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温柔地洒在卧室的地毯上。爱琪缓缓睁开眼,首先感受到的是喉咙里火烧火燎的干痛和全身仿佛被拆散重组般的酸软无力。记忆有些断片,只隐约记得自己好像睡得很沉,很难受,然后乐希回来了……
她微微侧头,看到乐希合衣靠在床头,眼下是明显的青黑色,下巴上冒出了胡茬,一只手还紧紧握着她的手,即使在睡梦中也没有松开。他看起来疲惫不堪,却依旧保持着一种守护的姿态。
爱琪的心瞬间被填得满满的,又酸又软。她轻轻动了一下,想抽出手帮他盖点东西,却惊动了他。
乐希几乎是瞬间就睁开了眼睛,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未褪去的紧张。他立刻俯身,温热干燥的手掌覆上她的额头,仔细感受了一下,然后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下颌线柔和下来:“谢天谢地,退烧了。感觉怎么样?还有哪里不舒服?”他的声音因为熬夜而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关切。
“好多了……就是没力气,喉咙疼得像吞刀片。”爱琪的声音比他还沙哑,几乎气音。
“别说话,先喝水。”乐希连忙松开她的手,起身去倒了杯温水,小心地托起她的头,将吸管凑到她嘴边。
微凉的水滋润了干燥的喉咙,爱琪小口小口地喝着,感觉舒服了不少。
“你吓死我了知不知道?”乐希看着她喝水的样子,心有余悸,忍不住低声“责备”,“昨天烧到快40度,人都迷糊了。以后有一点点不舒服就要马上说,不许硬扛,听见没有?”
爱琪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和毫不掩饰的后怕,乖乖点头,心里又暖又愧疚:“嗯……知道了。你……一晚上没睡?”
“你烧成那样,我哪睡得着。”乐希放下水杯,轻轻帮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没事,你好了就行。”
这时,卧室门被轻轻敲响了,外面传来张姨压低的声音:“先生,太太醒了吗?我熬了点清淡的米粥和小菜。”
乐希走过去打开门,张姨端着托盘站在门口,一脸关切地往里看。
“刚醒,烧退了。”乐希侧身让她进来,语气缓和了许多,“辛苦你了,张姨。”
“哎呀,退烧了就好!退烧了就好!”张姨大大松了口气,把托盘放在床头柜上,看着爱琪苍白虚弱的样子,心疼道,“太太,您可吓坏我们了。先喝点热粥暖暖胃,李医生开的药我也拿上来了,吃完饭过一会儿就能吃。”
“谢谢张姨。”爱琪轻声道谢。
“跟我还客气啥。先生,您也一晚上没合眼,快去洗漱一下吃点东西吧,这边我来伺候太太。”张姨对乐希说。
乐希确实也累极了,点点头:“好,我很快回来。”他看了爱琪一眼,才转身去了浴室。
张姨细心地将粥吹凉,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给爱琪。清淡的米粥带着淡淡的咸味,很好地安抚了胃部的不适。吃了小半碗,爱琪就摇摇头表示吃不下了。
张姨也没勉强,帮她擦了嘴,又伺候她吃了药。
等乐希快速冲了个澡,刮了胡子换好衣服出来时,爱琪又有些昏昏欲睡。药效上来了,加上身体虚弱,她很快又沉沉睡去,这次呼吸平稳,脸色也不再潮红。
乐希摸了摸她的额头,确认温度正常,才真正安心。他示意张姨下楼,轻轻带上了房门。
楼下,珩珩已经醒了,正被阿姨带着在客厅玩积木。看到爸爸下楼,小家伙立刻张开手臂要抱抱。
乐希抱起儿子,亲了亲他奶香的小脸。珩珩咿咿呀呀地,小手指着楼上:“妈妈……妈妈……”
“妈妈生病了,在睡觉觉,宝宝要乖乖的,不能吵妈妈,好不好?”乐希柔声对儿子说。
珩珩似懂非懂,但听到“生病”“睡觉”,倒是安静了不少,只是搂着爸爸的脖子,大眼睛时不时瞟向楼梯方向。
乐希抱着儿子,对张姨和阿姨说:“今天家里安静点,别吵到太太休息。张姨,午饭和晚饭都准备得清淡些,煮点润喉的汤。” “哎,好的先生,您放心。”两人连忙应下。
乐希又拿出手机,先给家庭医生李医生打了个电话,告知爱琪已经退烧,情况稳定,咨询了后续的护理和用药注意事项。然后,他给公司打了个电话,告知今天不过去了,有紧急文件让助理送到家里来签。
安排完这一切,他才抱着珩珩坐到沙发上,虽然身体疲惫,但心里却踏实了许多。
快到中午的时候,乐希妈妈和陈老师逛街回来了,大包小包地提了不少东西。一进门,没看到爱琪,只看到乐希抱着珩珩在沙发上看绘本,就觉得有点奇怪。
“琪琪呢?还在睡?”陈老师放下东西问道。 “妈,你们回来了。”乐希放下绘本,神色有些严肃,“爱琪昨天下午突发高烧,烧到快40度,刚退烧不久,现在还在楼上睡着。”
“什么?!高烧?!”两位妈妈同时惊呼起来,脸上的笑容瞬间被担忧取代。
“怎么回事?昨天下午出去不还好好的吗?”乐希妈妈急急地问。 “怎么突然病得这么厉害?看医生了吗?”陈老师也心疼坏了,立刻就要往楼上冲。
乐希连忙拦住她:“妈,您别急。医生来看过了,是急性扁桃体炎,现在烧已经退了,刚吃了药睡下,让她好好休息吧。别都上去吵她。”
陈老师这才停下脚步,但还是焦虑地往楼上望:“怎么就扁桃体发炎了?是不是带珩珩累着了?还是吹风了?”
张姨闻声从厨房出来,把昨天下午爱琪回来就说累、然后发烧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这孩子,肯定是累出来的!平时搞研究就费神,回来还要带珩珩,这身体怎么扛得住!”乐希妈妈又心疼又着急,“我就说不能让她那么拼!”
陈老师更是自责:“都怪我,光顾着自己轻松,也没多帮她带带珩珩……”
乐希叹了口气:“妈,你们别这么说,谁也不想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她好好休息,把身体养好。”
两位妈妈这才冷静下来,但也没心思看买回来的新衣服了。乐希妈妈立刻钻进厨房,要亲自给儿媳炖冰糖雪梨汤润肺止咳。陈老师则坐立难安,一会儿上楼在门口悄悄听听动静,一会儿又下来问乐希医生怎么说的。
家里的气氛因为爱琪的突然病倒而变得有些凝重和紧张。
爱琪这一觉睡到了下午两三点才醒。醒来时感觉身体轻松了不少,虽然还是虚弱,喉咙也依旧疼,但那种头重脚轻、浑身发冷发热的感觉消失了。
她刚动了一下,守在旁边的乐希就立刻察觉了:“醒了?要不要喝水?”
爱琪点点头,就着他的手喝了半杯水,感觉干痛的喉咙舒服了些。
“妈她们回来了,在楼下,担心得不得了。”乐希轻声告诉她。
正说着,房门被轻轻推开了,陈老师和乐希妈妈端着炖盅和粥碗,一脸担忧地探头进来。
“琪琪\/宝贝,你醒了?感觉怎么样?好点没有?”两人几乎是同时开口,快步走到床边。
看着妈妈和婆婆焦急关切的脸,爱琪心里暖暖的,又有些不好意思:“妈,阿姨,我没事了,就是有点没力气,让你们担心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快,妈给你炖了冰糖雪梨,快喝点,润润喉咙。”乐希妈妈连忙把炖盅递过来。
“先喝点粥,空肚子不能吃甜的。”陈老师则端起了粥碗。
两位妈妈围着爱琪,一个要喂粥,一个要喂糖水,弄得爱琪哭笑不得,心里却无比温暖。
乐希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悄悄退出了房间,把空间留给了她们。他知道,有妈妈们的照顾,爱琪会恢复得更快。
接下来的两天,爱琪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乐希推迟了所有非必要的工作,在家远程办公,全程陪护。两位妈妈更是变着花样地给她做各种营养易消化的病号餐,冰糖炖梨、川贝蒸梨、百合莲子羹……恨不得把所有的润肺止咳方子都试一遍。
张姨和阿姨则负责带好珩珩,尽量不让小家伙去吵妈妈。珩珩似乎也知道妈妈不舒服,虽然很想黏着妈妈,但被奶奶和外婆带着时也还算乖,只是每次看到爱琪,都会伸出小手轻轻摸摸她的脸,奶声奶气地说:“妈妈……痛痛……飞飞!”逗得爱琪心都化了。
在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爱琪恢复得很快。第三天,她已经能自己下床慢慢走动了,喉咙虽然还有些不适,但已经不再剧痛,精神也好了很多。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然身体好转,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还是耗尽了爱琪的精力,医生也建议她再多静养一段时间,避免劳累和去人员密集的实验室,防止交叉感染。
乐希更是严令禁止她近期考虑工作的事情:“实验室那边我已经帮你请好假了,项目进度不用担心,等你彻底好了再说。‘星途引力’那边有Alex和Linda,更不用你操心。你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
爱琪虽然惦记着实验数据,但也知道自己这次病得确实有点吓人,便乖乖听话,在家当起了“闲人”。
不用去学校,也不用管公司合并的琐事, suddenly多出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一开始她还很不习惯,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但慢慢地,她发现这种“慢下来”的生活也别有滋味。
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急着赶去实验室。然后陪着珩珩在花园里晒晒太阳,看他摇摇晃晃地学走路,咿咿呀呀地说话。下午可以和妈妈或者婆婆一起喝个下午茶,聊聊天,或者自己窝在沙发里看一本一直想看的闲书。晚上乐希尽量准时回家,陪她散步,听她说说一天琐碎的小事。
这种完全脱离学习和工作的状态,是她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她发现自己竟然有些享受这种慢节奏的居家生活,享受这种全心全意陪伴家人、关注自身的时光。
乐希也察觉到了她的变化。病愈后的爱琪,身上那股总是微微绷着的劲头柔和了许多,眼神更加宁静,笑容也更加放松。他乐于看到她这样,甚至私下跟顾名辰开玩笑说:“看来偶尔生场病也不是坏事,总算能让她停下来歇歇了。”
顾名辰在电话那头笑:“那是有人把她照顾得好,让她有安全感才敢放松。怎么样?嫂子快好了吧?” “嗯,好多了。就是还得看紧点,不然一不留神她又该琢磨她那些数据了。”乐希语气里带着宠溺的无奈。
又过了一周左右,爱琪的身体基本完全康复,精力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但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迫不及待地扎回实验室,而是开始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有意识地在工作、科研和家庭生活之间寻找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她依然热爱她的事业,但也开始珍惜并享受与家人相处的平凡温暖。这场病,像是一次急刹车,让她从高速运转的状态中暂停下来,有机会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周末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坐在客厅看电视。珩珩在地毯上玩玩具,爱琪靠在乐希肩头,看着眼前温馨的场景,忽然轻声说:“乐希,谢谢你。” “嗯?谢什么?”乐希低头看她。 “谢谢你那天那么紧张我,谢谢你这段时间这么细心地照顾我,也谢谢你……让我觉得,偶尔慢下来,享受生活,也很好。”爱琪认真地说。
乐希微微一怔,随即了然,搂紧她的肩膀,在她发顶落下一个吻:“傻瓜,你是我老婆,我不紧张你紧张谁。以前是你太要强,什么都想做到最好,现在这样很好,我喜欢看你放松快乐的样子。”
爱琪笑着往他怀里蹭了蹭。
是啊,生活的意义不止于奔跑,有时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感受身边的温暖,或许能发现另一种圆满。