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快步走向厂门口,心中都明白,一场更大的考验即将到来。
厂门口停着几辆黑色的红旗轿车,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车队阵势足以让整个厂区的人都紧张起来。
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从第一辆车上下来,他就是冶金部的副部长王志强。
紧接着,几个身穿西装的外国专家也陆续下车,其中一个金发碧眼的高大男子格外引人注目。
“王部长,欢迎您来我们厂视察工作!”张建国快步上前,恭敬地握手。
王志强的表情很严肃,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张厂长,我今天来不是视察,是来调查的。”
这句话让张建国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但沈良却很镇定,他观察着这些外国专家,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王部长,有什么问题需要调查吗?”沈良主动开口。
王志强看向沈良,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你就是沈良吧?我听说你们厂最近搞了一些技术改造,效果很不错?”
“是的,我们的三号炉改造已经初见成效。”沈良如实回答。
这时,那个金发外国专家用流利的中文说道:“我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技术总监汉斯·穆勒。我们接到消息,说你们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就敢对高炉进行改造?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甚至有些嘲讽。
沈良心中冷笑,看来孙教授的背后果然有外国势力的影子。这些西方专家显然是来打脸的,想要证明中国人没有独立创新的能力。
“穆勒先生,我们的改造确实是自主完成的。”沈良平静地说道,“事实胜于雄辩,您可以实地查看我们的设备和生产数据。”
“哈哈!”穆勒大笑起来,“小伙子,你知道我们德国在冶金技术方面有多少年的积累吗?你们一个小钢铁厂,凭什么能搞出什么创新?”
他的话让在场的中国工人们都愤怒起来,但碍于对方的身份,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王志强皱了皱眉,对穆勒的态度也有些不满,但考虑到中德两国的技术合作关系,他只能耐着性子说:“穆勒先生,我们还是先去看看实际情况吧。”
“好,我倒要看看你们所谓的技术创新到底是什么水平。”穆勒冷笑道。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向车间,沈良注意到,除了穆勒之外,还有两个日本专家和一个美国专家,他们的眼神中都带着同样的傲慢和质疑。
进入车间后,穆勒直接走到三号炉前,开始仔细查看改造后的设备。他的表情从最初的不屑,慢慢变成了惊讶,然后是震惊。
“这个送风系统的设计……”穆勒用德语嘀咕了几句,然后转头看向沈良,“这是你设计的?”
“是的。”沈良点头。
“不可能!”穆勒几乎是吼出来的,“这种设计理念,就连我们德国也是在去年才刚刚开始研究!你们一个落后的中国钢铁厂,怎么可能想到这种方案?”
沈良心中暗笑,这个设计在他那个年代早就是很成熟的技术了,但在1980年确实是超前的概念。
“穆勒先生,或许您应该承认,中国人的智慧并不比任何人差。”沈良的语气很平静,但话中带刺。
“你……”穆勒的脸涨得通红,“一定是有人向你们泄露了我们的技术机密!这绝不是你们自己能想出来的!”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在场的中国工人们。
“你这个外国佬说什么呢?”
“我们中国人就是不如你们吗?”
“滚出去!这里不欢迎你!”
工人们群情激奋,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王志强赶紧出来打圆场:“大家冷静,冷静!”
但穆勒显然被刺激到了,他指着沈良说:“我要求对你进行技术测试!如果你真的有这个能力,那就当场画出完整的设计图纸,并且解释每一个技术细节!”
“好啊!”沈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让张建国和王志强都吃了一惊。
“沈良,你确定吗?”张建国小声问道。
“厂长,我确定。”沈良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正好借这个机会,让这些外国专家见识一下中国人的真正实力。”
穆勒冷笑道:“很好,我要看看你到底有几斤几两!”
很快,车间里摆上了一张大桌子,上面铺着白纸,还准备了各种绘图工具。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厂里的工人,连附近几个厂的技术人员都闻讯赶来。
“沈工,加油啊!”
“给我们中国人争口气!”
“让这些洋鬼子看看咱们的厉害!”
工人们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但沈良很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是一次国家尊严的较量。
他拿起笔,开始在白纸上画图。第一笔下去,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穆勒站在一旁,双手抱胸,脸上挂着讥讽的笑容,仿佛在等着看沈良出丑。
但随着沈良的笔在纸上飞舞,穆勒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这些线条,这些比例,这些标注,都透露着极高的专业水准。
“这个角度的设计……”一个日本专家小声嘀咕,“很巧妙啊。”
“是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美国专家也点了点头。
穆勒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因为他发现,沈良画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改造方案,而是一套完整的、极其先进的冶金技术系统。
半个小时后,沈良放下笔:“画完了。”
现场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屏着呼吸看着那张图纸。就连王志强这样的外行,也能感受到这份设计的精妙。
穆勒走上前,仔细查看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眼神中的傲慢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
“这……这怎么可能?”穆勒喃喃自语,“这个设计方案,比我们公司最新的研究成果还要先进!”
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沈工威武!”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实力!”
“让这些洋鬼子服气了吧!”
但沈良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看着穆勒,平静地说:“穆勒先生,现在您还觉得这是偷来的技术吗?”
穆勒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好半天才艰难地开口:“我……我向您道歉。是我太狭隘了。”
这句道歉,让现场的中国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
王志强走上前,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小沈,你真是给我们中国人争光了!”
但沈良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就在现场气氛热烈的时候,穆勒突然又开口了:“等等!”
他的声音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
“虽然这个设计确实很出色,但我还是有疑问。”穆勒指着图纸上的一个关键部位,“这个熔渣分离器的设计,我们克虏伯公司研发了三年才攻克,你怎么可能这么轻松就画出来?”
围观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有些人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是啊,这么复杂的技术,真的能这么快就想出来吗?”
“不会真的是抄袭的吧?”
张建国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他担心地看着沈良。
沈良却淡定地笑了笑:“穆勒先生,您说得对,这个熔渣分离器确实是核心技术。但您觉得,如果我真的是抄袭,会选择在这么多专家面前现场作画吗?”
“那你就解释一下,这个设计的原理到底是什么!”穆勒咄咄逼人。
“好。”沈良走到图纸前,拿起笔开始标注,“大家都知道,传统的熔渣分离主要依靠重力沉降,效率低下。而我这个设计,采用了离心分离和磁场分离相结合的方式。”
他边说边在图纸上画着补充的示意图:“首先,熔融钢液通过这个旋转通道时,利用离心力将密度不同的熔渣和钢液分开。同时,这里加装了一个电磁分离装置…”
穆勒瞪大了眼睛:“电磁分离?这个想法…”
“您觉得不可行?”沈良反问道。
“不,不是不可行,而是…”穆勒结结巴巴地说,“这个思路太超前了!我们从来没想过可以这样结合使用!”
旁边的日本专家田中也忍不住说道:“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个效率至少能提升百分之三十!”
美国专家约翰逊点头道:“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制造的难度会很大。”
沈良笑了笑:“制造难度大不代表不能制造。我们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
这时,一个声音从人群后面传来:“沈良说得对!”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省里的工业厅厅长刘明华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
“刘厅长!”张建国赶紧迎上去。
刘明华摆摆手:“我刚好路过,听说这里有外国专家在指导技术,就过来看看。没想到遇到这么精彩的场面。”
他走到图纸前仔细看了看,然后对沈良说:“小伙子,这个设计很有创意。如果真能实现,对我们整个钢铁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穆勒这时候彻底没话说了,他看着沈良,眼中的轻蔑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神情。
“我必须承认,”穆勒缓缓开口,“这个设计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如果这真的是您独立完成的,那我对中国技术人员的看法需要彻底改变了。”
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但沈良知道,光有设计是不够的,关键还要能造出来。他看了看周围的人,然后说:“各位,理论再好,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提议,我们就用这个设计,实际改造一台设备试试。”
“什么?”张建国吃了一惊,“沈良,这风险太大了!万一失败了…”
“厂长,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沈良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而且,我有信心!”
刘明华拍了拍手:“好!我支持!我们就要有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
穆勒这时候反而有些犹豫了:“但是,实际制造会遇到很多问题,材料、工艺、精度要求…”
“穆勒先生,您是担心我们做不出来?”沈良反问道。
“我不是担心,我是…”穆勒被问得哑口无言。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用事实说话!”沈良转向张建国,“厂长,我申请组建一个技术攻关小组,专门负责这个项目的实施。”
张建国看了看刘明华,又看了看在场的工人们期待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好!我批准!需要什么资源,厂里全力支持!”
“沈工威武!”
“干他娘的,让这些洋鬼子看看我们的厉害!”
工人们的情绪被彻底点燃了。
穆勒看着这一切,心情复杂至极。他来中国本来是想展示德国技术的先进性,结果却被一个年轻的中国技术员给上了一课。
“沈先生,”穆勒最后说道,“如果您真的能把这个设计实现出来,我愿意代表克虏伯公司,与您进行技术合作。”
这句话让现场所有人都震惊了。一个德国的技术专家,竟然主动提出要与中国人合作!
沈良淡定地点了点头:“穆勒先生,等我们做出成品后,欢迎您再来指导。”围观的众人还沉浸在震撼中,沈良已经开始思考起具体的实施方案。他知道,要把图纸变成现实,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老师傅们,我需要了解一下咱们厂现在的设备情况。”沈良转向几个老工程师。
老工程师李德胜摇了摇头:“小沈啊,你这个设计虽然好,但咱们厂的设备太落后了。要加工这么精密的零件,恐怕力不从心啊。”
“是啊,”另一个工程师王建军也附和道,“你看这个电磁分离装置,需要的磁场强度和稳定性都很高,咱们连个像样的电磁铁都没有。”
沈良听了,心里有数。他早就料到会遇到这些问题,但他也有应对的办法。
“老师傅们说得对,设备确实是个问题。”沈良点点头,“但我们可以分步实施。先做一个简化版本,验证核心原理,然后再逐步完善。”
穆勒在一旁冷笑道:“分步实施?你以为技术开发是过家家吗?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少了任何一个关键部件,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穆勒先生说得没错。”沈良出人意料地赞同了穆勒的观点,“但这正是工程师的价值所在——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可能。”
他走到另一块黑板前,开始画起新的示意图:“我们可以先制作一个小型的实验装置,用现有的材料和设备。电磁分离装置可以用废旧的电机改装,旋转通道可以用厂里的车床加工…”
老工程师们围了上来,越看越觉得有门道。
“这个想法不错啊,”李德胜摸着下巴说,“用废料改装,成本不高,就算失败了损失也不大。”
穆勒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复杂了。他没想到这个中国年轻人居然真的有实施的具体方案,而且思路如此清晰。
刘明华看了看表,对张建国说:“建国同志,我建议立即成立这个攻关小组。省里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太好了!”张建国兴奋地说,“沈良,你看需要多少人?”
沈良想了想:“不需要太多人,十个人就够了。但必须是技术过硬,敢想敢干的。”
“我第一个报名!”车间主任老刘大声说道。
“还有我!”几个年轻的技术员也纷纷举手。
穆勒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忽然有些失落。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德国工厂里的情形,那种为了技术突破而奋不顾身的激情,现在在这群中国人身上重新看到了。
“沈先生,”穆勒突然开口,“我可以留下来观摩吗?当然,我不会泄露任何技术机密。”
这个请求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一个德国专家,竟然要留下来观摩中国人的技术攻关?
沈良笑了笑:“欢迎之至。不过穆勒先生,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如果我们真的做成了,你要在德国的技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不仅能造出好钢铁,还能发明最先进的技术。”
穆勒愣了一下,然后点头道:“如果你们真的成功了,我不仅会发表文章,还会推荐克虏伯公司与你们正式合作。”
现场再次响起掌声,但这一次,掌声中多了一丝紧张和期待。
所有人都意识到,一场真正的挑战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