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国思考了一会儿,最后点点头:“好!我相信你的判断。这5万块钱,我想办法给你筹集。”
沈良心里很高兴。有了自动控制系统,这台连铸机就能达到真正的先进水平了。
就在这时,车间门口又走进来几个人。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威严。
“这位是省冶金厅的李厅长,”跟在后面的县委书记介绍道。
孙建国赶紧迎上去:“李厅长,您怎么来了?”
李厅长环顾了一下车间,目光最后落在连铸机上:“听说你们厂搞了个连铸机,很不错?我特地来看看。”
“是的,是的,”孙建国兴奋地说道,“这是我们厂沈良工程师设计的,刚才还让日本专家大吃一惊呢!”
“哦?”李厅长来了兴趣,“详细说说。”
孙建国把刚才的情况详细汇报了一遍。李厅长听完后,走到沈良面前。
“你就是沈良?”他仔细打量着沈良,“很年轻啊,多大了?”
“26岁。”沈良回答。
“26岁就能设计出这样的设备,了不起!”李厅长赞叹道,“能给我演示一下吗?”
“当然可以。”沈良说道。
于是,连铸机又开始了一轮演示。李厅长全程观察,不时询问技术细节。
半小时后,演示结束。李厅长满意地点点头。
“小沈,”他说道,“你这项技术很有价值。我想把你调到省里来,负责全省的连铸技术推广工作。怎么样?”
车间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看着沈良,等待他的回答。沈良心中一阵激动,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冷静。省里的工作意味着更大的平台,更多的资源,但同时也意味着要离开这个刚刚起步的钢铁厂。
“李厅长,感谢您的信任,”沈良缓缓开口,“不过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如果我去了省里,具体会负责什么工作?”
李厅长微微一笑:“主要是技术指导和设备选型。全省有十几家钢铁厂,大部分还在用落后的模铸技术。如果能把你的连铸技术推广开来,整个省的钢铁产量和质量都会有质的飞跃。”
“那设备改造的资金呢?”沈良继续问道。
“这个…”李厅长犹豫了一下,“资金确实是个问题。各个厂的情况不同,可能需要分批进行。”
沈良心里明白了。省里要的是他的技术,但资金投入却没有保障。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技术推广很难实现。
“李厅长,我有个想法,”沈良说道,“与其让我一个人去省里指导,不如让我在这里继续完善技术,然后省里可以派工程师来学习。这样既能保证技术传播,又能让我有时间把设备做得更完善。”
李厅长眉头微皱:“你的意思是不愿意去省里?”
“不是不愿意,而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沈良解释道,“我现在的连铸机还有很多改进空间,如果现在就推广,可能会有一些问题。给我半年时间,让我把自动控制系统搞出来,到时候推广的就是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技术。”
孙建国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沈良竟然拒绝了省里的调令,这胆子也太大了。
李厅长沉默了一会儿,最后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技术确实需要完善。这样吧,我给你三个月时间,如果你能把自动控制搞出来,我就批准在全省推广,并且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三个月?”沈良皱了皱眉,“时间有点紧,不过我尽力试试。”
“那就这么定了,”李厅长说道,“孙厂长,你们厂要全力支持沈良的工作。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
“是!”孙建国连忙应道。
李厅长走后,车间里的人都围了过来。
“沈工,你刚才太牛了,竟然敢让省厅长等你三个月!”一个年轻工人兴奋地说道。
“就是啊,换了别人早就屁颠屁颠跟着走了。”另一个工人附和道。
沈良苦笑了一下:“我这是把自己逼到绝路上了。三个月搞出自动控制系统,压力不小啊。”
“没事,我们都相信你!”老马师傅拍拍沈良的肩膀,“需要什么帮忙尽管说。”
孙建国走过来,压低声音问道:“小沈,你真有把握三个月搞定?万一搞不出来,李厅长那边不好交代啊。”
“厂长,我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沈良信心十足地说道,“不过我需要厂里的全力支持。除了那5万块钱,我还需要一个专门的研发小组。”
“人员你随便挑,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孙建国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开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他选了三个年轻的技术员,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
“老王,你负责控制电路的设计,”沈良给王技术员分配任务,“老刘,你负责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老张,你负责控制软件的编写。”
“控制软件?”张技术员一脸困惑,“沈工,什么是控制软件?”
沈良这才意识到,现在是1980年,计算机技术还很落后,更别说什么控制软件了。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些逻辑电路来控制设备的自动运行,”沈良解释道,“不过这个比较复杂,我先画个图你们看看。”
沈良拿起笔,在图纸上画了一个控制系统的框架图。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还有各种执行机构,通过逻辑控制单元连接起来。
“这个控制单元是关键,”沈良指着图纸说道,“它能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各个执行机构的动作。”
三个技术员看得目瞪口呆。这种自动控制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太超前了。
“沈工,这种东西现在有吗?”老王问道。
“国外有,但是对我们禁运,”沈良说道,“所以我们要自己搞。”
“自己搞?”老刘咽了口唾沫,“这能行吗?”
“当然能行,”沈良自信地说道,“我已经有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电子元件。”
就在这时,厂办公室的小李跑了过来:“沈工,有你的电话,是北京打来的!”
沈良心中一动,该不会是原来单位的同事吧?他跟着小李来到办公室,拿起电话。
“喂,是沈良吗?我是装备办的老陈。”
沈良一阵激动,陈科长是他原来的同事,人很不错。
“陈科长,您怎么找到我了?”
“我听说你在地方搞了个连铸机,很厉害啊!”陈科长的声音有些兴奋,“正好我们这边有个项目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你有没有兴趣回来?”
沈良心中一沉。看来消息传得很快,连北京都知道了。
“什么项目?”他问道。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10个亿,”陈科长说道,“如果你回来,直接给你个副总工程师的位置。”
10个亿!副总工程师!这个诱惑确实很大。但是沈良想到了刚才对李厅长的承诺,还有厂里那些信任他的工人师傅。
“陈科长,给我点时间考虑一下,行吗?”
“行,不过机会难得,你可要抓紧啊。”
挂了电话,沈良陷入了沉思。
三个选择摆在面前:去省里,回北京,或者留在这个小钢铁厂。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不同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