撒了一把碎钻一样。
桃树也结出了小小的桃子,青绿色的果实挂在枝头,被叶子遮住大半,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丫丫每天都会去数桃子的数量,今天发现多了两个,明天又少了一个——原来是被小鸟啄了。“我们得想个办法保护桃子。”丫丫着急地说,朵朵提议用竹条编个小网罩在桃树上,小宇和毛豆立刻动手,用细竹条编了一个个圆形的网罩,小心翼翼地套在结了桃子的枝桠上。“这样小鸟就啄不到了,等桃子成熟的时候,肯定又大又甜。”毛豆拍了拍网罩,确保它不会被风吹掉。
中旬的时候,林林打来电话,说他已经跟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暑假会在友谊花田待一个月,还会带三个同学一起来。“他们都看过《种子的旅行》了,特别想看看真正的友谊花田和桃树!”林林的声音里满是兴奋,还说要跟小默一起拍花田的视频,发给城里的小朋友看。孩子们挂了电话,立刻开始准备——小默把花田旁边的小木屋打扫干净,那是赵爷爷以前用来放工具的,现在可以给林林和他的同学住;丫丫和朵朵则在木屋周围种上了蒲公英,希望等他们来的时候,能看到蒲公英开花;小宇和毛豆则编了几个小竹凳,放在木屋门口,方便大家坐着聊天。
七月的第一天,友谊花田的向日葵全开了,金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孩子们站在花田边,看着风吹过花田,向日葵的叶片和花瓣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音,像在唱歌。“林林明天就要来了!”丫丫蹦蹦跳跳地说,手里拿着她准备好的礼物——一个用向日葵花瓣做的小书签,上面还系着一根红绳。朵朵则把她养的蝴蝶放了出来,看着蝴蝶在向日葵花丛中飞舞,她说:“这是我送给林林的礼物,希望他能喜欢友谊花田的蝴蝶。”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早早地就站在村口等,手里拿着准备好的竹篮,里面装着炒好的葵花籽和苏晓做的红薯膏。不一会儿,就看到林林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三个小朋友朝着他们走来。“丫丫!小默!朵朵!”林林第一个跑过来,手里提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里面装满了给孩子们的礼物——有彩色的画笔、厚厚的笔记本,还有城里最新出版的儿童绘本。他身后的三个小朋友也很害羞,手里拿着小礼物,小声地跟孩子们打招呼。
回到驿站,林林迫不及待地把他的同学介绍给大家:“这是乐乐,他特别会画画;这是琪琪,她喜欢看书;这是浩浩,他会弹吉他。”乐乐立刻拿出他的画本,给孩子们看他画的友谊花田——那是他根据《种子的旅行》里的照片画的,金灿灿的向日葵,桃树下的五个小人,还有驿站门口的竹灯笼,画得栩栩如生。琪琪则拿出一本关于植物的绘本,说要跟小默一起研究花田的植物;浩浩则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小吉他,坐在门槛上弹了起来,旋律轻快,像向日葵在风中摇晃的样子。
下午,孩子们带着林林和他的同学去看花田。走进花田,乐乐和琪琪都忍不住惊叹起来,金灿灿的向日葵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大,花盘上的葵花籽已经开始饱满,摸起来硬邦邦的。“我要画下来!”乐乐立刻拿出画本和画笔,坐在田埂上开始画,琪琪则蹲在旁边,仔细观察向日葵的叶片,还拿出小本子记录;浩浩则弹起了吉他,林林和小默他们跟着旋律唱歌,歌声在花田上空回荡。
走到桃树下,大家都惊喜地发现,桃子已经长大了不少,青绿色的果实上开始泛出淡淡的粉色,像害羞的小姑娘。“再过一个月,桃子就能成熟了。”赵爷爷笑着说,还摘了一片桃树叶,递给乐乐:“闻闻看,有淡淡的香味,等桃子成熟的时候,香味会更浓。”乐乐把桃树叶放在鼻子边,闭上眼睛仔细闻,然后点了点头:“真的有香味,比城里的桃子好闻多了。”
晚上,苏晓做了一大桌子菜,有山里的野菜、炒葵花籽、红薯粥,还有她特意为孩子们做的向日葵饼干。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林林的同学给孩子们讲城里的趣事,乐乐说城里的公园夏天会有荷花,琪琪说她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浩浩说他参加了学校的吉他社团。孩子们则给他们讲花田的故事,讲去年堆雪人的经历,讲晒种子的时候偷吃葵花籽被烫到的事,听得林林的同学哈哈大笑。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都带着林林和他的同学在山里和花田边玩耍。早上,他们一起跟着赵爷爷去山里采蘑菇,赵爷爷教他们分辨哪些蘑菇能吃,哪些不能吃,乐乐把看到的蘑菇都画在画本上,琪琪则在旁边标注蘑菇的名字和特点;中午,他们在驿站里一起炒葵花籽,炒得满屋子都是香味,浩浩还弹着吉他,大家一起唱《向日葵之歌》;下午,他们要么在花田边看书、画画,要么去小溪边捉小鱼,要么跟着苏晓学习做红薯膏,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
有一天,小默提议拍一个关于友谊花田的视频,发给出版社,说不定能放在书的宣传页上。大家都很赞同,乐乐负责画视频的分镜头,琪琪负责写旁白,浩浩负责配乐,小默负责拍摄,林林和丫丫他们则负责表演。他们拍了孩子们在花田浇水的场景,拍了赵爷爷编竹篮的过程,拍了苏晓做红薯膏的样子,还拍了大家一起在向日葵花丛中唱歌的画面。最感人的是最后一个镜头,夕阳下,八个孩子手拉手站在花田边,朝着镜头微笑,身后是金灿灿的向日葵和结满果实的桃树,画面温暖又美好。
八月初,桃子终于成熟了,粉粉嫩嫩的果实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孩子们高兴地摘了很多桃子,装在竹篮里,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送给村里的爷爷奶奶,还有一部分准备寄给城里的小朋友。“这是友谊花田的桃子,一定要让他们尝尝。”丫丫一边装桃子一边说,还在每个桃子上贴了一张小小的向日葵贴纸。
林林和他的同学要走的前一天,孩子们一起在花田边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双果节”——虽然还没到正式的双果节,但他们想提前庆祝一下。苏晓做了桃子蛋糕和葵花籽饼干,赵爷爷编了几个小竹篮,里面装着桃子和炒好的葵花籽,浩浩弹着吉他,乐乐和朵朵一起跳舞,琪琪则给大家读她写的关于友谊花田的小诗。“友谊花田像太阳,照得我们心里亮;向日葵开花金灿灿,桃子甜得像蜜糖……”琪琪的声音软软的,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第二天,孩子们送林林和他的同学到村口,每个人都收到了他们送的礼物——乐乐送了一幅画,画的是友谊花田的向日葵和桃子;琪琪送了一本她写的小诗集;浩浩送了一张他弹吉他的cd;林林则送了一个新的音乐盒,里面的旋律是《友谊花田之歌》,是他和浩浩一起创作的。“我们明年还会来的!”林林挥着手说,眼睛里满是不舍,“到时候我们要一起参加正式的双果节,还要帮你们一起摘桃子!”
林林他们走后,孩子们开始收拾花田,把成熟的葵花籽摘下来,晒在驿站门口的竹席上,金黄的葵花籽堆成了小山,像撒了一地的金子。丫丫和朵朵则把向日葵的花盘收集起来,说可以用来做装饰品,挂在驿站的墙上;小宇和毛豆则跟着赵爷爷一起修理桃树,把过密的枝桠剪掉,为明年结果做准备;小默则把拍好的视频发给了出版社,编辑很快回复说,要把视频放在《种子的旅行》的官方网站上,让更多人知道友谊花田的故事。
九月到来的时候,向日葵的叶子也慢慢开始变黄,花田慢慢恢复了平静,但驿站里却依旧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