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很实用。
既降低了风险,又给了沈良证明自己的机会。
刘建国眼睛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小沈,你觉得只改造结晶器,能有多大的效果提升?”
沈良快速计算了一下:“单纯的结晶器改造,可以提升20%左右的效率,废品率能降到5%以下。虽然不如全套改造的效果,但投资回报率依然很可观。”
“那就这么定了。”刘建国一拍桌子,“结晶器改造方案先搞起来,15万元的投资我来想办法。”
王副主任有些担心:“厂长,这个决定是不是太匆忙了?”
“不匆忙。”刘建国摆摆手,“我们厂的连铸机确实该升级了,再不改造就要被淘汰了。与其等死,不如搏一把。”
他转向沈良:“小沈,这个项目就交给你负责了。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出详细的施工方案,两个月完成改造。”
沈良感到血液加速流动。
终于,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一个月后,整个钢铁厂都会知道什么叫做技术革命。沈良走出会议室,心情复杂得像打翻了调料盒。
兴奋、紧张、压力,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知道这一个月将决定自己在钢铁厂的未来。成功了,他就能一步步实现改造中国重工业的宏伟蓝图;失败了,等待他的可能就是被调到最边缘的岗位。
回到宿舍,沈良拿出纸笔,开始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结晶器改造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冷却系统设计、电控程序编写等多个专业领域。在1980年的技术条件下,很多现代化的解决方案都无法实现。
他必须想办法用现有的材料和工艺,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首先是材料问题。
现代连铸机的结晶器大多采用高导热铜合金,表面镀铬或涂覆特殊涂层。但在这个年代,厂里能提供的最好材料就是纯铜板。
沈良在纸上画着草图,脑海中回忆着后世的技术细节。
纯铜的导热性能虽然不如专用合金,但如果在结构设计上下功夫,同样能达到理想效果。关键是要优化冷却通道的布局,让热交换更加均匀。
其次是加工精度。
现在厂里的机床精度有限,无法加工出后世那种复杂的内部结构。沈良需要简化设计,用更巧妙的方法实现同样的功能。
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与其制作复杂的内部冷却通道,不如在结晶器外壁设计螺旋形的冷却管路。这样既便于加工,又能保证冷却效果。
第三天,沈良开始到车间实地测量现有设备的尺寸参数。
老师傅们都很好奇,这个年轻人拿着卷尺和本子在连铸机上上下下,测量每一个细节。
“小沈,你这是要干啥?”炉长王大海问道。
“准备改造结晶器。”沈良头也不抬地记录数据。
王大海撇撇嘴:“改造?咱们这台设备已经用了十几年,改来改去还不是那个样子。”
“你等着瞧吧。”沈良笑了笑,“一个月后保准让你大开眼界。”
测量工作比想象中复杂。
现有的连铸机是仿制苏联产品,设计理念已经落后。很多部件的连接方式都不标准,给改造工作增加了难度。
沈良不得不重新设计连接接口,确保新的结晶器能够完美适配现有设备。
一个星期后,沈良完成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他把图纸拿给张明华审查。
“这个冷却系统的设计很巧妙。”张明华仔细研究着图纸,“不过这个螺旋管路的加工难度不小。”
“我已经和车间的师傅们商量过了,用弯管器分段制作,再焊接成型。”沈良解释道,“虽然工艺复杂一些,但完全可以实现。”
张明华点点头:“材料清单呢?”
沈良递过另一张纸:“主要是铜板、无缝钢管、保温材料。都是厂里现有的库存,成本控制得很严格。”
看到材料费用只有12万元,张明华暗暗佩服。
这小子不仅技术过硬,成本控制能力也很强。15万的预算留出3万做机动费用,安排得很合理。
“设计没问题,可以开始施工准备了。”张明华在方案上签字批准。
沈良松了一口气。
第一关算是过了。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考验了。
沈良找到车间主任李建军,申请抽调几名技术骨干组成改造小组。
“你要哪几个人?”李建军问道。
“焊工我要赵师傅,钳工要钱师傅,电工要孙师傅。”沈良早就打好了算盘,“另外还需要两个年轻的辅助工人。”
李建军皱了皱眉:“你要的这几个可都是车间的宝贝,平时都有自己的任务。”
“主任,这是厂长亲自批准的项目。”沈良拿出刘建国签字的文件,“而且改造成功后,对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都有好处。”
看到厂长的签字,李建军不好再推辞:“行,人我给你调,但是一个月后必须还给我。”
“没问题。”
第二天,改造小组正式成立。
沈良召集五名工人开了第一次会议。
“兄弟们,这次改造任务很重要,也很有挑战性。”沈良指着展开的图纸说道,“成功了,大家都有奖金;失败了,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赵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焊工,技术精湛但脾气倔强:“小沈,不是我说你,这个设计看着挺复杂的,真能行吗?”
“赵师傅,您的焊接技术是车间最好的。”沈良诚恳地说道,“这套设备能不能成功,关键就看焊缝质量。”
被这么一捧,赵师傅脸上有些发红:“行,既然你这么信任我,我就拼了这把老骨头。”
钱师傅是钳工,负责精密加工:“小沈,这个螺旋管路的精度要求很高,我们现有的设备能达到吗?”
“我已经想好办法了。”沈良拿出一张辅助工装的设计图,“用这个专用夹具,可以保证加工精度。”
看到连工装设计都考虑得如此周密,几位师傅对沈良的专业能力彻底服气了。
电工孙师傅最关心控制系统:“电控部分要重新编程吗?”
“现有的控制柜基本可以用,只需要增加几个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沈良解释道,“我已经画出了电路改造方案。”
会议开完,大家分头行动。
沈良负责技术指导和进度协调,几位师傅各司其职开始制作部件。
材料很快到位了。
看着堆满半个车间的铜板和钢管,沈良心中有些忐忑。
这些材料价值十几万元,如果改造失败,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制作工作从结晶器本体开始。
赵师傅的焊接技术确实精湛,每一道焊缝都平整如镜。沈良在旁边仔细检查,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
“赵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沈良由衷地夸赞。
“哪里哪里,都是几十年练出来的。”赵师傅嘴上谦虚,心里却很受用。
螺旋冷却管路的制作最为复杂。
钱师傅用弯管器一段一段地弯制,每个弯角的角度都要精确控制。稍有偏差,整条管路就无法贴合结晶器外壁。
“这个活儿真是细致啊。”钱师傅擦着汗水,“比做钟表还费神。”
沈良拿着卷尺反复测量,确保每一段管路的尺寸都符合设计要求。
第一周结束时,主要部件基本成型。
沈良开始组装测试。
结晶器安装到位,冷却管路连接完毕,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也调试好了。
“可以开始第一次试运行了。”沈良有些紧张。
理论设计是一回事,实际效果又是另一回事。虽然他对这套方案很有信心,但直到看见实际效果之前,心中总是忐忑不安。
孙师傅接通电源,检查各个控制回路。
“电路正常。”
赵师傅检查冷却水管路连接。
“管路密封良好,没有渗漏。”
钱师傅检查机械传动部分。
“传动机构运转平稳。”
所有准备工作就绪。
沈良深吸一口气,启动了改造后的连铸机。连铸机轰隆隆地启动了。
高温钢水从钢包缓缓流入中间包,再通过水口进入结晶器。沈良紧盯着温度显示仪表,心跳加速得厉害。
“水温正常,冷却水流速正常。”孙师傅汇报道。
第一批钢坯开始成型。从结晶器出来的钢坯表面光滑程度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但这还不够。
“温度传感器显示结晶器壁温度分布很均匀。”沈良盯着数据,暗自点头。
十分钟后,第一根钢坯完全成型。
赵师傅用锤子敲击钢坯表面,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听这声音,密度挺不错。”
钱师傅拿着卷尺测量钢坯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比原来精确多了。”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沈良让大家连续生产了两个小时,观察设备稳定性。改造后的连铸机运转平稳,没有出现振动或异响。
最关键的是钢坯质量。
“送化验室检测一下内部组织结构。”沈良吩咐道。
化验结果要等两天才能出来。这两天里,沈良几乎睡不着觉。如果内部晶粒组织没有改善,那他的改造就算失败了。
第三天一早,化验室主任老李拿着检测报告匆匆赶来。
“小沈,你这改造真是神了!”老李兴奋得脸都红了,“钢坯内部晶粒细化程度提高了30%,气孔和裂纹几乎看不到了。”
沈良接过报告,仔细查看数据。碳元素分布更加均匀,硫磷等杂质含量明显降低。
这意味着什么?钢材强度提升,韧性增加,可以满足更高级别的工程需求。
“这下厂里可要发财了。”赵师傅咧嘴笑道。
消息很快传到了厂长办公室。
刘厂长亲自来车间视察,看到改造后的连铸机正在平稳运行,脸上笑容满面。
“小沈,你这一手真是漂亮。”刘厂长拍拍沈良的肩膀,“省里的钢铁公司已经听说了我们的技术改造,想派人来学习。”
沈良心中一动。如果其他钢厂也采用这套技术,那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都会提升。
“厂长,我建议成立一个技术推广小组。”沈良提议道,“把这套改造方案标准化,方便其他工厂借鉴。”
“好想法!”刘厂长连连点头,“你就是这个小组的负责人。”
但沈良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的脑海里还有更多先进技术等待实现,每一项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支撑。
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引起更高层次的关注。
到时候,他这个“神童技术员”的身份可能就保不住了。
不过眼下,先把连铸技术推广出去再说。
沈良开始着手编写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准备迎接来自各地的学习团队。同时,他在心中盘算着下一个技术改造目标。
炼钢转炉的氧气喷吹系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如果能够精确控制氧气流量和喷吹角度,钢水脱碳效率可以提高20%以上。
还有轧钢机的辊型设计,采用变椭圆截面可以显着改善钢材表面质量。
一个个技术改造方案在沈良脑中成型,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付诸实施。
他要用这些超前的技术,一步步推动整个中国钢铁工业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