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没有理会赵工的讽刺,而是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炉体底部的管道连接处。
他的手指轻抚过金属表面,感受着温度的变化和材质的细微差别。
多年的工程经验告诉他,任何设备异常都不会无缘无故发生。
“小王,你说温度是在十点左右突然飙升的?”沈良站起身,眼神犀利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个人。
“对,就是十点零五分左右,我记得很清楚。”小王肯定地点头。
“那之前有没有人对设备进行过任何操作?哪怕是很小的调整?”
小王想了想,摇头道:“没有啊,我们严格按照你的操作规程来的,不敢有任何改动。”
赵工不耐烦地摆手:“别绕弯子了!问题就出在你的设计上,还想推给别人不成?”
就在这时,沈良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炉体侧面有一处阀门的手轮位置似乎不对。
他快步走过去,仔细检查这个调节阀。
“这个阀门谁动过?”沈良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都摇头表示不知情。
“这个阀门控制的是冷却水流量,现在的开度比标准位置大了整整两圈!”沈良指着阀门上的刻度线,“流量减少了近40%,当然会导致散热不良!”
赵工的脸色一变:“你这是在胡说什么?谁会无聊到去动这个阀门?”
“是啊,谁会呢?”沈良冷冷地看着赵工,“特别是在我出差的这两天。”
车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老张作为主任,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如果真的有人故意破坏,那这就不是简单的技术事故了。
“小沈,你确定这个阀门被人动过?”老张严肃地问道。
沈良点头:“我的设计图纸上明确标注了这个阀门的标准开度,而且我在离开前专门检查过所有关键部件的状态。这个阀门绝对不可能自己松动两圈。”
“那会不会是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自然松动?”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可能,”沈良坚决地摇头,“这个阀门采用的是锁紧机制,没有外力作用根本不会松动。而且你们看这里。”
他指着阀门手轮上的一些细微划痕:“这些新鲜的划痕说明最近确实有人用扳手操作过这个阀门。”
赵工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你别在这里血口喷人!凭什么说是有人故意破坏?”
“我没有指名道姓说是谁,”沈良淡淡地说道,“我只是在陈述事实。这个设备出现异常的根本原因是有人私自调节了冷却水流量,导致散热不良。”
老张的脸色也变得严峻起来。作为车间主任,如果真的有人搞破坏,那他的管理责任就大了。
“所有在昨天接触过这台设备的人,现在都说说自己的具体工作内容。”老张下达了命令。
几个操作工开始汇报自己的工作流程,基本都是按规程操作,没有异常情况。
轮到赵工时,他的回答显得有些不自然:“我昨天只是过来看了看运行情况,没有动任何东西。”
沈良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话语中的破绽:“赵工,你昨天几点过来的?”
“晚上八点多吧,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八点多?”沈良眯起眼睛,“小王,你昨天八点的时候在现场吗?”
小王点头:“在的,我是八点接班,一直工作到十二点。”
“那你看到赵工过来了吗?”
小王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赵工的脸色,小声说道:“看到了,赵工确实来过。但是…”
“但是什么?”老张追问道。
“但是他当时好像在检查设备,我看到他蹲在那个阀门附近待了挺久的。”
赵工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那是在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职责所在!”
“检查设备为什么要动阀门?”沈良步步紧逼,“而且还是在没有通知操作工的情况下?”
“我…我只是看看阀门的开度是否正确…”赵工的声音开始发颤。
“看阀门开度需要转动两圈?”沈良冷笑一声,“赵工,我敬重你的资历和经验,但如果你因为个人意见分歧就故意破坏设备,这就太过分了。”
车间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但谁也不敢直接说出来。
赵工作为厂里的老资格工程师,平时威望很高,直接指控他搞破坏需要巨大的勇气。
老张左右为难,一边是厂里的技术权威,一边是新锐的年轻工程师。
“行了,都别争了!”突然,厂长王建国的声音从车间门口传来,“我听说三号炉出了问题?”
众人纷纷回头,只见王建国黑着脸走进车间,身后还跟着几个厂里的领导。
“王厂长,情况是这样的…”老张赶紧上前汇报。
王建国听完汇报,脸色更加难看了。
作为厂长,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技术人员之间的内讧,特别是在生产关键期。
“沈良,你确定这个阀门是被人故意调节的?”王建国直接问道。
“确定。”沈良毫不犹豫地回答,“技术问题我可以承担责任,但人为破坏就是另一回事了。”
王建国转向赵工:“老赵,你有什么要说的?”
赵工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珠:“王厂长,我…我确实调节了那个阀门,但我不是故意要破坏设备。我只是觉得沈良的设计可能有问题,想要验证一下。”
“验证?”王建国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你用这种方式验证?差点烧毁了整套设备,损失你承担得起吗?”
赵工低下了头,不敢再说话。
沈良看着这个曾经高傲的老工程师,心中五味杂陈。
他理解赵工的想法,新人的设计确实需要验证,但采用这种近乎破坏的方式就太过分了。
“赵工,”沈良缓缓开口,“如果你对我的设计有疑问,完全可以直接提出来讨论。技术问题应该用技术手段解决,而不是这种危险的方式。”
赵工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我…我也没想到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
王建国冷哼一声:“没想到?老赵,你在这个厂里工作了二十多年,连基本的操作规程都忘了?私自调节设备参数不报告,这是多大的安全隐患!”
车间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其他工程师们都默不作声,生怕被牵连进来。
沈良知道这件事必须妥善处理,既要维护技术纪律的严肃性,又不能彻底得罪赵工这样的老同志。
“王厂长,”沈良主动开口,“我建议我们先把设备修复好,然后再讨论责任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恢复生产。”
王建国点点头:“沈良说得对。老张,你组织人手立即检修设备,争取今晚就恢复正常生产。”
“是!”老张立即应答。
“至于这次事故的责任问题,”王建国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会上报厂党委,按照规定处理。任何人都不得私自破坏设备,无论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赵工的脸色变得苍白,他知道这次可能真的惹了大麻烦。
沈良开始检查设备的具体损伤情况。
炉壁的烧损不算严重,主要是一些表面涂层需要重新处理。温控系统也需要重新校准。
“小王,你找几个人帮忙,我们先把冷却系统检查一遍。”沈良开始安排修复工作。
“好的,沈工。”小王立即叫来了几个操作工。
在修复过程中,沈良发现了一个让他意外的情况。
虽然赵工的行为确实造成了设备异常,但这次意外高温也暴露了他设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冷却水流量的安全裕度设置得稍微保守了一些,如果适当调整,设备的效率还能进一步提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沈良心中暗想。
经过四个小时的紧张修复,三号炉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行。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改进,设备的热效率比原来提高了将近3%。
老张看着修复后的设备,忍不住赞叹:“小沈,你这技术真是没得说。不但修好了设备,还顺便给升级了。”
沈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叫因祸得福。其实这次事故也提醒我,设计再完美也要考虑各种意外情况。”
就在这时,王建国又走进了车间。
“修好了?”他问道。
“修好了,而且性能比以前更好。”老张汇报道。
王建国满意地点头,然后转向沈良:“小沈,厂里决定给你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沈良有些疑惑。
“省里有个重大项目需要技术支持,我准备推荐你去参加。”王建国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赵工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明白,自己的这次行为不但没有打击到沈良,反而给了对方更大的机会。
“什么项目?”沈良好奇地问道。
“大型轧钢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王建国解释道,“省里准备在几个重点钢铁企业推广新技术,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参与。”
沈良的心跳加速了。
这正是他一直期待的机会——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
“我愿意参加。”沈良毫不犹豫地表态。
“好,明天你就去省里报到。”王建国满意地笑了,“记住,代表的不只是你个人,还有我们整个厂的技术水平。”
“保证完成任务!”沈良斩钉截铁地回答。
当天晚上,沈良在宿舍里整理着自己的技术资料。
明天就要去省里了,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正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进来。”
让沈良意外的是,进来的竟然是赵工。
这个白天还在和他针锋相对的老工程师,此时看起来颇为憔悴。
“赵工,你怎么来了?”沈良放下手中的资料。
赵工在椅子上坐下,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小沈,我来向你道歉。”
沈良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赵工会主动道歉。
“今天的事情确实是我做得不对,”赵工的声音有些沙哑,“我承认,我对你有偏见。”
“为什么?”沈良直接问道。
赵工苦笑了一下:“说实话,看到你这么年轻就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我心里不平衡。我在这个厂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一直觉得自己是技术权威。突然来了个年轻人,三下两下就超越了我,我接受不了。”
沈良理解他的心情。
任何人在面对被超越的现实时,都会有类似的心理反应。
“赵工,技术没有年龄界限,”沈良真诚地说道,“我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站在了前辈们的肩膀上。你们这一代工程师为中国工业奠定了基础,我们只是在继续前进而已。”
赵工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谢谢你这么说。不过我知道,我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厂里肯定会处理我的。”
“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如果厂里不开除我的话,我想继续学习你的技术。”赵工认真地说道,“我不想被时代抛弃。”
沈良伸出手:“赵工,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合作。我正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协助工作。”
赵工愣了一下,然后紧紧握住了沈良的手:“你真的愿意带我?”
“当然,前提是你得放下身段,虚心学习。”
“没问题!”赵工用力点头。
第二天一早,沈良背着行李踏上了去省城的火车。
这次不同于上次的匆忙出差,他是带着使命去的。
省里的重大项目,意味着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
火车呼啸着穿过田野,沈良望着窗外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省城的机械工业局大楼比沈良想象中更加气派。
六层的灰色建筑在八十年代的省城算是高楼了,门前停着几辆伏尔加和上海牌轿车,显示着这里的重要地位。
沈良提着行李走进大楼,按照通知书上的地址找到了三楼的技术处。
“你就是沈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抬起头,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是的,我是红星钢铁厂的技术员沈良。”
“我是技术处的李处长,”那人站起身,“听说你在轧钢技术方面有些创新?”
沈良能听出对方话语中的怀疑。
显然,他的年龄让很多人都产生了质疑。
“是的,我对现有的轧钢工艺做了一些改进。”沈良不卑不亢地回答。
李处长翻了翻桌上的资料:“你的技术改造报告我看过了,理论上确实有创新点。但是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年轻人,你有实际操作经验吗?”
“我的改造方案已经在红星钢铁厂投入使用,效果显着。”沈良拿出一份详细的数据报告,“这是近三个月的生产数据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