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郎眉头一皱。
他当然知道高碳钢连铸的难度。
即使是他们日本的先进设备,处理这种钢水也需要格外小心。
“你确定要用这种钢水做试验?”他问道。
“当然。”沈良胸有成竹地说道。
二十分钟后,一炉1550度的高碳钢水准备就绪。这种钢水比普通钢水的温度还要高50度,流动性更强,但凝固特性也更加复杂。
“开始。”沈良下令。
钢水开始从中间包流入结晶器。
田中一郎紧紧盯着连铸过程,等待着问题的出现。高碳钢连铸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钢坯开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漏钢事故。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连铸过程异常平稳。
田中一郎的脸色开始变化。按照他的经验,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出现问题了。
五分钟后,第一根钢坯开始从连铸机底部拉出。
钢坯表面光滑,没有任何裂纹。
“不可能!”田中一郎忍不住叫出声来。
他快步走到钢坯旁边,仔细检查。钢坯表面确实没有任何缺陷,内部结构也很致密。
“怎么做到的?”他转身问沈良,语气中已经没有了刚才的轻蔑。
沈良淡淡一笑:“秘密在于冷却系统的设计。我对结晶器的冷却通道进行了特殊改造,保证了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什么改造?”田中一郎急切地问道。
“抱歉,这是我们的技术机密。”沈良摇摇头。
田中一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作为技术专家,他无法接受被一个中国人在技术上超越。
“就算这一项技术不错,”他强撑着面子说道,“但是整体水平还是差得很远。我们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更高,生产效率也更高。”
“是吗?”沈良不紧不慢地说道,“那我们来看看生产效率。”
他指着正在运行的连铸机:“这台设备现在的拉坯速度是每分钟1.2米,一小时可以生产72米的钢坯。按照每根6米长度计算,一小时可以生产12根钢坯。”
田中一郎快速计算了一下,这个效率确实不低。
“但是你们的设备稳定性怎么样?”他问道,“能连续运行多长时间?”
“8小时没问题。”沈良回答。
“8小时?”田中一郎冷笑,“我们的设备可以连续运行24小时。”
“那是因为你们的设备复杂,维护成本高,”沈良平静地说道,“我们的设备简单实用,维护方便。8小时停机检修一次,反而保证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田中一郎被噎住了。从经济角度来说,沈良的话确实有道理。
这时候,连铸机已经连续运行了半小时,拉出了十几根钢坯。每一根都质量上乘,没有任何缺陷。
车间里的中国工人们都兴奋起来。他们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设备压倒日本专家,这种民族自豪感让他们热血沸腾。
“沈工牛逼!”有工人忍不住小声喊道。
“让这些日本鬼子看看,我们中国人也不是好欺负的!”另一个工人附和道。
田中一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和同事们用日语交流了几句,然后说道:“沈工程师,我承认你们的设备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特色。但是,你们能处理更大规格的钢坯吗?比如200毫米x200毫米的方坯?”
沈良微微一笑:“当然可以。”
他走到控制台前,调整了几个参数。
“更换结晶器。”他对操作工说道。
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十分钟后,一套更大规格的结晶器安装完毕。
“开始浇铸。”沈良下令。
钢水重新开始流动,这次形成的是更大规格的方坯。
田中一郎死死盯着连铸过程,希望能找到问题。但是连铸机依然运行平稳,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二十分钟后,第一根200毫米x200毫米的方坯成功拉出。
田中一郎走过去检查,方坯的表面质量和内部结构都很好,完全达到了工业标准。
“你们…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沈良看着他,缓缓说道:“田中先生,技术无国界,但是技术人员有祖国。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不比任何国家的人差。”
田中一郎和他的同事们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厂长孙建国这时候走过来,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田中先生,现在你觉得我们的设备怎么样?”
田中一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道:“这台设备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你们有技术资料吗?有操作手册吗?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细节。”
“抱歉,”孙建国摇摇头,“这些都是我们的技术机密,不能随便透露。”
田中一郎的脸色又变了。他来这里本来是想看看中国的技术水平,顺便寻找合作机会。但是现在,他发现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一些他们都没有的技术。
“那么,”他试探性地问道,“你们愿意出售这项技术吗?”
“不出售。”孙建国断然拒绝,“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不会转让给任何外国公司。”
田中一郎的脸色变得铁青。他没想到会在中国碰一鼻子灰。
“如果你们不愿意合作,那我们就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了。”他冷冷地说道。
“那很遗憾。”孙建国毫不示弱,“不过我们也不强求。”
田中一郎转身准备离开,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对沈良说:“沈工程师,我承认你很有能力。如果你愿意到日本来工作,我们公司可以给你十倍的薪水。”
沈良看着他,平静地说道:“田中先生,谢谢你的好意。但是我是中国人,我的技术要为中国服务。”
田中一郎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然后带着他的同事们离开了车间。
看着日本人离去的背影,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沈工,你太厉害了!”张德富兴奋地说道,“看那些日本人的脸色,简直比吃了屎还难看!”
“就是就是!”其他工人们也纷纷附和,“以前总说我们技术不行,现在看看,谁的技术不行!”
沈良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同志们,今天我们确实让外国人刮目相看了,”他说道,“但是我们不能骄傲。我们的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优势,但是整体水平还是有差距的。我们要继续努力,让中国的重工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孙建国走过来拍拍沈良的肩膀:“小沈,你今天真是给我们中国人长脸了。我决定了,马上向上级申请,给你记一次大功!”
沈良笑了笑:“厂长,记功就不必了。我只希望能够继续改进设备,让我们的连铸技术更加完善。”
“你还有什么改进计划?”孙建国好奇地问道。
“我想增加一套自动控制系统,”沈良说道,“实现全自动化连铸。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自动控制?”孙建国眼睛一亮,“那需要多少钱?”
“大概5万块钱,”沈良估算了一下,“主要是购买一些电子元件和传感器。”
“5万块?”孙建国有些犹豫。对于一个县级钢铁厂来说,5万块钱不是小数目。
“厂长,”沈良认真地说道,“如果我们能实现全自动化连铸,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项投资很快就能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