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裹着向日葵的甜香掠过花田时,丫丫忽然发现驿站旁的小桃树结了青涩的果子。她踮着脚够到最低的那根枝桠,指尖轻轻碰了碰桃果,果皮上细密的绒毛蹭得指尖发痒。这是去年冬天赵爷爷种的那几棵桃树里,最先结果的一棵,青绿色的小果子藏在翠绿的叶子间,像被谁偷偷挂在枝头的翡翠纽扣。
“朵朵!快来看!”丫丫转身朝花田中央喊,朵朵正蹲在地上帮小默捡散落的笔记本纸页,听见喊声立刻提着裙摆跑过来。两个小姑娘凑在桃树下,仰着头数果子,一共五个,最大的那颗比丫丫的拇指还粗些。
“等它们熟了,会不会像镇上水果店卖的水蜜桃一样甜?”朵朵伸手比了比果子的大小,眼里满是期待。丫丫想起去年冬天堆向日葵雪人时,朵朵冻得通红的手还在小心调整花瓣,忽然笑出声:“肯定比那个甜!这是我们‘友谊花田’的桃树结的果,说不定还带着向日葵的香味呢。”
她们正说着,小默抱着笔记本跑了过来,身后跟着扛着竹篮的苏晓。苏晓刚从村里的磨坊回来,竹篮里装着新磨的玉米面,还冒着淡淡的热气。“你们在看什么?”她放下竹篮凑过来,看见桃树上的青果时眼睛亮了,“哟,这桃树倒是勤快,第一年就结果了。”
小默赶紧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上画下桃树的样子,笔尖在纸上沙沙响:“我要把它写进《种子的旅行》里,就说向日葵花田旁的桃树,为了迎接朋友们,结出了希望的果子。”他画得认真,连桃叶上的纹路都细细勾勒,苏晓看着他专注的侧脸,伸手拂去他额前的碎发:“等果子熟了,我们就用它做桃酱,装在玻璃罐里,给城里的小朋友寄去。”
正说着,远处传来赵爷爷的咳嗽声,他扛着一把竹扫帚,慢悠悠地朝驿站走过来。最近几天赵爷爷总说腰酸,却还是每天早起打扫花田边的小路,把掉落的向日葵花瓣扫成一堆,说要留着给孩子们做书签。“赵爷爷!我们的桃树结果啦!”丫丫朝他挥手,赵爷爷抬起头,看见桃树上的青果,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好啊好啊,”他放下扫帚走到桃树下,粗糙的手掌轻轻扶着树干,“这树是用山泉水浇的,根扎得稳,明年说不定能结满枝呢。”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朝驿站走:“我屋里还有去年编的竹筐,回头找两个小的来,等果子快熟了,套在上面防鸟啄。”
小默跟在赵爷爷身后,叽叽喳喳地问山里的桃树都结什么果,赵爷爷一边走一边答,说山里的野桃小得很,核大肉少,却比家桃香,小时候他常带着村里的孩子去摘。小默把这些都记在笔记本上,还特意画了个小小的野桃,旁边标注“赵爷爷的童年果实”。
午后的阳光越来越烈,苏晓提议去驿站里歇凉,驿站的茅草屋顶隔热,比外面凉快不少。朵朵从布口袋里掏出晒干的向日葵花瓣,撒在驿站的木桌上,瞬间满屋子都是淡淡的花香。丫丫则打开驿站的窗户,让风带着花田的甜香吹进来,落在书架上那些寄来的书籍和种子袋上。
书架最上层放着一个蓝色的信封,是城里的小朋友林林寄来的,里面装着一张画,画着城里的公园,公园里有个小小的向日葵花田,旁边写着“我也想种一片友谊花田”。丫丫把画拿下来,铺在花瓣上:“等桃子熟了,我们也给林林寄一罐桃酱吧,让他尝尝我们花田的味道。”
朵朵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几颗晒干的蒲公英种子:“我上周去山里摘的,等风大的时候,我们把它们撒在花田周围,明年就能长出蒲公英,和向日葵一起开花。”小默立刻举手:“我也要撒!还要在蒲公英旁边插上小牌子,写‘友谊的种子会飞’。”
苏晓看着三个孩子叽叽喳喳地规划,笑着从竹篮里拿出几块玉米面饼,分给他们:“先吃点饼垫垫肚子,下午我们去小溪边打水,给桃树浇点水。”玉米面饼带着淡淡的甜味,丫丫咬了一口,想起去年冬天赵爷爷家的红薯粥,心里暖暖的——原来“友谊花田”的味道,不管是冬天的粥还是夏天的饼,都是甜的。
下午,孩子们跟着苏晓去小溪边打水。小溪的水比春天时更清了,水底的鹅卵石看得清清楚楚,偶尔有小鱼游过,尾巴一摆就不见了。小宇和毛豆也来了,他们扛着两个小水桶,是赵爷爷用竹筒做的,外面还刻着向日葵的花纹。
“我来帮桃树浇水!”小宇抢先提起一个水桶,往桃树根部浇去,水流顺着泥土渗下去,树干好像都精神了些。毛豆则蹲在旁边,把水桶里的小鱼舀出来,放回小溪里:“不能让小鱼跟着水浇到土里,它们要在小溪里长大。”
苏晓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的样子,忽然想起晓雨上次打电话说的话,晓雨去城里参加儿童文学研讨会了,说要把“友谊花田”的故事讲给更多作家听,说不定以后会有出版社来给孩子们出书。她掏出手机,给桃树和浇水的孩子们拍了张照片,打算发给晓雨,让她也看看花田的新变化。
浇水的时候,丫丫发现桃树下的泥土里,有几棵小小的向日葵芽,大概是风吹来的种子发的芽。“我们把它们移到花田去吧,”她小心地把芽苗挖出来,朵朵赶紧递过一个小铲子,“不能让它们长在桃树下,会抢营养的。”小默则在旁边记下:“7月25日,桃树下发现向日葵芽苗,我们把它们送回花田,就像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
移完芽苗,太阳已经西斜了,天边染成了淡淡的橘红色,向日葵的花盘也慢慢转向西边。孩子们坐在桃树下,看着夕阳把花田变成金色的海洋,小宇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炒瓜子,分给大家:“这是苏晓阿姨上次做的,用我们花田的向日葵籽炒的。”
瓜子嚼在嘴里,带着浓浓的香味,朵朵忽然说:“等桃子熟了,我们办个‘双果节’吧,又有向日葵籽又有桃子。”大家都拍手赞成,小默立刻在笔记本上写“双果节计划”,还列出要做的事:烤向日葵饼干、做桃酱、编竹篮装礼物。
赵爷爷也来了,他手里拿着两个刚编好的竹套,是给最大的两个桃果准备的。“先套上这两个,”他把竹套轻轻套在果子上,“剩下的等再长大点套。”他坐在孩子们中间,给他们讲山里的故事,说以前山里有棵老桃树,每年都结很多果,村里的孩子都去摘,后来老桃树枯了,大家还在树下种了向日葵,说要让友谊一直延续。
小默听得入迷,把故事记在笔记本上,说要把老桃树的故事也写进书里。丫丫靠在赵爷爷身边,闻着他身上淡淡的竹香,忽然觉得,“友谊花田”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故事的——向日葵有故事,桃树有故事,连风里的香味,都藏着大家的回忆。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桃树,给它浇水、除草,还把赵爷爷编的竹套一个个套在果子上。桃果一天天长大,颜色也从深绿变成浅绿,偶尔能看见一点淡淡的粉色,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
晓雨从城里回来了,她带回了好几本儿童文学书,还有出版社编辑的名片,说编辑对《种子的旅行》很感兴趣,想看看完整的稿子。孩子们围着晓雨,听她讲城里的事,小默赶紧把笔记本递给她,让她看新写的章节。
“晓雨老师,你看我们的桃树结果了!”丫丫拉着晓雨去看桃树,晓雨看见枝头上的桃果时,惊喜地叫出声:“长得真好!等熟了,我们就用它做桃酱,装在玻璃罐里,贴上孩子们画的标签。”她还提议,在“种子驿站”里放一个专门的架子,用来放大家做的手工食品,比如桃酱、向日葵饼干,让来花田的人都能尝尝。
小宇和毛豆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去找赵爷爷要竹条,想编一个小架子。赵爷爷帮他们削好竹条,教他们编简单的竹架,小宇学得快,不一会儿就编好了一个小格子,毛豆则在竹架上刻了小小的向日葵图案,说这样才配“种子驿站”。
丫丫和朵朵则开始准备标签,她们用晒干的向日葵花瓣贴在硬纸板上,再用彩笔写上“友谊花田的桃酱”“向日葵饼干”,还画了小小的桃树和向日葵。朵朵的画画得好,她在每个标签上都画了一个笑脸,说这样看到的人都会开心。
八月初的时候,桃果终于熟了,最大的那颗已经变成了粉红色,像个小灯笼挂在枝头。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竹套取下来,一股淡淡的桃香飘了出来,丫丫忍不住凑上去闻了闻,甜丝丝的,比想象中还香。
苏晓早就准备好了玻璃罐,洗得干干净净,还消了毒。孩子们围在驿站的桌子旁,看着苏晓把桃子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放进锅里煮。锅里的桃子慢慢变成了粉红色,甜味也飘了出来,满屋子都是桃香和向日葵花香混合的味道。
“我来搅拌!”小默举起小手,苏晓给了他一个小木勺,让他慢慢搅拌锅里的桃酱。小默搅拌得很认真,生怕把桃酱煮糊了,丫丫和朵朵则在旁边帮忙擦玻璃罐,小宇和毛豆则把标签贴在罐身上,每个罐子都贴得整整齐齐。
桃酱煮好后,苏晓把它装进玻璃罐里,盖上盖子,放凉后密封好。一共装了六罐,正好分给城里的六个小朋友,每个罐子里还放了一片晒干的向日葵花瓣。“这样他们打开罐子,就能闻到花田的味道了。”苏晓笑着说。
小默在每个罐子的信封上都写了字,告诉城里的小朋友,这是“友谊花田”的桃树结的果,是大家一起做的桃酱。他还在信里说,等明年夏天,欢迎他们来花田,一起看向日葵,一起摘桃子,一起办“双果节”。
寄完桃酱的第二天,邮递员送来了一个大包裹,是城里的小朋友们寄来的。打开包裹,里面装满了书和画,还有一些城里的种子,比如太阳花种子、波斯菊种子。林林还寄来了一个小小的音乐盒,打开就能听到《向日葵之歌》,音乐盒上还画着“友谊花田”的样子,是他照着晓雨老师发的照片画的。
孩子们把新寄来的种子种在花田周围,把书放进“种子驿站”的书架上,音乐盒则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谁来了都能打开听。丫丫和朵朵还把城里小朋友的画贴在驿站的墙上,贴成了一个大大的“友谊”字样,看起来特别温暖。
八月中旬的时候,“友谊花田”的向日葵开始成熟,花盘慢慢低垂下来,金黄的花瓣也开始凋谢。孩子们跟着赵爷爷一起收割向日葵,他们戴着草帽,手里拿着小镰刀,小心翼翼地把向日葵花盘割下来,放在竹筐里。
收割的时候,小宇发现有一个花盘特别大,比他的脑袋还大,他兴奋地举起来:“这个花盘肯定有很多籽!”毛豆赶紧过来帮忙,两个人一起把花盘放进竹筐里。苏晓则在旁边教大家怎么把葵花籽剥下来,说晒干后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留着当种子,明年再种。
孩子们围坐在花田边,一边剥葵花籽,一边聊天。丫丫说,明年她要种更多的向日葵,朵朵说要在花田边种更多的蒲公英,小默说要把《种子的旅行》写完,小宇说要跟毛豆一起学编竹篮,毛豆则说要种更多的桃树,让花田边长满桃树。
赵爷爷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样子,笑着说:“明年春天,我再教你们编竹灯笼,等秋天的时候,我们在花田边挂满灯笼,像星星一样亮。”苏晓也说:“明年我们再办丰收节,邀请更多城里的小朋友来,一起打葵花籽、做桃酱、编竹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